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藍的天空飄紅云,
綠綠的青山繞碧水。
蒼茫的草原翻綠浪,
浩瀚的天際飄牛羊。
縷縷的梵音繞經幡,
群群的游客行走在人間天堂。
合作香巴拉旅游藝術節、迭部紅色旅游暨大力士賽、舟曲“花開舟曲”楹聯藝術節暨全國首屆美食展、碌曲鍋莊舞大賽、瑪曲賽馬會……
這里成了花的天堂!
這里成了舞蹈的海洋!
這里涌動著歌聲的浪濤!
這里是萬馬奔騰的草原!
……
這里,月月有節會、縣縣有特色、處處有驚喜!
世界因旅游而美好,旅游因創新而精彩,思想因交流而綻放,智慧因碰撞而迸發。
甘南州是全國十個藏族自治州之一,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結合部,被費孝通先生稱之為“青藏高原的窗口”和“藏族現代化的跳板”。甘南是古絲綢之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是距內地最近的雪域高原,有冶力關、拉卜楞寺、當周草原、則岔石林、扎尕那石林、拉尕山、大峪溝等27處國家A級景區,先后榮獲“西部最具魅力的旅游景區”、“‘讓生命感受自由’的世界50個戶外天堂”、“‘夢幻之旅’·人一生要去的50個地方”、“中國最具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國家精品旅游景區”和“中國最美的生態低碳旅游目的地”等稱號,甘南已成為全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國內外知名的旅游熱點地區。
豐富的旅游資源、深厚的文化積淀、濃郁的民族風情為甘南發展全域旅游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近年來,甘南州將文化旅游業確定為首位產業,作為穩增長、調結構、擴內需、惠民生的重要支撐,堅持“一年打基礎、兩年上臺階、三年見成效、五年大跨越”的目標,走出了一條具有甘南特色的全域旅游發展之路。2016年全州旅游人數突破1000萬人次,綜合收入達到46.78億元,旅游人數、綜合收入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高位增長,指標增幅位居全省前列。特別是去年2月被列入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范圍,為甘南加快旅游業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全新思路。
創新驅動激發全域旅游新活力
他們堅持規劃引領,編制完成了《甘南州旅游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等36個專項規劃,加緊編制《甘南州全域旅游總體規劃》,為全州旅游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產業升級優化了頂層設計。創新領導體制,強化原州文化旅游發展委員會職能,在全省率先成立黨政“一把手”任雙組長的州文化旅游發展領導小組;高規格、大范圍召開旅游發展大會,邀請省上領導和專家學者到會指導;州縣市旅游局“局”改“委”工作穩步推進,“大產業、小部門”的體制困境得到破題。完善執法機制,在旅游執法支隊的基礎上,從14個執法部門抽調精兵強將,組建了甘南州旅游綜合執法局,有力提升了旅游市場監管的權威性、有效性。在全省率先探索旅游賠付新模式,出臺了《甘南州旅游消費侵權先行賠付辦法》,明確了工商部門的執行主體責任,建立了旅游消費維權機構先行賠付機制,搭建了侵權糾紛突發事件化解平臺,受理咨詢3200人次,現場處置210件,先行賠付5.6萬元,“甘南放心游”品牌逐漸打響。推進大景區改革,拉卜楞、冶力關大景區建設規劃通過省上評審,體制改革方案已由省政府批復通過,管委會機構設置經省編辦批復,正在抓緊組建,大景區資源整合移交工作有序推進。成立了大景區建設指揮部和10個工作小組,召開了大景區建設推進會,對2017年大景區建設工作進行了扎實的安排部署,健全保障體系,設立了全省首家旅游發展研究院,初步構建了甘南旅游“智庫”。逐年加大旅游專項資金投入,建立了州縣旅游投融資平臺,成立了注冊資金100億的州文旅交建集團,為旅游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制定了《甘南州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實施方案》等指導性文件,為全域旅游描繪了宏偉藍圖,明確了目標任務,指明了方向路徑。
協調推進夯實全域旅游發展新基礎
