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腳下的華亭縣有森林68.07萬畝,覆蓋率達38.36%,是全省十八個重點林區縣,物華天寶,許多地方都盛產核桃、山野菜、特色果蔬、中藥材等綠色農產品,素有“天然氧吧”、“核桃之鄉”、“藥材之鄉”、“綠色聚寶盆”美譽。
但置身華亭,抬頭是山,轉身還是山,山是繞不開的話題;交通不暢,信息閉塞是山里群眾脫貧致富的“硬制約”;土特產長期困在“深閨”人不識更是“富饒的貧困”的突出問題。
山區修建暢通的交通網絡,需要巨大的財力和時間,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在互聯網時代,網絡完全可以穿越高山大川。面對“硬制約”,發展電子商務無疑是解決“富饒的貧困”問題的“金鑰匙”。
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2015年初夏,一陣鞭炮聲中,華亭縣首家電子商務服務平臺——“東街電商”承載著全縣人民的電子商務夢想駛入了“互聯網+”的快車道。
“‘東街電商’服務中心設有展銷、咨詢、代辦、體驗四個功能區,開通了網上東街電商商城和手機微店,成立了電商協會,有50余名會員。”走進服務中心,東華街道辦黨工委書記趙雅梅介紹到,“作為全縣首家電子商務服務站,我們將免費為群眾提供網上代購、代銷、充值、購票、創業開店、微生活體驗、家政服務代辦等服務。”
在“東街電商”服務中心,記者看到面積最大的就算展銷區,精心裝修設計的展區陳列著包裝精美的核桃、牛肉、大黃、獨活、金銀花、雞蛋等華亭特色“土”農副產品和玲瑯滿目的鞋墊、虎頭枕、小布鞋、刺繡、剪紙等民間“土”手工藝品。
“這些土特產都是我們從群眾手中收集上來,為群眾通過網絡代銷的。”在趙雅梅指引下,打開瀏覽器,在地址欄內輸入網址,或掃描微店二維碼就進入“東街電商”的網上商城和手機微店。在這里,展銷區陳列的各類“土貨”都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向外展示和推薦。
“這個網店線上銷售的農副產品和手工制品有20多個品種,都是從群眾手中收集來的原汁原味的華亭名優產品。至目前,通過電子商務實現網上銷售達6萬多元。”趙雅梅介紹說,“華亭廣袤的農村出產豐富的各類特色農產品,但受交通和信息所限,長期以來養在‘深閨’人不知。今年,我們充分利用政府系統人才優勢、網絡優勢和經營優勢,搭建了專門的代銷電商平臺,開設商城級網店,就是為了讓華亭的土特產品搭上電子商務的‘快車’,準確找到買家,走出封閉隔絕的‘貧困’,真正實現把空間上的萬水千山變為網絡里的近在咫尺,為全縣農特產品銷售探索一條新路。”
“現在服務中心同時開展線上線下服務,線上負責土特產品宣傳、推介、銷售,線下負責和群眾溝通、產品收集、包裝、配送,二者的有機結合,讓土特產品從線下走到線上,后臺走到前臺,搭上‘電網’走出了‘深閨’,讓全國人民了解、認知綠色、健康、營養的華亭農產品。”趙雅梅信心滿滿的說,“現在全縣有幾十萬畝農特產品生產基地,有一百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這么豐富的資源,要是全部用電子商務平臺整合到一起,發揮出來的帶動效應必將是無可限量的。”
“我在家里一邊制作手工藝術品掙錢,一邊做家務,掙錢顧家兩不誤,要多好有多好。”說起電子商務的好處,社區手工藝人韓買存喜上眉梢。韓買存說,她手工制作的鞋墊、虎頭枕通過網絡銷往了全國各地,有了好的銷路,她還動員、組織社區的婦女制作起了十字繡、鞋墊等,大家都有了“第二職業”。
“城里人、年輕人坐在家里,只用輕點鼠標,就可以足不出戶訂到車票、充上話費、買到自己心儀的商品。但農村人、年逾花甲的留守老人,想通過網絡購買商品又面臨各種困難。為此,我們還設立了代辦區,為中老年人和無法實現網購的群眾提供商品代購、充值訂票、家政服務等方面的代辦服務。”趙雅梅說,“群眾在代辦區選購好商品后,我們工作人員幫其在網上購買,還可以免費配送。目前,我們已為群眾通過網絡代辦各種服務50余次,累計為群眾節省購物開支2000多元。”
在服務中心,記者遇到讓工作人員代理購買火車票的西關居民李彥春,老人感慨到:“網上買車票,沒有了傳統購票大廳里熙熙攘攘的人群,也沒有了喧鬧的吵鬧聲,更不用排隊等候,呆在涼亭里點點鼠標就能買到想要的東西,方便快捷不說,而且價格還實惠,服務也特別周到,對我們老年人來說,實在是太好了。”
現如今,電子商務猶如一雙翅膀,讓華亭“土貨”“飛”出“深閨”,讓購物、轉賬、理財、交費、充值、定車票等“微生活”走進了普通百姓家,電子商務在華亭大地已經形成星火燎原之勢。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