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癌大家可能很少聽說過吧,肛門癌也是癌癥的一種,它的治愈率也是及其的低的。肛門癌的本身對身體的危害是比較大的,而且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的話,就會引發其他的疾病產生,所以大家要注意了哦!
大家肯定都很好奇肛門癌的是如何產生的吧,其實很多時候肛門癌和自己有很大的關系。尤其是和愛人之間,如果親密的方式不正確的話,是很容易造成肛門癌的。所以大家平時要多學習一些常識性的知識,不要讓“無知”傷害了自己的身體!
專家指出,肛門癌屬于下消化道腫瘤,發病率較低,在我國不是流行病,但隨著性接觸感染HPV引發肛門癌在全球范圍內的增長,疾病全球化已不是聳人聽聞的事情,公眾乃至醫務人員需要引起關注。保持肛門清潔、注意肛門性交和其他性接觸衛生,能預防HPV感染引發的肛門癌,宮頸癌疫苗對肛門癌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什么是HPVHPV是一組形態和基因結構相似的特異性嗜人上皮細胞的DNA病毒,主要感染人的皮膚和黏膜上皮細胞,與多種惡性腫瘤的發生有密切聯系。除了肛門癌外,宮頸癌、外陰癌、陰道癌、陰莖癌、女性及男性生殖器疣以及頭頸部鱗癌、食管癌、皮膚癌、喉癌等多種腫瘤的發生,均和HPV病毒發展有著密切聯系。
門診出現疑似HPV感染的肛門癌隨著通過性接觸感染HPV引發的肛門癌日益增多,繼2006年推出宮頸癌預防疫苗后,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在去年年底批準了用于9~26歲人群預防由HPV6型、11型、16型和18型引發的肛門癌和癌前病變的疫苗。但接種情況不甚理想,有中學生家長對疫苗的安全性提出質疑,反對孩子接種;也有家長認為孩子年齡太小接種疫苗不合適,考慮等成年后再接種。除了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亞、歐洲等地也出現HPV感染的肛門癌。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普通外科潘運龍教授表示,廣州本土也出現“疑似”病例:“我們在一名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陽性患者的身上,發現肛門有腫塊、糜爛、出血癥狀,懷疑感染了HPV。但遺憾的是,由于經濟原因,該患者沒有作進一步檢查和治療便離院。”
HPV感染致肛門癌漸成主流
據介紹,廣義上的肛門癌包括肛門直腸癌、肛管癌和肛門邊緣癌,本文所指的肛門癌是指后兩者。據美國癌癥協會估計,美國每年約有5300人被診斷為肛門癌。雖然肛門癌在一般人群中并不十分常見,但其發病率呈逐漸增加的趨勢。雖然肛門癌的發生率還相對較低,但本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發生率以每年約2%的速度逐年遞增。
“肛門癌的發病機制尚未明了,致病原因可能有多種:一是受到細菌刺激引起炎癥、痔瘡。二是隨著年齡增長自然發病,和其他腫瘤的生成相似,肛門部位發生基因突變。”肛門癌的發生率是1/10萬,而在有肛門性交的男性病人中發病率是35/10萬。
國外研究顯示,90%左右的肛門癌都與HPV感染相關。有研究發現,宮頸和肛門部位HPV感染的型別高度一致,這意味著肛門部位與宮頸具有共同的感染來源。來自臺灣的研究顯示,肛門癌的致病機制可能是多方面的,它和HPV、沙眼衣原體、抽煙、慢性肛門刺激、染色體異常等有關。此外,腎移植患者罹患肛門癌增加。
在美國,男女發生肛門癌的比例差不多。研究指出,同性戀及檢測陽性者,患肛門上皮內瘤變及肛門癌的風險較高。國外研究指出,年齡在45歲以上的HPV16亞型感染者發生肛門癌的可能性最高;而宮頸HPV陽性者,肛門部位感染HPV的風險高出3倍以上。
治療:放、化療逐漸取代手術
潘運龍指出,肛門癌的發生是一個逐步演變的過程,其前期病變為肛門上皮內瘤變(AIN),后期可發展為鱗狀肛門癌。“以往的肛門癌或肛門腫瘤,需要手術切除,也就是把肛門挖掉,攜帶‘人工肛門’(俗稱‘屎袋’),給患者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影響其生活質量。”潘云龍表示,近10年來,放療和化療的方法得到推薦和認可。放療和化療不僅能保住肛門,而且預后好。如果放療和化療效果不理想,再考慮手術切除。
潘運龍表示:“目前可通過肛門常規檢查,并結合肛門鏡篩查肛門癌。對高度懷疑為肛門癌的病人,應切取病變組織作進一步檢查,建議高危人群起碼每年進行一次檢查。”在美國,肛門細胞學篩查和肛門鏡檢查術是兩種有效檢測肛門上皮肉損傷(AIN)的方法。美國專家建議,艾滋病毒感染者,男男性接觸者,患有外陰上皮內高度病變、外陰癌或子宮頸癌的女性,需要進行AIN篩查。而進行肛交、患有宮頸上皮內瘤高度病變的女性,以及肛周出現可見病變癥狀的人群,也建議進行AIN篩選。在肛門細胞學檢查出現異常情況下,應進一步作肛門鏡檢查術。
