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巉口鎮---安定區巉口鎮的兩大民間傳說

時間:2015-09-19 15:29:30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藥材產業

巉口鎮氣候復雜多樣,植物種類繁多,地產藥材有柴胡、黨歸、黨生、黃氏、板蘭根等,開發藥材精深加工,建立定西扶正制藥廠和和金羚生化集團公司,為藥材產業的發展提供保障。

檸條產業

巉口鎮降雨稀少,氣候干旱,是發展檸條產業的理想區域,檸條保存面積4萬畝,目前正在開發市場,尋求項目合作。

巉口是定西向外宣傳的窗口,是主動接受蘭州輻射的前沿,通過招商引資,各大企業紛紛落戶巉口,鎮域經濟得到了突飛猛進,走出了一條農村城鎮的發展路子,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一是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交通、通訊、能源等城市功能日趨完善。二是基本形成城市新框架,提高城鎮特色化水平。三是聚集了大量的非農業生產者,開發了一批商貿市場,加快了二、三產業的發展。四是增強了建設理念,牢固樹立"小城鎮、大戰略"的思想,統一干部群眾加快建設城鎮化的的理念,規劃并建設的龍頭企業得到進一步加強。城鎮建設、管理逐步走向了市場化的軌道。

經過多年的不斷努力實踐和探索,巉口人民逐步從貧窮走向了富裕的道路,鎮區各項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2004年被評為省級文明鄉鎮,全鎮農村工作和城鎮化建設都上了一個新的臺階。2004年,全鎮GDP達到1.49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8700萬元,社會零售總額達2900萬元,一、二、三產業比值27:29:44,全鎮財政收入3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860元。

2002年9月18日,國務院討論通過了《甘肅省洮河九甸峽水利樞紐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項目建議書》,2006年7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九甸峽水利樞紐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可行性研報告。可供工農業、生活用水。 

 

民間傳說

蓮花山的傳說

巉口有兩個少年,一個是農夫,名曰李糜,一個樵子,名日張榆。兩個雖未舉孝廉、秀才,但亦是能識字的山人。雖不富足,但腹有詩書,好扶貧濟困,倒也活的逍遙自在,圖個隨緣而過。當晚兩個在墩嶺山上,吃的半酣,各攜一壇,徐步而回,見風雨大作,夜宿青煙寺,夢見有一金甲神人,捧玉帝圣旨一道,敕命滿福黎庶,于明朝祭獻金童玉女一對,以解寅已之犯,從爾后可保永安康,二人暗暗稱奇。

當夜,巉口百姓都接到玉帝旨意,天不亮便聚到青煙寺,商議祭天之事,但誰都不愿送自家骨肉去祭天。正在左右為難之時,忽見寺門外來了一男一女兩個乞討小兒,皆十四、五歲年級。無奈之下,便將二人打扮整齊,抬上轎子,送到蓮花山頂。說也奇怪,這兩個孩子也不哭鬧,一路只是歡喜耍子。祈禳完畢,正要將二人活活埋進嶺上土壇下面時,忽聽仙樂飄飄,異香撲鼻,兩個小孩子化作一道清風而去。

原來,這兩個小孩子就是李糜、張榆裝扮的。他們夢見玉帝旨意后,化裝成乞討小兒去祭天。此舉感動了玉帝,便讓他們做了巉口的行雨使者,并向關水龍君下旨一道:

"敕命司雨神,馳雷掣電行;

及時施恩澤,普濟滿福城。"

但關水司雨龍君總是會在寅已相沖的日子降下冰雹。李糜、張榆作為行雨使者,便守在墩嶺山上,李糜手執種地的鐵鋤,將雹雨拔向西天,張榆手持伐木的大斧,將雹雨拔向東天。于是千百年來,巉口一直風雨和節,五谷豐登。如今,那個祭天的土墩殘跡猶存,所以蓮花山又叫墩嶺山。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