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將加工肉類列入最高風險致癌物,與香煙、酒精、石棉及砒霜同等,新鮮紅肉也被列為危害較低的致癌物。養殖、加工及快餐行業激烈反對這一決定。
世衛轄下的國際癌癥研究所指出,進食香腸、火腿等加工肉類,將增加罹患腸癌的風險,而進食新鮮的紅肉,如牛肉、羊肉也有可能致癌。
據悉,有關建議落實后,英國加工肉類食品的生產商將首當其沖,如煙肉須貼上附有警告標簽的包裝。不過,英國科學家質疑WHO的做法,表示大部分因癌癥去世的病人并非腸癌患者,只有少量死亡個案與進食肉類有關。
什么是紅肉和白肉?
紅肉包括牛羊肉和豬肉,它們的顏色比較深,因為它們所含的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鐵等比較高,而加工肉制品由于不是鮮肉,因此為了延長其保鮮期都添加了一些防腐劑,或是使用了腌、熏以及鹽等處理手法。加工肉制品包括培根、香腸、火腿、蒜味咸辣腸等。
而白肉是一些地方對于肥肉的稱呼,同時也是營養學上對肌肉纖維細膩、脂肪含量較低、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肉類的稱呼,如魚類、雞肉、海鮮等都可算作白肉。白肉能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減輕癌癥的威脅。
肉類是蛋白、B族維生素以及鐵、鋅等礦物質的良好來源。英國衛生部的建議是可以吃比較健康的肉制品,比如瘦肉、瘦肉餡,少吃加工肉。
據英國飲食最新調查說,英國成年人每天平均吃71克紅肉,而官方的建議是人們每天不應吃超過70克的紅肉,也就是說兩根香腸、或是兩片培根。但可能許多人都超過這一限量,而且紅肉也富含飽和脂肪以及鹽。
當然,也有健康專家說,沒有哪一種單一食品可以致癌,關鍵是要均衡,而最有害健康的則是吸煙,因為香煙中含有多種化學致癌物。同時,要保持正常的體重,不要過度飲酒。
加工肉制品,最差的一種肉
一般而言,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食用的肉類有四種,分別是:畜肉、禽肉、海鮮以及加工肉制品。然而,在這四種肉中,加工肉制品危害驚人,是最差的一種肉。
咸魚、咸肉、火腿、香腸、臘腸等加工肉制品增加癌癥風險的能力最強,其導致結直腸癌的證據確鑿。另外,加工肉制品飽和脂肪含量高,可能增加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其中含鹽量也高,可增加胃癌風險。
通常,肉制品在加工過程中為了保持肉色澤鮮紅增加肉制品口感,會加入一些化學物質,如,亞硝酸鹽和防腐劑等。一般加工肉制品的制作方法,如,熏制,腌制,烘烤等,在本身的制作過程中會增加大量的致癌物質。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根據現有相關研究結論,確定加工肉制品等肉類食品的致癌風險等級。這一研究機構將物質致癌程度分為5級,依次為:致癌、較可能致癌、可能致癌、致癌度不確定和可能不致癌。
加工肉制品,即經過煙熏、腌漬、添加化學物等方式處理的肉制品,將被歸入最高等級,與石棉、香煙、砒霜等目前公認的致癌物為伍,而新鮮紅肉被列為“較可能致癌物”,危險程度僅次一等。食用紅肉可能導致結腸直腸癌,同時也與胰腺癌、前列腺癌相關。