預防:宮頸癌疫苗或可預防肛門癌
“由于肛門潮濕、分泌物多,皮膚黏膜薄嫩易受破損,容易造成真菌細菌等感染,有利于HPV生長。”潘運龍表示,肛門部位HPV感染主要來源于性接觸。因此,發生肛門性交和其他性接觸時,需要注意衛生和安全,特別是加強青少年的宣傳教育。“用帶有HPV病毒的手搔抓肛門,或使用已受污染的毛巾、床單等,也會引發HPV感染。”潘運龍指出,肛門有出血、腫塊、痛癢等癥狀時,需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此外,醫院的醫務人員也需要對此疾病警惕,由于病發率不高,容易忽視。
肛門癌的癥狀
肛門癌的發病率比起其他的癌癥的話,是比較低的,但是它的危害卻是很大的,所以大家千萬不要抱著僥幸的心理。肛門癌會給人們帶來很大的困擾,所以做好預防措施是必要的。那么肛門癌的癥狀有哪些呢?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吧,如果你出現這樣的癥狀的話,一定要及時治療。
主要病因鱗癌侵犯會陰、陰囊、陰唇及腹股溝淋巴結。傳播途徑由靜脈轉移。由于肛管癌分化較差,角化較少,惡性程度高,常沿腸淋巴管向上侵及直腸周圍及腸系膜內淋巴結,早轉移較多,而且預后不良。肛周癌分化較好,角化多,惡性低,轉移少見,手術后預后良好。
因為肛門癌的分化程度不同,它所帶來的臨床表現也有很大的差異,也就是說,肛門癌的癥狀和它的良惡性也很大的關系,從以上的病因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是惡性的肛管癌不僅臨床表現非常嚴重,而且治療情況也不會很好。
肛門癌常見癥狀肛門鱗狀細胞癌常有肛門部位不適和瘙癢。肛門邊緣有小型腫塊,生長緩慢。疼痛極輕微,當侵犯到肛管或者括約肌時則有疼痛。病程長后形成潰瘍,局部則有觸痛,其分泌物稀淡,常混有血絲。潰瘍底部有灰白色壞死組織,周邊外翻及顆粒狀結節,很容易結痂出血。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等。在診斷中早期局限的病變應與乳頭狀瘤、濕疣、血栓外痔、肛裂及肉芽腫性潰瘍區別診斷。
因為很多患者不了解肛門癌的癥狀,所以很難及早發現自己的病情,但是在了解這些癥狀后,可以進行早期治療,這樣一來會獲得更好的預后,因為發病部位比較隱私,所以這還需要患者自己多加注意,如若發現異常請及時就診。
肛門癌的治療
如果你不幸患上肛門癌的話,也不要慌張,其實輕微的肛門癌也是可以治愈的,但是前提是你一定要及時的發現病情,并且積極的配合醫生的治療。很多人在出現一些肛門癌的癥狀時,都不好意思去醫院尋求醫生的幫助,所以就會導致病情更加的嚴重。
中醫稱為鎖肛痔包括肛管和肛門周圍的癌腫,發生在齒線及其上方稱為肛管癌,發生在齒線以下、以肛門為中心,直徑6cm以內稱為肛周癌。肛門癌少見,占大腸癌1%~2%。
治療
1.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方法按腫瘤部位、括約肌有無侵犯及腹股溝有無淋巴結轉移而定。
(1)局部切除
對于肛管鱗癌,如腫瘤小,表淺,活動良好,無轉移且活檢證實分化良好者適于局部切除。齒線下肛周癌,未超過肛周1/3,又未侵犯括約肌,多可行廣泛性局部切除。如腫瘤直徑小于2cm,活動度好,低度惡化者,因肛周癌很少向直腸旁及腸系膜下血管旁淋巴結轉移,至少要環形切除腫瘤邊緣外2.5cm皮膚,必要時切除一部分肌肉,皮膚不能縫合應行植皮術,預后多較好,多能生存5 年以上。局部切除術時用高頻電刀,可獲得一個無腫瘤細胞的邊緣。
(2)腹會陰聯合切除加永久性人工肛門(Miles手術)
這是侵犯齒線以上組織的肛管鱗癌最佳治療方法,方法同直腸癌,但腸系膜下動脈不需高位結扎,盆腔淋巴結不需做預防性清潔,肛周皮膚和脂肪組織應廣泛切除,女性病人常常將陰道后壁一并切除。直腸癌的不同點是腸系膜下不需高位結扎,肛周皮膚切除范圍要擴大,絕不能為了便于縫合而縮小切除范圍。若腹股溝淋巴結有轉移可同時或分期做清掃術。
2、放射療法
根據病人的全身情況及癌腫的局部情況,可使用X線體外放療、鐳放療、60鈷放療、電子加速器放療。亦可配合手術,術前應用放療可提高切除率,術后應用放療可減少復發。
3、化學療法
爭光霉素對鱗狀細胞癌和基底細胞癌均有療效。爭光霉素15~30mg,溶于生理鹽水,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每日1次或隔日1次,總量300~450ml為一療程。
結語:患上肛門癌的患者不要灰心,面子比身體更重要。不過最主要的就是大家一定要配合好醫生的治療,不要以主觀想法去對待病情,這樣對于病情的發展是很不利的。上面的注意事項希望大家一定要記下來,這樣就可以避免肛門癌的發生了!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