1、東鄉(xiāng)手抓羊肉
東鄉(xiāng)手抓羊肉是臨夏最具代表性的名吃,以東鄉(xiāng)族獨特的烹飪方法煮制東鄉(xiāng)羊肉而得名。東鄉(xiāng)羊肉在歷史上很有名氣,在南北朝時期是帝王的貢品,也叫“枹地羊"。 東鄉(xiāng)羊膘肥肉嫩、肉質(zhì)細膩、口味醇香,富含豐富蛋白質(zhì)及多種微量元素,久食能增強人體免疫機能。
東鄉(xiāng)手抓羊肉為現(xiàn)宰羊肉整只煮就,天然綠色,不僅營養(yǎng)豐富,具有滋補溫中、強骨壯陽的功效,而且肉質(zhì)細嫩,不膻不膩,醇香可口,鮮美無比。
2、河州包子
河州包子以發(fā)面為皮,以皮薄、餡子肥潤味鮮、形美而被稱道。餡料按季節(jié)分為冬韭黃、春韭菜、夏韭苔、秋用地大,四季均可用胡蘿卜。
制作時放入羊肉剁碎,加入蔥料,將煮羊肉所撇羊油融化澆入,拌勻餡子;再將餡料放入搟好的面葉中,左手拿包,右手在頂部從右至左旋捏成褶,整形,形成上圓頂、中褶皺的圓形狀。置于籠中大火蒸熟,蘸辣椒油、陳醋即可享用。
3、油炸馃馃
臨夏馃馃以面粉為主料,輔以糖、食用顏料油烹炸而成,色澤艷麗,品種豐富,酥脆香甜,分嵌花、蜜餞和造型3種。
嵌花馃馃的做法是將精粉調(diào)成純白面團,再添加有棗泥、紅糖、食色等輔料的褐色面團,幾經(jīng)揉搓,切割鑲嵌,切片油煎,即成五彩繽紛、琳瑯滿目的嵌花馃馃,圖案千姿百態(tài),豐富多彩。
蜜餞馃馃則將加入雞蛋等各種豐富營養(yǎng)的面團,或切片,或掐丸,下鍋油煎,再用蜂蜜炒過,粘上芝麻,酥甜清香,美味可口。
造型馃馃則將各色面團搟開,切割組合,捏成各種花卉、昆蟲、飛禽等吉祥物形狀,下鍋油煎而成,形態(tài)生動,惟妙惟肖。
4、河州面片
河州面片制作時,先將面粉用水調(diào)和、揉搓、捏團,捏成粗條狀,然后掐成小團,蘸油搓成小條,稍發(fā)片刻,壓扁之后在沸水中揪入面片。待熟后用笊打入碗中,放入清湯或臊子,撒上蒜苗絲、香菜即可食用。
河州面片按制作工藝分為清湯面片、酸湯面片、河沿面片、炒面片等 。
5、甜麥子
臨夏甜麥子是以原糧為主料,經(jīng)過加工釀造后制成的甜點食品。其制作方法是先將原料燕麥用機械撞擊脫皮,理凈皮屑;入鍋加水煮沸,直到少量麥粒開裂時出鍋;再將麥粒置入盆中,撒入甜酒曲拌勻后放置熱處發(fā)酵,待產(chǎn)生濃烈的醇香味時挪到陰涼處,食時加少量水和白糖,味道更佳。吃起來醇香濃郁,酸酸甜甜。
甜麥子原料除燕麥外,也可用青稞、小麥等釀制,風味各有特點。
6、康樂釀皮子
康樂釀皮子是一種面粉制成的食品,柔韌適度,晶瑩透亮,清涼爽口,風味極佳。其做法是選用上等面粉放入大盆中,先調(diào)成面團,再用水有規(guī)律地抓洗,分出淀粉和面筋;在淀粉液中加入適量堿面,用勺臼入平底鍋,大火蒸熟,抹上芝麻油,待涼后切成條即可。面筋放進籠屜內(nèi)蒸出,切成小塊,即為“面筋塊"。康樂縣釀皮的佐料十分精到,青蒜、椒鹽、芥末、芝麻醬、辣子油和熏醋缺一不可。辣椒油用十斤清油,二兩辣椒大火煎制而成,辣而不嗆喉,油而不膩,既提味,又開胃。芥末也選用白色優(yōu)等品,其它調(diào)料也都講究新鮮,注意火候,精工細做。
7、臨夏鍋盔
臨夏鍋盔以發(fā)酵面粉為主料,按輔料蔥油、糖等不同,可分為蔥油型、糖酥型和白餅型。制作時,先在發(fā)面中放入食用堿,邊揉邊加干面粉,反復多次,用手掐成面劑,揉成三角形抹上蔥、油、香豆餡或糖餡,攤勻,卷后壓扁搟成圓形,中間用特制小錘壓窩。將做好的白鍋盔放入特制的鐵鍋叫熬,兩層鍋下面均可成火,底鍋放入面餅,待貼鍋面黃皮脆后,取出放入二層平面鍋上,旋轉(zhuǎn)反復幾次即可出鍋。臨夏鍋盔表皮黃脆,里瓤柔軟,久放不變質(zhì),蔥油香味存放十多天而不散。
8、廣河甜醅
