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蘭州晚報報道(首席記者 郭蘭英)12月17日,在市委十二屆十一次全委(擴大)會議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虞海燕受市委常委會委托向全委會作工作報告,曬出了2015年的“成績單”。記者從“成績單”上了解到,今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預計達到2074.5億元,增長8.2%,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重點產業】
啟動實施100多個項目
今年,市委常委會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強黨建等各項重點工作,全市呈現出經濟平穩發展、改革有序推進、開放不斷擴大、民生持續改善、黨風政風好轉、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在強化項目支撐方面,啟動實施100多個重點產業項目,預計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820億元,增長13%。強化創新驅動,推動建成一批產業孵化器,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育了船說創業咖啡等一批“眾創空間”,創新創業活力逐步釋放。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執行招商引資項目1670多個,到位資金2200多億元,引進“三個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投資項目30多個,完成直接融資235.752億元,增長110.7%,融資成本較去年下降34.8%,有力推動了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國內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預計達到2074.5億元,增長8.2%,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產業結構】
預計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1240億元
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主要是推動特色農業增產增效,重點實施“4個1000萬”扶持政策,持續擴大特色產業規模,預計實現一產增加值55.7億元,增長6%。實施工業倍增計劃,建成一批重點工業項目,預計實現二產增加值778.8億元,增長6.9%。研究出臺扶持政策,確定每年列支5000萬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資金,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現代物流、文化旅游、健康養生等現代服務業,一批重點商貿項目進展順利。預計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1240億元,增長9.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55.12億元,增長9.3%。
【新區建設】
預計實現生產總值125.8億元
以石化園區、職教園區和“飛地經濟”園區建設為重點,加大產業鏈招商力度,加快“出城入園”步伐,推進產城融合發展。綜合保稅區通過國家驗收,實現封關運營,開通中亞、中歐國際貨運班列,國家向西開放重要戰略平臺正在加快形成。加快完善公共服務體系,蘭煉一小、蘭州十一中新區分校、蘭州體育學院建成使用,蘭州一中綠地實驗學校、蘭州六十一中新區分校、省人民醫院新區分院、殘疾人綜合康復基地、急救中心等正在加快建設。蘭州新區預計實現生產總值125.8億元,增長30%。
【城區空氣質量】
提前完成全年達標目標
蘭州第四版城市總體規劃今年獲國務院正式批復。城市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加快推進,軌道交通、北環路、南山路等加快建設。開工建設棚改安置房和公租房1.35萬套,編制完成地下綜合管廊和停車場建設規劃。先后實施17個工業污染深度治理項目,在全國率先開展政府環境審計試點工作,在全省率先開展排污權交易試點和無人機航拍監測監控。截至12月15日,城區空氣質量新標達標249天,較去年同期增加5天,提前完成全年達標68%以上的目標。今年1—11月,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月度排名,均退出十大污染城市行列。在最近召開的聯合國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我市榮獲“今日變革進步獎”。
【精準扶貧】
預計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左右
緊盯91個整村脫貧村,全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成立駐村幫扶工作隊335個,選派隊員1492人,安排60名縣區、市直部門副縣級以上免職脫崗培訓干部,駐村開展扶貧和雙聯工作。投入各類扶貧資金達15.65億元,尤其在120個村開展“支部+協會”村級互助資金試點,為農民群眾發放互助資金6100多萬元。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新建農村公路500多公里,解決6.9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改造農村危舊房3534戶。預計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左右,91個脫貧村達到6500元以上。
【改善民生】
主城區中小學新增學位9000多個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堅持創業帶動就業,實施扶持創業帶動就業“萬企計劃”,城鎮新增就業11.8萬人,預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左右。進一步優化整合教育資源,主城區中小學新增學位9000多個,建成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136所,啟動實施城區23所學校擴大教育資源項目。堅持強化醫療保障,市一院擴建工程開工建設,市二院擴建和市中醫院、市婦幼保健院遷建項目加快推進,開展城鄉居民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分級診療、醫師多點執業工作,進一步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8%以上。全面排查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大力整治各類公共安全、食藥安全、生產安全隱患,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
【深化改革】
公布政府部門責任清單4600多項
在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方面,主要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消調整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83項,保留行政許可項目196項、備案制管理項目33項。深化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全面實施“一照一碼”、“三證合一”、“一口受理、內部運轉、一口出件”審批模式,企業設立等44個事項實現當日辦結。深化權力清單制度改革,公布第二批政府及其部門權力清單2844項、職責清單1527項,梳理公布政府部門責任清單4600多項,推行“陽光預算”和“零基預算”,建成政務服務網,在全省率先完成相關清單和便民服務事項發布工作。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兩批共24項PPP項目被省里遴選入庫。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研究出臺市級投融資平臺整合重組轉型發展方案。深化農村各項改革,實施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流轉土地7萬多畝。
【對外開放】
打造向西開放的“一號工程”
搶抓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機遇,加快推進向西開放步伐。特別是加快推進國際港務區建設,積極爭取將該其列為全省“十三五”時期的標志性工程,打造向西開放的“一號工程”,開通“蘭州號”中亞國際貨運班列和中歐國際貨運往返班列,國際港務區規劃編制、征地拆遷、基礎設施、土地報批、監管機構等前期工作順利推進。同時,擴大對外經貿文化交流,先后舉辦絲綢之路經濟帶智庫論壇等活動,與吉爾吉斯斯坦奧什市、韓國浦項市等四個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關系,對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自省其身】
縣級以上領導干部查擺問題1628條
市委常委會自覺承擔抓黨建的政治責任,以黨建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扎實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市委常委會帶頭深入學習、帶頭研討交流、帶頭查擺問題、帶頭推動整改,有效帶動各級領導班子和黨員領導干部從嚴從實開展專題教育,全市各級黨組織領導班子查擺問題467條,縣級以上領導干部查擺問題1628條,正在扎實推進整改落實。堅持好干部“五條標準”用人導向,注重選用在督查、維穩、信訪、聯扶和招商實踐一線表現突出的干部,選派246名優秀年輕干部到實踐一線掛職鍛煉。
【廉政建設】
全市537人受到黨政紀處分
市委常委會先后18次研究部署黨風廉政建設,加強對全市黨風廉政建設的領導。特別是制定約談辦法,市委主要領導約談市委常委、縣區、三區和部門單位負責人66次82人次,開展集體約談2次413人次。各常委深入聯系點和分管領域開展主體責任宣講調研,約談相關負責人近千人次。
此外,嚴格執紀問責,先后查處違反作風紀律規定問題113個,處理150人,其中黨政紀處分68人。嚴格落實月通報制度,通報典型案例11次,涉及48件67人。堅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懲,截至11月底,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接受信訪舉報2522件,處置案件線索1739件,立案582件,同比增長183%,結案542件,同比增長177%,黨政紀處分537人,其中縣處級27人,鄉科級183人,為凈化政治生態提供了有力保證。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