甘南藏族自治州堅持融合發展,把全域旅游作為推動協調發展的主攻方向,充分發揮“旅游+”的綜合帶動功能,調動各行業、各部門積極性,凝聚發展合力,破解制約瓶頸。加快實施“6955”交通突破行動,夏河機場建成通航,臨合高速、迭宕公路建成通車,瑪久、合和、夏同公路全面開通,與周邊市州3小時經濟圈和“大交通”格局初步形成,方便了游客出行。投資6.8億元在冶力關、大峪溝等景區建設游客服務中心等21個旅游基礎設施項目,加快實施通往冶力關等重點景區的5條旅游道路。順應自駕游發展新趨勢,制定了《甘南州道路觀景臺設置暫行標準》,修建了52處特色鮮明、功能完備的觀景臺,每一處觀景臺都修建了停車場、游步道、觀景平臺和旅游廁所,配備了海拔提示、標示標牌等服務設施,把全州境內分散的景區景點有效串聯了起來,有力提升了全州旅游服務質量和整體形象。持續推進“廁所革命”,2016年新建旅游廁所47座,改造維修38座,被國家旅游局授予“2016年全國廁所革命先進市”稱號。規范旅游標識標牌體系,在公路沿線、交界地區、重點景區附近設置了藏、漢、英三種語言的“全域旅游無垃圾示范區”標識牌和周邊景區導覽牌,為廣大游客提供了更貼心的服務。完成了智慧旅游一期項目建設,甘南旅游政務網、甘南旅游網、甘南旅游英文網上線運營,州縣市10個官方旅游微信公眾號開通使用,A級景區、星級酒店wifi覆蓋面進一步提高,形成了多渠道、全天候、廣覆蓋的旅游立體宣傳矩陣和便捷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游客服務平臺。著力破解甘南四季旅游不均衡的難題,大力發展冬春季旅游,推出景區免票和星級飯店打折等優惠措施,培育銀色草原、法會瞻佛、圣湖觀鳥等系列旅游產品,自駕游、鄉村游等旅游新業態蓬勃發展,卓尼“洛克之路”獲中國自駕游線路人文金獎。深化文旅融合,深度挖掘“非遺”等文化資源,創排了《唐東杰布》、《卓尼土司》、《迭部戀歌》等文藝精品。堅持文藝巡演機制,組織8個專業文藝院團在甘南大劇院開展全州文藝匯演,與10余家知名旅行社簽訂了商業演出包團協議,鼓勵引導民間文藝團體在城區廣場定時定點開展鍋莊舞演出,在旅游專業村組建農牧民文藝演出隊,讓廣大游客和各族群眾在欣賞優美的自然風光的同時,還可以領略豐盛的民族文化大餐。推進農旅融合,實施了萬畝油菜花觀賞帶和3條綠色長廊建設,傾力打造“最美彩色風景線”和起于蘭州、止于成都,跨越九寨溝景區橫貫甘南夏河、合作、碌曲全境的“最美213國道自駕游線路”,起于蘭州、止于色達,跨越年寶玉則景區橫貫甘南全境七縣一市的“中國西部最美民族風情自駕游線路”。探索體旅融合,成功舉辦全國露營大會、全國山地穿越挑戰賽、藏地傳奇自行車賽等品牌賽事,把體育賽事變成了流動的景點。促進商旅融合,整合州內物產資源,開發唐卡、洮硯等特色旅游商品,支持“藏寶網”、“拉卜楞網城”在線銷售,滿足了游客購物需求。
綠色引領厚植全域旅游發展新優勢
堅持依托資源,充分利用甘南“絢麗多彩的自然生態、光輝燦爛的人文生態”,堅決守住綠水青山、留住藍天白云,夯實了甘南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根基,開拓了甘南綠色崛起新境界。
州委、州政府把全域旅游無垃圾示范區建設作為一項發展之計、穩定之舉、改革之策、民生之道,出臺了《搶占綠色崛起制高點 打造環境革命升級版甘南州縱深推進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的意見》,綜合運用宣傳、組織、統戰和經濟、行政、法律等多種手段,組織全州干部群眾在城區、鄉村和景區大打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攻堅戰和持久戰,打破了過去“臟亂差”的桎梏,創造了全域干凈宜人的旅游環境,實現了全州4.5萬平方公里青山綠水大草原“全域無垃圾”的預期目標。林鐸省長在“兩會”上提出,要推廣這一治理經驗,保護草原生態環境。深入開展“綠色出行、低碳生活、健康人生、廉潔社會”主題活動,進一步激活放大甘南人的“生態信仰”和“生態自覺”,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持續開展義務植樹、荒山綠化、庭院綠化等活動;在全州范圍內實行“禁塑令”,杜絕了白色污染;鼓勵廣大群眾親近自然,開展徒步踏青、騎行觀光、浪山度假等低碳出游方式,共同營造了宜居宜游全域旅游環境。
開放合作拓展全域旅游發展新空間
他們堅持開放開發,把旅游作為對外交流的橋梁、展示形象的窗口、傳播文明的載體,緊緊圍繞“青藏之窗·戶外天堂”主題形象,全力打造“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品牌。宣傳推介走出國門,組團赴丹麥參加了北歐旅游博覽會,與丹麥國家旅游局簽訂了合作備忘錄,赴日本、韓國、尼泊爾等國家開展文化旅游宣傳推介,初步開辟了國外旅游市場。整合資金在央視投放宣傳片,組織8縣市赴主要客源地開展宣傳推介活動,成功舉辦了“全國骨干旅行社走進甘南”、“中國國家地理走遍九色甘南旅游達人采風踩線”等活動,顯著提高了甘南旅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高質量舉辦了2016年世界旅游形象大使中國少數民族賽區甘南總決賽、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族服飾展演、全球香巴拉國際攝影大典暨香巴拉世界攝影論壇等重大活動,連續舉辦香浪節、賽馬會、拔河節、楹聯文化節、自駕狂歡節、鍋莊舞大賽、則巴邀請賽等節慶賽事,形成了“月月有節會、縣縣有特色、處處有驚喜”的生動局面,吸引了四方游客的到來。積極與兄弟市州的跨區域合作,編制四省藏區交界地區旅游業協同發展規劃,組建“三省七州市區域旅游合作組織”,主動融入“黃河上游大草原”和“大香格里拉”旅游經濟圈,區域聯動發展的勢頭進一步增強。
