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作風有了新的轉變
鎮政府在每一項工作落實上突出一個"實"字。尤其在產業結構調整、小城鎮建設、計劃生育、整村扶貧項目等重點工作中,確定專人,細化、量化工作任務,靠實干部責任,兌現獎罰,半年來,各級干部的工作作風有了明顯好轉。
兩個增加
各項工作的資金投入增加
在各項工作中政府累計投入資金50多萬元,其中產業培育中投入20多萬元,小城鎮建設投入5萬元,生態工程建設1.3萬元。長豐村址建設2.1萬元。辦公設備購置2萬元。
重點產業的科技含量增加
洋芋產業從種子處理、種植過程、田間管理、疫病防治到收獲全部是標準化生產,尤其在紅莊村建立了3000畝科技綜合示范點,進行了不同技術、不同品種、不同配方的對比試驗。畜牧產業以引進優良品種為重點、引進陜西良種牛108多頭、小尾寒羊260多只。勞務輸出重點抓了技能培訓,向勞務基地有組織輸出有文化、有技術的人員814人。
2011年符家川鎮"石門遺址"被確定為甘肅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石門遺址位于定西市安定區符家川鎮蘭星村、長豐村交界處石門水庫西北100-1850米的山梁上,該遺址南北長1750米,東西寬600米,面積1050000平方米。遺址地形地形為較陡坡地,地表為耕地及荒山,地表斷面暴露有灰層、灰坑、紅燒土層等遺跡和豐富的各種陶片、殘石器等遺物,陶片主要有籃紋泥質紅陶片、籃紋夾細砂紅陶片及素面泥質紅陶片等。2010年7月文物普查時曾征集到3件完整石斧和石刀,從陶片質地、紋飾等特征判斷,可以確定為一處大型齊家文化聚落址遺存。
該遺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評定,極大地提升了安定區在定西市乃至甘肅省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地位,對研究齊家文化及新石器至青銅器時代人類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符家川鎮蘭星村新農村示范點建于2006年,位于符家川鎮鎮政府駐地蘭星村甸子街,為2006年符家川鎮易地扶貧搬遷項目主體工程,并于2009年全面完工并通過驗收。
該示范點建設結合小城鎮開發,按照"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分戶實施"的原則,依照農戶生活習慣、經濟條件和產業發展需求,依托小城鎮建設和二、三產業發展優勢,依照"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總體要求,采取分類規劃方式共建設門市開發型104戶,建筑形式為兩層樓房,每戶占地面積144㎡,建筑面積124.20㎡。養殖型64戶,分三種戶型,分別為兩層,每戶占地322㎡,建筑面積65.28㎡;一層,每戶占地面積322㎡,建筑面積65.28㎡;一層,每戶占地面積198㎡,建筑面積68.28㎡;總建筑面積17858.52㎡,共對符家川鎮大岔村一社、二社、三社、四社和五社及長豐村暖水溝社共168戶842人整體搬遷至蘭星村新農村示范點。
通過新農村的建設,符家川鎮蘭星村的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條件明顯改善,搬遷群眾生活條件、綜合發展水平顯著提升,致富空間進一步拓寬,脫貧步伐明顯加快,極大的改善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了群眾的思想觀念轉變及脫貧增收,提高了群眾的生活質量,增加了群眾致富渠道,蘭星村新農村示范點正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民主管理"的要求向社會主義新農村穩步邁進。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