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武都區五馬鄉位于武都區東南部,距城區110公里。全鄉幅員面積189.5平方公里,現有14個村民委員會,56個村民小組、1565戶、6584人,耕地總面積為14796畝,人均2.2畝,有林地222703畝,森林覆蓋率達78.3%,農民人均純收入1545元。
五馬鄉境內溝壑縱橫,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2007年仍有近一半的自然村不通公路,行路難、過河難仍然是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瓶頸”。2007年以來,五馬鄉黨政一班人以全市第二次交通發展大會精神為契機,充分發揚昌河壩精神,立足鄉情實際,精心組織安排,全鄉動員,全民上陣,把打通聯網路、斷頭路作為關注民生、解決出行的大事要事來抓。2007年10月至今,在武都區修建兩河口-裕河、五馬段38公里“鄉改四”級公路的過程中,五馬鄉黨委、政府充分發動干部群眾會同交通部門協調拆遷、占地問題,使得工程進展順利,預計2008年5月底前全面完工;同時在沒有項目支撐的情況下,采取“一事一議”方式,按照“土地自調、資金自籌、勞力自出、安全自負”的四自原則,不等不靠不要,采取政府擠一點、群眾集一點的辦法,精心組織全民參與,發動群眾捐款3.5萬元,新修了青崖溝、謝家溝、河口、郭家坪、石家壩5條通社公路,全長17公里,修路過程中租用空壓機1臺,車輛3輛,累計投勞3586個,移動土石方12200方,經過廣大干部群眾的扎實苦干,現已完成14.8公里路基工程。通過加大公路建設力度,提高了全鄉道路交通運行能力,解決了大部分群眾行路難的問題。
五馬鄉共有適宜發展農業特色產業的耕地14875畝,荒山荒坡22073畝。五馬鄉黨委、政府立足實際,緊緊圍繞市委書記王義對洛塘片特色產業發展工作提出的要求,按照區委、區政府的安排部署,以生態建設為重點,以特色經濟林建設、林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的,認真組織動員廣大干部群眾,搶抓有利時機,掀起春季植樹造林的高潮。全鄉自籌苗木在何家溝村規模栽植生態林500畝;在幫扶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完成經濟林規模栽植1435畝,完成義務植樹5萬株,人均達到10株。完成春播面積10950畝,其中薯類4000畝,豆類3000畝,油料100畝,蔬菜200畝,高粱糜谷50畝。以石家壩、西山、五馬街、馬壩4個村為主戰場,大力發展茶葉特色產業。2007年12月下旬以來,廣大干部群眾搶抓時節,新建設4個茶園精品點,共完成茶葉點種面積1000畝。全鄉累計發展特色產業25735畝,其中核桃16685畝,花椒5440畝,茶葉2200畝,中藥材及其它1410畝,已掛果核桃1720畝,產量達100噸,花椒710畝,產量達7.8噸,茶葉217畝,產量達3250公斤,中藥材及其它產量達8.25噸,特色產業為全鄉帶來的收入達到326萬元,人均495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2%。生態建設 按照市委書記王義在洛塘片調研時對生態建設工作提出的“切實加強生態建設,使洛塘片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綠水青山”的要求,五馬鄉成立了封山禁牧清理清查工作領導小組,靠實了工作責任,明確了工作任務,召開會議28場(次),書寫宣傳標語65條,發放通告85份,對工作進行了廣泛宣傳,同時將鄉干部、五馬林業站職工混合編成3個清理清查組,在全鄉范圍內進行了清理清查。成立了護林防火指揮部,制定下發了安排意見,廣泛開展了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各村相應成立了護林防火領導小組,組建了撲火隊,實行了包片責任制,鄉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組、組干部包農戶的防火行政領導責任制。同時,切實加強了野外火源管理,嚴厲打擊各類毀壞森林資源的犯罪行為,全鄉無1起森林火災發生、無亂砍濫伐和毀壞森林資源現象。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