共享目標肩負全域旅游發展新擔當
甘南州堅持主客共享,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體驗,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不斷釋放旅游改革發展的紅利,改變了群眾長期守著“金飯碗”討飯吃的局面,為甘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以全州“十三五”期間1500個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為載體,大力實施鄉村旅游富民工程,每年選擇60個適宜發展鄉村旅游的自然村作為旅游專業村,按照A級景區標準進行打造。2016年整合資金33.3億元重點改善鄉村道路、停車場、旅游廁所、旅游標識標牌等基礎設施,形成了以香告、廟溝、則岔為代表的旅游專業村,池溝村和扎尕那村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村落成為最美的風景,為四省藏區農牧村發展探索了路子,做出了示范。采取政策指導、項目扶持、惠農貸款、免費培訓等方式,積極鼓勵和引導農牧民群眾參與旅游經營開發,扶持貧困戶發展農(牧、藏、林)家樂,開發游牧生活和民俗文化體驗產品,既滿足了游客需求,又促進了農牧民增收。臨潭縣冶力關鎮關街村每戶農家樂年均收入3—5萬元。夏河縣達麥鄉長石頭村集中種植高原菊100余畝,花圃日均收入1000余元,相當于以往三年種地的收入。全州把城市維護工程、亮化工程、綠化工程有機結合,按照“城景一體”理念打造美麗城區,建設了一批具有高原特色、彰顯藏區文化、體現現代文明的精品亮點工程, 做“亮”了主城區、做“美”了主干道、做“凈”了結合部,豐富了群眾和游客的夜間文化生活,展示了藏鄉甘南的獨特魅力,成為提升旅游形象的“點睛之筆”。
在推進全域旅游過程中,他們深深體會到,全域旅游不是簡單的空間擴大,而是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模式的革命,發展路徑的轉變,他們就此進行了初步探索。2017年是全州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推進旅游業轉型升級的攻堅之年。他們將堅決貫徹第二屆全國全域旅游推進會精神,加快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伐。以率先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目標,實施核心景區打造、基礎設施建設、行業服務水平提升三大突破行動,實現整體形象宣傳、公共服務建設、發展空間拓展、市場監管強化、旅游富民工程五個方面顯著提升。針對創建過程中存在的體制機制突破不夠、產品融合亮點不多、規劃引領合力不強、推進督查力度不足、市場宣傳溫度不熱等問題,他們將重點抓體制創新,盡快建立“1+3+N”的旅游管理體制,推動建立綜合協調性強的旅游管理機構,推動設置旅游警察、旅游工商所和旅游巡回法庭等專門機構,推動建立與各部門職能相互包容銜接的各種旅游發展制度。
抓體系建設,按照“全域、全景、全業、全程”的要求,抓好產業體系、產品體系、服務體系和營銷體系建設。抓體質建設,做好以項目建設為主的旅游產品、公共服務產品建設,以服務質量為主的從業人員素質提升及旅游市場監管。大力實施“旅游+”發展戰略,著力推動旅游+文化、農業、體育、互聯網等,積極培育旅游新產品、新業態,使旅游業對全州GDP的綜合貢獻率達到15%。
揚帆奮進展一幅
全域旅游示范區的新畫卷
風順正好揚帆時,踏浪勇當弄潮兒。年初,全省旅游工作會議暨全域旅游現場推進會在甘南召開,這里成了全省旅游學習的榜樣。對甘南全州人民而言是茣大的榮譽與鼓舞,更是鞭策。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們將全面貫徹落實會議精神,認真學習兄弟市州的好經驗、好做法,大力弘揚“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工作爭創一流”的甘南精神,積極推進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沿著全域旅游這條路子走下去,努力把產品做精、把形象做優、把配套做強,催生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提升甘南旅游的影響力、輻射力、帶動力,全面迎接大眾旅游時代的到來,率先將甘南州建設成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全力展示一幅全域旅游示范區的新畫卷。來源:甘肅科技報 記者:任稼祥 政虹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