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甘南州

走一條具有甘南特色的旅游發展之路——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產業發展紀實

時間:2018-03-13 14:49:30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任稼祥 政虹 羅芳點擊:


    中國甘肅在線訊 (據科技部記者報任稼祥 政虹 羅芳報道) 甘南州位于甘肅省西南部,是全國十個藏族自治州之一,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結合部,被費孝通先生稱之為“青藏高原的窗口”和“藏族現代化的跳板”,是距內地最近的雪域高原,被譽為人間仙境——“九色甘南香巴拉”。2016年2月被列入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成為了全省首個全域旅游創建州。全州轄7縣1市,總面積4.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74萬。甘南旅游以其資源類型全、品位高、功能齊、特色濃和原始性、神秘性、多元性著稱于世,全州可供開發的旅游資源有7大類、33種、146處,其中:自然景觀56處,人文景觀90處。豐富的旅游資源、深厚的文化積淀、濃郁的民族風情為甘南發展民族旅游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具有發展旅游的良好基礎和廣闊前景。
    近年來,甘南州將文化旅游業確定為首位產業,作為穩增長、調結構、擴內需、惠民生的重要支撐,走出了一條具有甘南特色的旅游發展之路,2017年2月在甘南州召開的全省旅游工作會議暨全域旅游創建工作推進會上,甘南州被授予“全域旅游發展創新獎”。


綜合指標不斷增長 產業地位不斷提升


    經過幾年的不斷努力,全州旅游人數和綜合收入由2014年的501.2萬人次、22.58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1003.15萬人次、46.78億元,旅游人數、綜合收入連續7年以兩位數增長,指標增幅位居全省前列,產生了較為明顯的綜合效益。
    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旅游業發展,繼州第十一次黨代會確定旅游業為自治州“五大戰略”和“五大建設”目標外,州第十二次黨代會上,州委再次聚焦旅游業快速發展,確立了“五大生態”的主攻方向,堅持把旅游業作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和第三產業首位產業,提出了率先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奮斗目標。全州各級各部門積極轉變觀念,整合開發旅游資源,推動資源優勢向產品優勢轉化,形成了“大旅游”的發展觀念和氛圍,進一步提升了旅游業在甘南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加快實施“6955”交通突破行動,甘南夏河機場除已開通的西安—夏河—拉薩、銀川—夏河—成都2條航線外,今年還要開通重慶—夏河—天津航線,與西安、成都、拉薩、銀川等省會城市客源地市場聯系不斷擴大。臨合高速、迭宕公路建成通車,與周邊市州3小時經濟圈初步形成。瑪久、合和、夏同公路全面開通,州內7縣1市交通網絡已經形成。蘭合鐵路開工建設,西寧經合作至成都鐵路順利推進,甘南州“大交通”格局已初步形成,極大方便了游客出行。
    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商、養、學、閑、情、奇”旅游要素,全州加大投入力度,持續建設旅游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現已開發利用旅游資源達50多處,有國家級旅游景區27處,其中:國家4A級景點6處、3A級10處、2A級11處。建成了一批星級飯店和農牧家樂,現有星級飯店39家,其中四星級4家、三星級21家;農牧家樂971戶,其中星級110戶,能團體住宿的493戶;直接從業人員達15000人以上。全州星級飯店實有客房2826間,床位5581張;非星級酒店實有客房11314間、床位24727張;農(牧)家樂實有客房2717間、床位9183張。大力扶持旅游商品生產銷售企業和旅行社,現有旅游商品生產銷售企業18家、旅行社9家。
    整合資金,加大媒體廣告投放力度,采取“走出去”促銷推介和“請進來”踩線采風,加強客源市場認知力度和感知力。通過持續和強力宣傳,“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品牌已成為全省重要旅游目的地和國內外知名旅游熱點地區,先后被國內外旅游權威評級機構評為“西部最具魅力的旅游景區”、“‘讓生命感受自由’的世界50個戶外天堂”、“‘夢幻之旅’人一生要去的50個地方”之一、“中國最具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國家精品旅游景區”、“中國最美的生態低碳旅游目的地”等,深受國內外游客的喜愛。在2016最美中國榜盛典中,甘南旅游榮登“2016最美中國榜”,榮獲“最美中國·推動全域旅游示范目的地”稱號。2017年世界攝影(旅游)大會暨第五屆國家攝影大典上榮登“中國十大攝影旅游圣地”,成為全省唯一入選地區。
    圍繞“突出民族特色、展現歷史文化、體現生態山水”三大優勢,全力培育以冶力關、大峪溝為代表的山水生態游,以拉卜楞寺、郎木寺為代表的宗教文化游,以天下黃河第一彎為代表的草原濕地游,以臘子口、俄界會議遺址為代表的紅色文化游。特色旅游商品和旅游紀念品洮硯、唐卡、繪畫、金銀飾品、織錦、刺繡等開發不斷豐富,滿足了游客需求。


