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翔鎮北廿鋪村位于定西市安定區北郊,距定西市10公里,條件,交通便利,境內有隴海鐵路及312國道從村中心地段通過。以項目扶持,產業帶動為基本思想,為全面建設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奠定了基礎。
鳳翔鎮北廿鋪村位于安定區城北10公里處,共有6個村民小組228戶982人,2011年農民人均產糧498公斤,人均純收入3080元,全村耕地面積2274畝,其中水地900畝,旱川地1374畝,人均戶糧498公斤,人均純收入3080元。全村個體私營企業30家,規模養殖戶100戶,加工運輸80戶,個體經商20戶,村辦企業3個,小學1所,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在校學生23人。
北廿鋪村以加強農業設施建設、調整農業生產結構、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宗旨,投資40萬元,新修板橋1座,柏油馬路1公里,沙路0.7公里,配套排水渠及田間灌溉渠3500米,新建自來水房4座;投入資金900萬元,建成了千只小尾寒羊和百頭黃牛繁育中心,引進小尾寒羊720只,黃牛22頭,有力推動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村上在鞏固農業、發展畜牧業、改善生態環境的基礎上,依托區位優勢和特色產業,動員致富能人創辦了軍生淀粉加工廠等15家村級集體企業,并根據發展需求,整合169戶(其中運輸大戶110戶、農副產品加工戶10戶,經商戶20戶,建筑大戶7戶)于2005年成立了養殖協會和運輸協會,并建立了黨支部,增強了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服務功能,健全了助農增收的長效機制。北廿鋪村依托村文化活動中心,組織全村群眾開展各種活動,先后組建了6支籃球隊、10支象棋隊、10支乒乓球隊參與了比賽,舉辦文藝活動演出3場次,扎實推進農村文化建設,引導農民破除封建迷信,移風易俗,養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為構建生態文明小康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努力解決村莊臟亂差的狀況,村上先后投資323.5萬元。建成了高標準小康住宅1處26戶,平均每戶投資8.5688萬元,其中群眾自籌5.5688萬元,政府補貼3萬元;配套能源建設26座,一池建設除投資外群眾自籌400元,完成一池三改群眾自籌資金5700元,其中改圈5000元,改廁600元,改廚100元,共完成投資15.2萬元;小康住宅每戶配建"121"水窖1眼,每眼水利部門投資270元,群眾自籌730元,完成投資2.6萬元;在小康住宅中心投資43萬元。建成了占地15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680平方米,集科技培訓、文化娛樂、醫療衛生、綜合服務為一體的多功能村級辦公大摟。改善了農民的生態環境、人居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村上以深化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為主要內容,按照"調防結合、以防為主"的工作方針,充分發揮村民調解委員會的職能作用,運用法律知識及時化解各類矛盾糾紛,成立了治安聯防隊,十戶聯防小組等防控組織,安裝了防盜報警設備180臺,確保了一方平安,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有效維護了村民的利益,提高了農民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柏林村位于安定區北部,距城區6公里,是定西市的"北大門",310、312國道、天定、平定、巉柳高速、隴海鐵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條件優越,信息暢通。全村共有13個村民小組,居民730戶,總人口2331人,人均耕地0.8畝,轄區內有學校2所,總面積6平方公里,今年上半年人均純收入2830元 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切入點,積極構建和諧文明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柏林村"兩委"班子針對本村實際,理清思路,狠抓了基礎條件改善、結構調整、草畜轉化、生態環境改善、小康住宅建設等工作。新修道路16公里,實現了村社、社社通公路;投入資金50萬元,新建了安家莊小學;更新了3眼機井,擴大了灌溉面積;完成了渠系配套;全村實現了梯田化。2010年實施旱作農業項目1500畝;發展養殖戶126戶,養殖小尾寒羊2300只。全村坡耕地退耕還林草2300畝,一次性綠化荒山1000畝,實現了生態村目標。按照"先規劃,后建設,高標準,分步走"的原則,建成小康住宅示范區1處,60戶,每戶配套了標準化圈舍、沼氣池等項目。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