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七墩回族東鄉族鄉—瓜州縣七墩回族東鄉族鄉

時間:2015-09-12 13:35:51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康乃馨點擊:

   瓜州縣七墩回族東鄉族鄉錦華村是典型的貧困村,經濟、文化、生活、公共事業相對落后。為改變生產生活條件,馬順國和其他移民群眾積極配合鄉村干部參與村上的義務勞動,開始植樹造林、平田整地。經過不懈努力,居民點的樹木逐漸成林,起到了防風固沙的作用。

  2012年,“雙聯”行動開展。馬順國在聯村聯戶干部的幫助下,發揮他會加工鋼門鋼窗的特長,在鄉政府中心地段開辦了宏達鋁材玻璃店,開展鋁合金門窗制作、玻璃安裝等業務,到年底純收入達到4萬元。

  “這是2012年新蓋的6間房子,家里面通上了自來水,生活方便多了,政府還幫我們在后院規劃建起了養殖暖棚,調引基礎母羊,想方設法幫增收。寬闊的柏油路也修到了家門口,是聯村聯戶行動讓我們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啊!”談及自己家的變化,錦華村村民馬梅英興奮地說。

  七墩回族東鄉族鄉是疏勒河項目新建移民鄉之一。2012年“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開展以來,市委書記馬光明多次到七墩鄉調研、聯系貧苦戶,為全鄉經濟社會發展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做了很多工作。在他的帶動下,“雙聯”幫扶單位高度重視困難群眾增收致富,通過政策扶持、思想交流、技能培訓、信息服務等方式方法,動員全鄉干部群眾堅持“兩業一轉”促增收的工作思路,培育了一批種植業、養殖業和勞務產業致富典型戶。

  2012年,七墩鄉落實種植面積8450畝,種植以甘草、枸杞、紅花為主的中藥材5650畝,占到全鄉種植面積的67%,群眾來自特色種植的收入達到1118元。把種草養畜作為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來培育,修建暖棚圈舍200座,建設錦華村養殖小區1座,調引基礎母羊1030只,種公羊50只,配套飼草基地1400畝,牛羊飼養量達到2.1萬頭(只),群眾來自養殖業的收入達到630元。狠抓勞務產業,完成技能培訓440人次,輸轉勞動力895人次,實現勞務收入967萬元,群眾來自勞務產業的收入達到2377元。通過特色種植、畜牧養殖和勞務輸轉,全鄉群眾收入達到4125元。

  “錦華村2012年人均純收入增長42%,達到2060元。這是‘雙聯’行動和先鋒引領行動給老百姓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利益。群眾看黨員,黨員看支部,全村黨員帶頭苦干實干,錦華村實現了四大變化:群眾精神面貌變化大、農村整體面貌變化大、基礎設施投入大、生態治理變化大。這些變化增強了移民群眾自我發展的意識,堅定了困難群眾增收致富的信心!卞\華村黨支部書記王林說。

  七墩回族東鄉族鄉聯村單位以村組公益事業建設為主,整合資金、物資、信息、技術等,加大道路鋪筑、住房改造和渠道襯砌力度。2012年,完成各類投資1172萬元。其中,投資128萬元改造危舊房屋160戶;投資360萬元鋪筑通鄉公路6.6公里;投資220萬元鋪筑錦華村居民點街道5.5公里;投資84.5萬元完成居民點人行道硬化1.3萬平方米;投資236萬元襯砌3個村斗渠10公里、農渠4公里;投資36萬元新打農用灌溉機井2眼,配套架設輸電線2公里;投資27.5萬元完成高標準群眾健身場所建設;投資80萬元建設村級文化活動室和組級文化活動室各1個。農田灌水難、群眾出行難、居住條件差、鄉村面貌差等問題得到了明顯改善,“雙聯”行動、先鋒引領行動成為重要的惠民工程。

  錦華村的移民群眾,清楚地記得2012年2月24日市委書記馬光明到錦華村和鄉親們坐在一起暢談的情形。那一天寒風凜冽,但是大家的心里卻很暖和。鄉親們你一言,我一語地反映土地鹽堿化嚴重的問題,渠系不配套的問題,發展養殖業缺乏資金問題。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