強化領導推進改革 突出特色創新發展


    創新領導體制,在全省率先成立黨政“一把手”任雙組長的州文化旅游發展領導小組;高規格、大范圍召開旅游發展大會,邀請省上領導和專家學者到會指導;州縣市旅游局“局”改“委”工作穩步推進,“大產業、小部門”的體制困境得到破題。推進大景區改革,拉卜楞、冶力關大景區建設規劃通過省上評審,體制改革方案已由省政府批復通過,管委會機構設置經省編辦批復,正在抓緊組建,大景區資源整合移交工作有序推進。成立了大景區建設指揮部和10個工作小組,召開了大景區建設推進會,對2017年大景區建設工作進行了扎實的安排部署。健全保障體系,設立了全省首家旅游發展研究院,初步構建了甘南旅游“智庫”。逐年加大旅游專項資金投入,2016年,旅游管理與服務支出13517萬元(全州一般預算支出總計1492868萬元),旅游發展基金支出330萬元(基金支出總計41042萬元)。建立了州縣旅游投融資平臺,成立了注冊資金129億的州文旅交建集團,為旅游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編制完成了《甘南州旅游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等36個專項規劃,加緊編制《甘南州全域旅游總體規劃》,為全州旅游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產業升級優化了頂層設計。先后出臺了《中共甘南州委甘南州人民政府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甘南發〔2015〕5號)、《甘南州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實施意見》(州政辦發〔2016〕26號)、《中共甘南州委甘南州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甘南州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實施方案的通知》(甘南發〔2016〕19號)等指導性政策文件,明確了目標任務,指明了方向路徑。
    州縣市不斷加大投入,“十二五”期間,通過發改渠道爭取落實全州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項目36個,完成建設任務20個,投資總額10.17億元,重點實施了一批以當周草原、桑科草原、郎木寺、大峪溝、阿萬倉、翠峰山景區等為代表的景區道路、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游步道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6.8億元在冶力關、大峪溝等景區建設游客服務中心等21個旅游基礎設施項目加緊建設,通往冶力關等重點景區的5條旅游道路加快實施。順應自駕游發展新趨勢,制定了《甘南州道路觀景臺設置暫行標準》,修建了52處特色鮮明、功能完備的觀景臺,每一處觀景臺都修建了停車場、游步道、觀景平臺和旅游廁所,配備了海拔提示、標示標牌等服務設施,有力提升了全州旅游服務質量和整體形象。持續推進“廁所革命”,2016年新建旅游廁所47座,改造維修38座,被國家旅游局授予“2016年全國廁所革命先進市”稱號。規范旅游標識標牌體系,在公路沿線、交界地區、重點景區附近設置了藏、漢、英三種語言的“全域旅游無垃圾示范區”標識牌和周邊景區導覽牌,為廣大游客提供了更貼心的服務。完成了智慧旅游一期項目建設,甘南旅游政務網、甘南旅游網、甘南旅游英文網上線運營,州縣市10個官方旅游微信公眾號開通使用,A級景區、星級酒店wifi覆蓋面進一步提高,形成了多渠道、全天候、廣覆蓋的旅游立體宣傳矩陣和便捷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游客服務平臺。
    州委、州政府把全域旅游無垃圾示范區建設作為一項發展之計、穩定之舉、改革之策、民生之道,出臺了《搶占綠色崛起制高點 打造環境革命升級版甘南州縱深推進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的意見》,組織全州干部群眾在城區、鄉村和景區大打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攻堅戰和持久戰,創造了全域干凈宜人的旅游環境。把城市維護工程、亮化工程、綠化工程有機結合,按照“城景一體”理念打造美麗城區,建設了一批具有高原特色、彰顯藏區文化、體現現代文明的精品亮點工程,豐富了群眾和游客的夜間文化生活,展示了藏鄉甘南的獨特魅力。深入開展“綠色出行、低碳生活、健康人生、廉潔社會”主題活動,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持續開展義務植樹、荒山綠化、庭院綠化等活動;在全州范圍內實行“禁塑令”,杜絕了白色污染;鼓勵廣大群眾親近自然,開展徒步踏青、騎行觀光、浪山度假等低碳出游方式,共同營造了宜居宜游全域旅游環境。
