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省紀檢監察機關處置反映問題線索4399件,立案1534件、同比增長62.2%,結案1328件、同比增長54.4%,給予黨紀政紀處分1730人、同比增長23.4%。
今年以來,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不斷加大紀律審查工作力度,堅持有腐必懲、有貪必肅,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堅決遏制腐敗蔓延勢頭。
高壓懲腐“零容忍”
白銀市政協原主席郭德清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原副巡視員盧旺存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和公職。
5月29日17時30分,省紀委門戶網站甘肅廉政網接連發布的這兩條消息,引起了網民和媒體的廣泛關注。
郭德清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在干部選拔任用、企業經營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巨額賄賂;盧旺存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貪污公共財物、收受巨額賄賂、挪用公款。兩人嚴重違反黨的紀律,受到黨紀嚴懲。
“重點查辦發生在領導機關和重要崗位領導干部中插手工程建設、土地出讓,侵吞國有資產,買官賣官、以權謀私、腐化墮落、失職瀆職案件。”在年初召開的省紀委十二屆四次全會上,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張曉蘭明確指出了紀律審查的重點。
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緊盯重點,嚴查十八大后不收斂、不收手,問題線索反映集中、群眾反映強烈的以身試紀者。
今年上半年,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立案審查地廳級干部12人、縣處級干部57人、鄉科級干部507人,嚴肅查處了蘭州新區管委會原副主任萬里、酒鋼集團原董事長馮杰等案件。
同時,省紀委積極開展追逃防逃工作,成立省委反腐敗協調小組國際追逃追贓辦公室,加強領導干部因私出國(境)證件核查管理。目前7名涉嫌腐敗案件外逃犯罪嫌疑人全部納入公安機關“獵狐行動”緝捕對象,1名已發紅色通報,4名正在協調發布紅色通報。
凡腐必反,除惡務盡。全省紀檢監察機關以“零容忍”的態度,頻頻亮劍,傳達猛藥去疴、重典治亂的堅定決心。
正風肅紀“接地氣”
“貪蠅”成群,其害如“虎”。
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既損害了群眾切身利益,讓老百姓深惡痛絕,更侵蝕干群關系,動搖黨的執政根基。
全省紀檢監察機關,高舉蒼蠅拍,使出打虎勁,緊盯扶貧資金、土地征收流轉、惠農補貼、低保資金管理使用、教育醫療、“三資”管理等方面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快查快結,嚴查嚴辦,還群眾一個“清凈衛生”的環境。
天水市麥積區石佛鎮龍池村原村委會主任王明山,在災后恢復重建過程中,違規將他人新建的房屋頂替在村民王某名下蒙混過關,之后兩人將國家災后重建補助金2萬元平分。接到群眾舉報后,麥積區紀委立即展開調查。王明山被開除黨籍,并追究刑事責任。案件查處后,村民拍手叫好。
金昌市永昌縣河西堡鎮河西村原黨支部書記李作仁、會計張世軍,多次挪用數額巨大的公款進行營利活動和為親屬購買養老保險;酒泉市肅州區西洞鎮西洞村原村干部王真等4人私分集體資金問題;張掖市甘州區新墩土管所干部趙曉芳,在財政所和青松村將青苗補償款重復報賬,將38萬元據為己有……
蠹眾而木折,隙大而墻壞。“蒼蠅”雖小,卻能“飛入尋常百姓家”,給人以切膚之痛。群眾身邊的腐敗,看似“小問題”,但往往點多面廣,涉及基層群眾的切身利益。
民有所呼,紀有所應。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從人心向背的高度,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1-6月,全省初核鄉(科)級以下黨員、干部問題線索3392件,立案1181件,處分人數1332人。
正風反腐“接地氣”,就是要嚴查群眾身邊腐敗,讓基層群眾從中享有更多的“獲得感”。
誅一惡而眾惡懼
紀律審查既治標,也能治本。
“查辦一起案件,就能警示一個方面,問責一名領導,就能推動一個地方,曝光一例問題,就能糾正一類錯誤。形成震懾就是要讓黨員干部知畏知止,違紀違規人員收斂收手。”省紀委副書記、省監察廳廳長王建太如是說。
今年,蘭州市、白銀市、臨夏州和省交通廳、省工信委等發生腐敗案件的地方和部門,召開黨員干部大會,由省紀委領導現場宣布涉案人員處分決定,并約談發案單位黨政主要負責人,敦促發案單位剖析問題根源,舉一反三,防控廉政風險。
近三年來,蘭州市城建系統發生違紀違法問題30多起,涉案50多人。7月28日,城建系統剖析系統內查處的典型腐敗案例,現場300多人深受震動。蘭州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張建平說,以案明紀,警示提醒,能夠讓整個系統痛定思痛、引以為戒,切實增強拒腐防變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和蘭州市一樣,全省各級各部門召開警示教育大會,以案為鑒,固根守魂,不斷增強全面從嚴治黨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前車之覆,后車之鑒。”今年年初,省委一份特殊的文件——《反腐敗警示錄》在全省上下引起強烈震動。《貪婪使他走上了不歸路》《縣委書記插手工程墮深淵》《公路上的一群“蛀蟲”》……10起近年來查辦的典型腐敗案例剖析和當事人的悔過悔罪自述材料,成為警示教育的“活教材”。
天水市委書記王銳說,細讀書中輯錄的典型腐敗案件,讓人震驚之余,深感拒腐防變這根弦一刻也不能松,廉政教育這堂課始終要堅持上。
平涼市崆峒區委書記陳鐸說,典型腐敗案例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其沉痛教訓警醒我們不忘本、知敬畏,不流俗、增定力,不自負、嚴律己,不頹廢、葆激情。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