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在長春召開部分省區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時指出,“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見面、對賬,來不得半點虛假,既要積極而為,又要量力而行,承諾了的就要兌現。”
承諾、踐諾,是我們工作中常有常見的行為。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緩一緩,就得立下保證,定期完成;忙不能暫時分身,需要等一等,就得約定時間,擇期解決……舉手宣誓,是莊嚴的承諾;履新表態,是鄭重的承諾;簽字畫押,是嚴肅的承諾;信誓旦旦,是虔誠的承諾……能不能說到做到、取信于民,關鍵就是要出真心、懷真意、下真勁,不虛應故事、不敷衍了事。
有人說,承諾分兩種:一種如清茶,倒一杯是一杯;一種如啤酒,才倒半杯,便已泡沫翻騰。真正的承諾,應如清茶、莫效啤酒,不造泡沫、蒙人蒙己。它不是感情沖動的產物,當是深思熟慮的言行;也不是束手無策的忽悠,當是敢于擔當的魄力;更不是虛晃一槍的遁逃,當是求真務實的行動。只有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對群眾意愿了然于胸,對全局情況了如指掌,對事物發展脈絡清楚,諾必真、諾必踐,工作才能站得穩、立得正、干得好。
承諾非小事,須嚴肅對待。有些時候,雖然抱有真心,但缺乏實力、缺少實策、沒有實招,同樣也會失諾。所以,能不能信守承諾,還有一個重要前提,就是量力而行。承諾有時是一種決斷,不是憑好動機、好愿望就能脫口而出,靠的是對情況的準確把握,靠的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連貫思索,從而得出正確結論,使承諾有根有據,讓踐行有條有理,才能一言九鼎、不負眾望。承諾有時是一種預見,但并非簡單的“眉頭一皺,計上心來”,而是靠對未來的科學預測、對發展的準確判斷,并且有信心應對復雜局面、有能力解決各種問題,最終說到做到、一諾千金,令人口服心服。
“聽其言、觀其行”,是人之常情;“言必信、行必果”,是判人標準。對群眾做出的承諾,必須真心對待、按期兌現。倘若空口許諾、無力踐諾,不僅有損領導干部的個人威信,而且也會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最終影響到群眾對我們工作的信任與支持。因此,承諾必真,踐諾必實,當是各級干部必須具備的政治素質。要分外珍惜自己的承諾,每時每刻講信用,每處每地講信用,做一個讓人民信得過的人,做一個讓人民放心的人。這是領導者威之所在,也是領導者功之所本。如此,才有立于不敗之地的基礎,才能凝聚起同心同德的力量,最終得到群眾的真心擁護。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