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子鎮位于渭河上游,隴西縣南部,是隴西縣的南大門,X449線縱貫全境。全鎮呈東西走向,東鄰本縣鞏昌鎮,西、南與與漳縣相鄰,北與本縣碧巖、首陽接壤。菜子政">
菜子鎮為隴西下轄鎮,因菜子河而得名。
菜子鎮位于渭河上游,隴西縣南部,是隴西縣的南大門,X449線縱貫全境。全鎮呈東西走向,東鄰本縣鞏昌鎮,西、南與與漳縣相鄰,北與本縣碧巖、首陽接壤。菜子政府駐地距隴西縣城15公里,距隴西站24公里。
菜子鎮屬南部二陰淺山區,地勢西高、東低,最高海拔2763m,最低海拔1800m。境內蹶頭山為全縣最高處,海拔2763m,十里鋪陸家莊社為全鎮最低處,海拔1800米。年平均氣溫6℃—7℃,最熱月平均氣溫17℃—19℃,最冷月平均氣溫-7℃—8℃。年降水量420mm—540mm,年均無霜期125天。境內主要有菜子河,長約35km,平均徑流量達到150m3/S,10年一遇的大雨為260m3/S,20年一遇的大雨為270m3/S,100年一遇的大雨為330m3/S。耕地面積96592.3畝,其中山旱地22528.7畝,川澆地74063.6畝,土壤類型主要有黃綿土、黑壚土、灰褐土、潮土。
隴西縣菜子鎮東風村陰坡社和牟河村牟河社大力發展竹編,群眾增收不少。位于菜子鎮南部山區的硬坡和牟河兩社人多地少,當地農民有加工竹編的傳統,但大部分僅備自家種田挑土之用。后來有的農戶把自家用不了的掃帚、背簍、籃子拿到市場上賣很暢銷。漸漸地,兩社竹編加工由四五戶發展到七八戶,如今,140多戶農戶中已有90%以上的人從事竹編業。陰坡社的掃帚、牟河社的竹筐遠近聞名。不僅占據了本縣市場,還銷到了定西、河西、新疆等地。 菜子鎮圍繞“以勞補收、以錢補糧”的工作目標,通過宣傳典型、召開群眾大會、上門入戶動員、刷寫標語、散發傳單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動員。2008年從赴疆拾花累計創收5萬元以上的276戶農戶中選出2名代表,從常年赴疆務工、年收入1萬元以上的874名群眾中選出2名代表,從赴疆拾花后移居新疆、戶均年創收2萬元以上的38戶農戶中選出2名代表,從縣委、縣政府表彰獎勵的拾花能手中的選出4名代表,巡回各村各有側重地開展宣講活動18場,刷寫標語80多條,召開群眾大會146次,形成了廣泛支持、積極參與赴疆拾花的良好氛圍。鎮上加大技能培訓力度。充分利用農閑時間,結合宣傳動員工作的開展,采取現場培訓、基地培訓、以會代訓、結對培訓的措施,舉辦赴疆拾花技能培訓班24期,結成技能培訓對子564對。通過“現場講、示范學、結對幫”,切實提高了群眾的拾花技能和拾花的積極性。鎮上和帶隊能人主動與兵團協調聯系,詢問棉花長勢、用工需求、拾花預測價格等,進一步拉近了兵地雙方關系,為拾花人員提供就業信息、就業咨詢、就業培訓、權益保護全程服務。通過大力發展赴疆拾花工作,降低了群眾對土地的依賴性,外出創業的多了,留家守業的少了,越來越多的富余勞動力通過赴疆拾花發家致富,使廣大群眾普遍認識到勞務輸出尤其是赴疆拾花是投入少、風險小、收入高的“朝陽產業”,增強了赴疆拾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