    宣傳推介走出國門,組團赴丹麥參加了北歐旅游博覽會,與丹麥國家旅游局簽訂了合作備忘錄,赴日本、韓國、尼泊爾等國家開展文化旅游宣傳推介,初步開辟了國外旅游市場。整合資金在央視投放宣傳片,組織8縣市赴主要客源地開展宣傳推介活動,成功舉辦了“全國骨干旅行社走進甘南”、“中國國家地理走遍九色甘南旅游達人采風踩線”等活動,顯著提高了甘南旅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高質量舉辦了2016年世界旅游形象大使中國少數民族賽區甘南總決賽、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族服飾展演、全球香巴拉國際攝影大典暨香巴拉世界攝影論壇等重大活動,連續舉辦香浪節、賽馬會、拔河節、楹聯文化節、自駕狂歡節、鍋莊舞大賽、則巴邀請賽等節慶賽事,形成了“月月有節會、縣縣有特色、處處有驚喜”的生動局面,吸引了四方游客的到來。積極與兄弟市州的跨區域合作,編制四省藏區交界地區旅游業協同發展規劃,組建“三省七州市區域旅游合作組織”,主動融入“黃河上游大草原”和“大香格里拉”旅游經濟圈,區域聯動發展的勢頭進一步增強。
    完善執法機制,在旅游執法支隊的基礎上,從14個執法部門抽調精兵強將,組建了甘南州旅游綜合執法局,有力提升了旅游市場監管的權威性、有效性。在全省率先探索旅游賠付新模式,出臺了《甘南州旅游消費侵權先行賠付辦法》,建立了旅游消費維權機構先行賠付機制,搭建了侵權糾紛突發事件化解平臺,受理咨詢3200人次,現場處置210件,先行賠付5.6萬元,“甘南放心游”品牌逐漸打響。扎實開展旅游市場綜合整治和安全檢查,加強對無證經營、欺騙和強迫消費等旅游市場亂象的治理,不斷提高文明旅游度和游客滿意度。修訂了《甘南州旅游管理條例》,制定了《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標準》、《觀景臺設置暫行標準》、《旅游廁所標準(試行)》等行業標準,《甘南州“農(牧)家樂”星級等級標準》成為全省首部地方旅游行業標準。堅持以賽代訓,連續舉辦了星級飯店服務技能大賽等活動。2014-2016年,舉辦了各類旅游從業人員培訓班88期,培訓10403人次。
    深化文旅融合,深度挖掘“非遺”等文化資源,創排了《唐東杰布》、《卓尼土司》、《迭部戀歌》等文藝精品。堅持文藝巡演機制,組織8個專業文藝院團在甘南大劇院開展全州文藝匯演,與10余家知名旅行社簽訂了商業演出包團協議,鼓勵引導民間文藝團體在城區廣場定時定點開展鍋莊舞演出,在旅游專業村組建農牧民文藝演出隊。推進農旅融合,實施了萬畝油菜花觀賞帶和3條綠色長廊建設,傾力打造“最美彩色風景線”和起于蘭州、止于成都,跨越九寨溝景區橫貫甘南夏河、合作、碌曲全境的“最美213國道自駕游線路”,起于蘭州、止于色達,跨越年寶玉則景區,橫貫甘南全境七縣一市的“中國西部最美民族風情自駕游線路”。探索體旅融合,成功舉辦全國露營大會、全國山地穿越挑戰賽、藏地傳奇自行車賽等品牌賽事,把體育賽事變成了流動的景點。促進商旅融合,整合州內物產資源,開發唐卡、洮硯等特色旅游商品,支持“藏寶網”、“拉卜楞網城”在線銷售,滿足了游客購物需求。
    圍繞高原生態、民俗風情、紅色圣地、宗教文化等主題的觀光游、體驗游、朝圣游等旅游業態日益成熟,自駕游、鄉村游等旅游新業態蓬勃發展,卓尼“洛克之路”獲中國自駕游線路人文金獎。以全州“十三五”期間1500個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為載體,大力實施鄉村旅游富民工程,每年選擇60個適宜發展鄉村旅游的自然村作為旅游專業村,按照A級景區標準進行打造。2016年整合資金33.3億元重點改善鄉村道路、停車場、旅游廁所、旅游標識標牌等基礎設施,形成了以香告、廟溝、則岔為代表的旅游專業村,冶力關鎮池溝村、益哇鄉扎尕那村被評為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22家農家樂被評為中國鄉村旅游金牌農家樂,為四省藏區農牧村發展探索了路子,做出了示范。同時,采取政策指導、項目扶持、惠農貸款、免費培訓等方式,積極鼓勵和引導農牧民群眾參與旅游經營開發,扶持貧困戶發展農(牧、藏、林)家樂,開發游牧生活和民俗文化體驗產品,既滿足了游客需求,又促進了農牧民增收。


