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河谷川臺區(qū):主要分布在洮河、迭藏河流域,地勢平坦開闊,階地Ⅱ—Ⅲ級,中部為川地、坪臺。西川、南川、梅川以及東部的狼渡灘、后治灘,均為較大面積的川臺區(qū)。洮河中游川臺地區(qū)無霜期較長,是主要的農(nóng)業(yè)精耕區(qū)。
岷縣全境水系分長江、黃河兩大流域,3個水系。屬黃河流域的有洮河水系支流16條,渭河水系支流5條;屬長江流域的只有湫山河水系1條。境內(nèi)自產(chǎn)水大小河流22條,年徑流量1億立方米以上的2條,1000萬—6000萬立方米的10條,1000萬立方米以下的10條。
洮河為黃河一級支流。從本縣西寨鎮(zhèn)冷地口入境東流,經(jīng)西寨、清水、十里、岷山、城郊、茶埠、折北過梅川、西江、小寨、中寨、堡子、維新等12個鄉(xiāng)鎮(zhèn),于堡子鄉(xiāng)占旗入臨潭境,呈馬蹄形,流域面積2177平方公里,流長83.5公里,平均流量120立方米/秒,比降0.24%。
迭藏河為洮河一級支流,發(fā)源于分水嶺大拉梁北側(cè)。流長42.1公里,流域面積827.1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秦許河、綠葉河、南溝河、槽子河等,流徑麻子川、寺溝、秦許、城郊入洮。年平均徑流量2.26億立方米。平均流量7.16立方米/秒,比降25.4%。
閭井河(榜沙河)是境內(nèi)自產(chǎn)第二大河,屬渭河一級支流,發(fā)源于西秦嶺直拉梁北側(cè),流域面積713.7平方公里,境內(nèi)流長54.8公里。主要支流有申都河、吊溝河、苛太溝河、下河、里河,年平均流量1.28億立方米,平均流量4.05立方米/秒,比降14.6%.
納納河自產(chǎn)第三大河,洮河次一級支流。發(fā)源于班哈山西側(cè),全長28.8公里,流域面積279.8平方公里。流徑禾馱、茶埠;主要支流有耳陽溝、三溝、四溝、義仁溝、立哈等溝水,多年平均流量0.56億立方米,平均流量1.77立方米/秒。比降20.8%。
岷縣土壤包括13個土類,19個亞類,45個土屬,59個土種。
①土壤特征:全境土壤包括地帶性土壤、中苔原土壤、荒漠土壤和非地帶性土壤等型。西北部洮河流域?qū)匐]中黃土高原南部,分布有黑土、麻壚土、黃綿土。西南部、中部絕大部分地區(qū)屬甘南高原邊緣地帶,分布有亞高山草甸土、山地暗棕壤土、黑土。東部分秦嶺山地帶,分布有黑土、灰褐土、黑鈣土、山地草甸土等。具有中國各土壤區(qū)劃交匯過渡地帶特點。
②土壤類型
黑土類:分布在海拔2500=3000米,涉及22個鄉(xiāng)。面積253.78萬畝,占全縣總土地面積的47.3%,為本縣主要土壤。土色黑灰,土體疏松,結(jié)構(gòu)良好。
黑壚土類:主要分布在海拔2100-2700米左右的洮河沿岸山、川、坪臺及河谷地帶,面積89.6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16.7%。土壤細而不粘,松而不散。
黑鈣土類:主要分布在海拔2400-2700米的閭井、申都、禾馱、寺溝等地陽坡及干溝臺階地上,面積18.49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3.52%,土層厚50~100厘米以上,多為壤質(zhì)土壤。
截至2013年,岷縣總?cè)丝?8.4萬人,有回族、藏族、東鄉(xiāng)族、撒拉族、裕固族和滿族等6個少數(shù)民族共1.5萬人。
岷縣處于岷禮大型金礦末梢地帶,境內(nèi)礦產(chǎn)資源豐富,有金、銻、鉛鋅、花崗巖、石英、石灰?guī)r、石油等金屬、非金屬礦產(chǎn)25種。有南北兩條金礦帶,南是鹿兒壩至崖灣金礦帶,北是岷禮金礦帶,涉及麻子川、寺溝、秦許、十里、西寨、馬塢、鎖龍、閭井、禾馱、申都、茶埠等11個鄉(xiāng)鎮(zhèn),面積約1000多平方公里,形成了馬塢、鎖龍、禾馱、多納和鹿兒壩五大礦區(qū)。可開發(fā)利用的礦產(chǎn)有金、鉛鋅、花崗巖板材、石灰?guī)r、磚瓦粘土等。截至2012年,全縣已勘查探明部分資源儲量的礦種有金、鉛鋅、花崗巖、石灰?guī)r等,其中鹿兒壩金礦已探明資源儲量20噸,禾馱鄉(xiāng)的寨上礦點已探明金儲量108噸,價值260億元以上。
甘公網(wǎng)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