廣河甜醅醅甘汁爽,色黃質(zhì)嫩,清香味美,頗受大眾喜愛。
9、馓子
臨夏馓子為精美的油煎食品,分盤馓和酥馓兩種。
做盤馓時,面粉用溫水調(diào)和,再加清油、蛋清、花椒水拌勻,反復揉和,切成圓條,抹油,盛入容器中封實悶窩;窩好后揉搓為筷子粗細,盤繞,用筷子套住整形,將一頭折疊入油鍋中,稍炸;再將另一頭折疊過來油炸,待定形后抽出筷子,再炸;待皮黃后撈出,形狀美觀,色澤黃亮,條桿勻稱,香甜酥脆。
做酥馓時,調(diào)面時加入清油、蛋清、白糖,揉好面后切成圓條,窩好后揉條壓扁,盤繞下鍋油炸而成,疏松酥軟,入口即化,味美可口。
10、牛羊雜割
牛羊雜割用牛羊內(nèi)臟烹制而成,是一種美味實惠的回族傳統(tǒng)小吃,歷史悠久,明代回族人民烹調(diào)雜割的技藝就已經(jīng)十分精湛。
11、筏子面腸
筏子面腸制作工藝獨特,筏子是用不同材料的羊雜灌制而成,面腸是用面粉灌制而成,外部包裝均用新鮮羊腸。筏子將新鮮羊心、羊肺、羊肉剁碎,拌以蔥、油、調(diào)味品,撒以適量面粉,制成餡子,裝入羊肥腸中,入火蒸好后,切段入盤。面腸以面粉為主料,配以調(diào)味品,灌入羊小腸中,放入蒸籠約蒸15分鐘,中間須針刺泄氣,以防破裂,熟后切段入盤。按臨夏習慣,筏子面腸為一道菜,盤底放面腸,上面放筏子。放入辣椒油、蒜泥、味醋即可享用。筏子色澤暗紅,面腸通體白凈,配以鮮紅的辣椒油,色澤亮麗,風味獨特。
12、糖瓜
臨夏糖瓜主要原料是青稞和小米,風味獨特,色彩斑斕,吃時粘粘絲連,回味悠長。其制作工藝比較復雜,主要環(huán)節(jié)有:燜,即將青稞洗凈,保溫燜窩,待麥芽發(fā)出;蒸,即將小米上籠蒸透,并不斷翻動,冷卻凝固成白色麻糖;淋,即將麥芽粉碎,與黃米共拌置入淋缸中,小火慢燉,冷卻凝固制成生糖(黃色麥芽糖);溶,即用生糖做底料,升溫溶化,加入核桃仁等輔料,冷卻凝固,切成長條,再橫切成小塊,便可做成豐富多彩的花糖。
13、臨夏釀皮
臨夏釀皮以高筋面粉為原料,經(jīng)5道工序制成。制作時先將面粉攪成面團,在盆中將面團多次清洗,洗出面水和面筋;再將面筋和面水沉淀后的面分別置于涮鍋上用火蒸制;釀皮切成條狀,面筋為塊狀盛入盤中,然后加入鹽、辣椒汁、蒜汁、芥末汁、芝麻醬及味醋,即可食用。臨夏釀皮色澤亮麗,面筋松軟多孔,滑明如玉,晶瑩透亮,咸、酸、香、辣、鮮五味俱全,愈嚼愈香。
14、東鄉(xiāng)全羊宴
東鄉(xiāng)全羊宴在回族民間已經(jīng)流傳數(shù)百年,經(jīng)幾代清真餐飲精英廚師精心研制而成。東鄉(xiāng)全羊宴共有180道菜,原材料中包含了羊的所有器官,其中最精華的就是羊脊髓,需要15到20只羊的脊髓才能做出一道菜,堪稱清真餐飲的極品。
15、河州全牛宴
河州全牛宴以生長在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的不滿周歲的雌性牦牛為原料,經(jīng)秘制配方精心燉煮而成。這種牛食用高原野青草,飲用高山雪水,攝食冬蟲夏草、三七、貝母、藏紅花等名貴藥材自然長成。河州全牛宴分為牛頭、牛脖、牛肩、牛排、牛脊、牛背、牛腱、牛心、牛寶、牛肚、牛尾、牛蹄等十二大佳肴,肉質(zhì)細嫩味美,色鮮郁香,具有補中益氣、滋養(yǎng)脾胃、強筋壯骨、補腎養(yǎng)顏、潤肺消渴的功效。
16、清真全魚宴
清真全魚宴采用材料均為劉家峽水庫淡水魚,可烹制魚菜120多種。魚菜不但營養(yǎng)豐富,而且鮮嫩味美,百吃不厭。全魚宴有12、14、20、24道菜一桌的,甚至有上百道菜一桌的。主要名貴魚菜有二龍戲珠、鯉魚三獻、芙蓉荷花鯉魚等。
甘公網(wǎng)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