創新綠色開放共享 做全域旅游大文章


    下一步,甘南藏族自治州全州旅游工作將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創新工作機制、牢抓項目建設、強化宣傳營銷、注重行業管理,不斷推動甘南旅游轉型跨越、提質增效。
堅持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目標,搶抓“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建設機遇,深度融入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和國家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建設,整合開發文化旅游資源,推動資源優勢向產品優勢轉化,加快實現旅游產業現代化、旅游產品特色化、旅游主題品牌化、旅游市場國際化。全力打響宗教文化、民俗風情、高原生態、紅色旅游4大主題旅游品牌,傾力打造黃河、洮河、大夏河、白龍江“三河一江”風情線,重點建設土門關至郎木寺、合作至岷縣西寨、郎木寺至兩河口3條綠色旅游走廊和萬畝油菜花觀賞帶,加快國家級高原特色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區、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設,促進形成點線面聯動發展的文化旅游產業新格局。大力支持旅游集散中心、旅店業、農牧林家樂和夏季旅游帳篷城建設,打造10大旅游名鎮和一批旅游專業村。全面提升完善八縣市縣城旅游服務功能,合作市率先創建旅游文化名城。加快開發一批休閑度假、藏醫藥保健、深度體驗、研學旅行、低空飛行、滑冰滑雪、溫泉藥浴、自駕游等旅游新業態,打造四季游項目。加強與周邊省區和絲綢之路沿線省份的跨區域合作,做大做強大九寨北線和絲綢之路南線精品線路,主動融入“黃河上游大草原”和“大香格里拉”旅游經濟圈。力爭到2021年,全州旅游人數達到1500萬,旅游綜合收入突破100億元。
    圍繞2017年接待游客11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50億元的目標任務,按照“一個縣市重點打造一個核心景區”的思路,深化文旅融合,深度挖掘各類文化資源,開發民族服飾展示、唐卡繪制、洮硯制作、青稞酒釀造工藝等民俗文化產品,舉辦特色文藝活動。推進體旅融合,舉辦 “藏地傳奇自行車賽”等體育賽事活動,開發動感漂流、徒步穿越、登山攀巖等運動項目。加大農旅融合,加快桑科、阿木去乎、尕海、阿萬倉等草原帳篷城和演藝城建設,打造一批農牧生活體驗、民族歌舞觀賞等產品。促進商旅融合,加大旅游商品研發、生產、銷售,推出以“甘南禮物”為主題的“必購旅游商品”。挖掘傳統藏餐文化,征集一單“甘南味道”特色食譜,打造“舌尖上的甘南”。在城區和重點景區設立旅游商品專賣店,支持旅游商品在線銷售。整合資源,形成宣傳營銷大聲勢,前往主要客源地和省內兄弟市州推介營銷,邀請知名媒體、旅行社、攝影家協會、戶外俱樂部等采風踩線。按照“一縣(市)一節會、一縣(市)一賽事”的原則,繼續辦好特色節慶賽事活動,持續提升甘南旅游的知名度。立足鄉村,促進旅游扶貧大提升。主動融入全州脫貧攻堅主戰場,按照國家3A級以上旅游景區建設標準,創建10個旅游名鎮。以全州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為平臺,重點打造66個旅游專業村。以鄉村旅游扶貧工程行動為抓手,加快國家旅游局確定的75個旅游扶貧重點村建設。大力發展農(牧、藏、林)家樂,年內創建示范性農(牧、藏、林)家樂200戶。加強監管,營造甘南旅游大環境。加快建立權責明確、執法有力、行為規范、保障有效的旅游市場綜合監管機制。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