實際上在火腿、培根這類肉制品,其制作方法決定了會加入少量的亞硝酸鹽,因此會產生亞硝酸銨等物質,而亞硝酸銨是一種明確的致癌物質,對于消化道腫瘤會產生一定影響。此前已有流行病學調查研究了在某些地域,居民的飲食習慣和口味偏好與癌癥發病率的相關性。結果表明,喜食腌制食物,其地域居民消化道腫瘤的發病率較高。實際上,相當一部分食品營養界專家一直都認可的觀點是,火腿、培根、香腸等加工肉類制品,由于使用煙熏、腌漬、添加化學物等方式處理過,所以會增加癌癥風險,只不過此前一直沒有足夠大樣本的科學證據來明確證明。
另外,很多人喜歡吃煮得很爛的肉,認為無論吃什么肉,都感到燉煮得越爛越好。因為,在200℃~300℃的溫度下,肉類中的氨基酸、肌酸肝、糖和無害化合物會發生化學反應,形成芳族胺基,這種基含有12種化合物,其中9種有致癌作用。所以,最好不要吃過度燒煮的肉,也要提醒家人在煮肉時煮熟煮透就好,不要煮太久。
除了加工肉,這些也致癌
燒烤食品
燒烤,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致癌食品,燒烤本身的制作過程就會產生很多的致癌物質,燒烤中的一些肉類食品幾乎都是加工肉制品,本身就是致癌物質。另外,一些致癌物質還有相當一部分混在烤肉時彌漫的煙火里。飽含毒氣的烤肉煙火給大家帶來的傷害也是要十分小心的。
油炸食品
食物煎炸過焦后,產生致癌物質多環芳烴。如咖啡燒焦后,苯并芘會增加20倍。在一些商家中,會多次重復使用油,在高溫下也會產生致癌物。經常吃油炸類食品的人群,不但內臟等器官會受到損害,如果長期食用更會有致癌的危險。
在日常生活中,對于炸薯條,油餅,油條等食品應該盡量少吃,避而遠之。
霉變食品
受潮后霉變后的食品業屬于致癌物質,這是因為被霉菌污染后會產生致癌毒草素——黃曲霉菌素。黃曲霉菌素比砒霜還要毒68倍,毒性為劇毒物氰化鉀的 10倍;它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強的化學物質。
這種物質容易在花生、米、豆上滋生,并且不溶于水,卻極為耐熱,一般的水洗、烹調難以去除。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霉變后的米、面、豆、花生等食品不要貪圖節省繼續食用,和可能會對你的身體造成極大的危害。
天然食品也不一定安全
天然食品之所以不一定安全,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是食物本身帶有有毒成分,其二是受到環境污染導致的不安全。
對于那些帶有有毒成分的植物,如果誤食,或是烹調、處理方法不當、以及食用過量等,非常容易引起中毒。
例如,毒蘑菇含有胃腸毒素、神經、精神毒素、溶血毒素等一種或多種毒素。誤食容易引起胃腸道炎癥、精神神經疾病、溶血、肝腎損害、類光過敏等中毒表現。
因為毒蘑菇和可以吃的蘑菇不容易區別,經常有人吃自己采摘的野生蘑菇后,發生中毒的情況。發芽馬鈴薯中含有龍葵素,誤食后可能出現咽部瘙癢、發干、胃部燒灼、惡心、嘔吐等癥狀。避免馬鈴薯中毒的做法是,把馬鈴薯貯存在干燥陰涼的地方,吃之前挖掉芽眼、去皮,烹調時加醋。白果含有銀杏酸、銀杏酚,人誤食生白果或變質的白果,可能引起嘔吐、腹瀉、頭痛、恐懼感、驚叫、抽搐、昏迷,甚至死亡。應對方式是白果去皮,加水煮熟、煮透后,棄水后再食用。
其它常見的含有有毒成分的天然食物:
苦杏仁、桃仁、李子仁等:氰苷類
新鮮的黃花菜:類秋水仙堿
四季豆:皂苷、植物血凝素
有毒蜂蜜:蜜源來自含生物堿的有毒植物,如雷公藤堿
生豆漿:胰蛋白酶抑制劑
安全播報提醒:天然食品并不代表一定安全和健康,純天然食品也是幾乎不存在的。
那些打著“天然”、“純天然”口號的食品,更多的只是商家的一種宣傳,對此我們應客觀理性地看待。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