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會寧訊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強農業、美農村、富農民的重要舉措,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手中無米,叫雞不理”是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會寧縣草灘鎮把培育和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鄉村振興的“當頭炮” ,匯聚發展合力,構建“黨支部+合作社” 發展模式,實施“務工就業、土地流轉、入股分紅”等聯農帶農富農機制,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村企共建、黨群聯動”新路徑,優化產業布局,助推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麥李村位于草灘鎮東南部,總流域面積28.4平方千米,耕地面積1.13萬畝,其中梯田6800畝。全村下轄6個村民小組670戶2528人,黨員46名。村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殖業和就近務工收入為主。2024年前三季度村集體經濟累計收入60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43萬元。
“村黨支部+農民合作社” 實現借雞下蛋
一直以來,麥李村主要以農戶分散種植冬小麥、玉米、馬鈴薯等基礎糧食作物為主,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村集體經濟依賴傳統的農業種植或養殖業,缺乏多元化經營,致使村集體資源短缺、資產貧乏,村集體經濟發展步伐緩慢。2018年以來,草灘鎮麥李村搶抓各級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政策機遇,大力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實施“務工就業、土地流轉、入股分紅”等聯農帶農富農機制,集中人力、物力、資金,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到2023年底,麥李村各類專業合作社達到10家,家庭農場2家,集中連片流轉土地1600多畝,建成蔬菜塑料大棚2000座,配套建設冷庫1座,使村集體經濟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轉變。
探索多元發展方式,解決“發展方式單一”問題。麥李村屬于典型的山塬地貌,干旱少雨,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麥李村產業結構單一,老百姓經營模式粗放,廣種薄收,仍然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探索“黨支部+合作社”模式,村黨支部帶頭領辦創辦合作社,農戶“帶地入股”,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建成蔬菜大棚2000座,逐步形成了籽葫蘆、無籽西瓜、紅蔥種植和肉羊養殖等特色產業發展體系。籽葫蘆種植面積達1000畝以上,無籽西瓜種植面積達1700多畝,紅蔥種植面積達500畝,肉羊飼養量達4000多只。村集體經濟發展體量不斷壯大,走出了一條蔬菜大棚、露天蔬菜加傳統農業的多元產業路子,帶動村集體年增收近30萬元。
農村土地做“嫁衣” 探索流轉新模式
草灘鎮積極鼓勵村集體盤活土地資源,整合連片集中田,注入資本進行集約化農業生產,運用土地流轉新模式,把農村分散的資源聚集化、模糊的產權明晰化、集體資源市場化。
發揮創新引領作用,解決“帶動發展不足”問題。蔬菜大棚建立之初,由于缺少經驗,大棚完全交由客商自行打理,村集體經濟收益不高。經過鎮村調查研究,建立“支部成立合作社、企業承包經營、農戶享受分紅”的三贏模式,同步健全完善聯農帶農富農機制,農戶通過土地流轉、就業務工、技術帶動等方式,享受“全產業鏈”紅利,“家門口”解決就業150余人次,人均增收1萬余元,就近務工收入達100余萬元。農戶每年分紅收入70余萬元,農戶土地流轉費收入50余萬元,達到了企業獲利、集體得益、群眾受惠多邊共贏。同時,鼓勵農戶承包種植塑料大棚,種植企業就種植的各個技術環節對黨員、種植大戶進行培訓,條件成熟后,由農戶自發種植、就近銷售,增加農戶收入。
調整優化合作模式,解決“村企聯動不暢”問題。按照“黨建引領、村企共建、黨群聯動”的思路,聚力推進基層黨建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找準村級與企業之間的利益契合點、需求連接點,真正把支部建立在產業鏈上,讓黨員聚在產業鏈上,群眾富在產業鏈上。村黨支部以保底分紅的方式,向合作企業注入村集體經濟入股資金26萬元,每年保底分紅2萬余元以上。3家合作社、3名種植大戶流轉盤活1000余畝閑置田,推動“雞大腿”紅蔥、籽葫蘆、中藥材等規模化種植,將閑置田、撂荒地轉變為“增收田”,村集體通過技術服務、田間管理等收入2萬余元。
麥李村依托資源優勢和產業發展基礎,按照“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發展思路,堅持向集體土地資源要收入、向特色產業要收入、向農業項目要收入、向招商引資要收入的具體路徑,盤活村級資產、優化資源配置,推動村集體經濟持續發展壯大。
支部引領是發展村集體經濟關鍵所在。“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村黨組織的引領帶動,在黨組織的引領帶動下,立足村情實際謀產業、圍繞產業發展強企業、建強企業壯大集體經濟,把支部建立在產業鏈上,讓黨員聚在產業鏈上,群眾富在產業鏈上。
村企共建是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有效舉措。按照“黨建引領、村企共建、黨群聯動”的思路,吸引企業合作共建,通過入股分紅、技術共享、就業務工等多種形式,讓企業獲利、集體得益、群眾受惠,達到多邊共贏。
聯農帶農是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內在要求。發展村集體經濟的目的是讓村集體有錢辦事,讓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共享發展成果。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同步健全完善聯農帶農富農機制,通過土地流轉、就業務工、技術帶動等方式,讓當地群眾享受到實實在在的紅利。
草灘鎮黨委書記趙永奎表示,草灘鎮將結合鎮域實際,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想方設法打破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走“以資源換資金、以存量換增量”之路,依靠農村生產力的自我發展和外部資源的綜合利用,變“輸血”為“造血”;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管”,實現村集體經濟清零,進一步壯大草灘鎮集體經濟實力。(李瀟)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