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臨澤縣旅游工作緊抓絲綢之路經濟帶、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和全省大景區建設重大機遇,堅持“文化為魂、旅游為體、體育為用、醫養為本”的發展理念,全力實施“旅游+”戰略促旅游文化體育醫養融合發展,初步形成了各級領導干部謀劃部署融合發展、各級黨政組織整合資源推動融合發展、旅游企事業單位打造特色品牌助力融合發展、社會各界傾心支持融合發展的強大合力。預計到2016年底,全縣共接待游客38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1.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0.17%和89.99%,旅游綜合收入占全縣預計GDP50.28億元的42.56%,第三產業22.14億元的96.66%,其中,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預計接待游客150萬人次。
融合發展“旅游+文化體育產業”。將文化植入旅游全過程,形成合力,延伸旅游產業鏈條,借助體育賽事,繁榮旅游市場。一是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圍繞丹霞大景區建設,深入挖掘絲路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西游文化和長城文化,推動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依托丹霞大景區和流沙河商貿旅游文化產業園,重點抓好七彩鎮、河西民俗文化村、河西民俗博覽園、華夏牡丹文化旅游觀光園等建設項目。積極探索開發宗教文化旅游產品,研發香古寺傳說、仙姑救漢兵等宗教文化旅游產品,開發老子出關、仙姑神燈、念珠、掛件、符牌等旅游紀念品。配合市上積極挖掘開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情景歌舞劇《仙姑傳奇》,打造民俗文化演藝藝術品牌劇目。從史料典籍、小說淵源、民間傳說、自然地理、遺址遺跡中挖掘西游文化,推動西游主題公園和絲路文化影視城項目建設,打造集觀賞性、文化性、娛樂性為一體的西游文化體驗中心,實現文化和旅游融合,以文促旅、以旅興文。二是與體育產業融合發展。通過專業化、市場化運作等方式,重點打造美麗中國·生態馬拉松張掖·臨澤站比賽暨棗鄉臨澤露營大會、“傳承精神·挑戰自我”紅色徒步大會、CBO籃球賽等品牌賽事活動,力爭到2020年形成1到2個成長性好的特色活動,帶動各相關產業融合發展。著力規劃建設體育產業園區、臨澤國家登山健身步道、徒步騎行服務站、小泉子沙漠體育公園等戶外運動基地。加強縣級業余訓練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縣全民健身中心,包括一座可容納5000人的多功能體育館、一個文體廣場或體育公園,一處專用于青少年體育活動和業余訓練的館(校)。在城區建設15分鐘健身圈,建成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館及公共體育場各1處,建成5個社區籠式足球場,新建社區的體育設施覆蓋率達到100%。實現村級農民健身工程全覆蓋。
融合發展“旅游+商貿物流餐飲住宿業”。全面優化公路交通,實施國道312線繞城改造工程,沙柳公路、機場大道建設工程,做好G30高速臨澤西出口互通立交改造工作,整體提升路網等級和通行能力,實現機場、火車站、客運站與主要景區公路交通無縫連接。進一步完善旅游服務功能,合理布局建設服務區、觀景臺、停車場及旅游交通引導標識系統。擴大旅游班線覆蓋范圍,提高車站與主要景區之間的公交換乘便利性。加大縣城和景區旅游咨詢服務中心建設力度,開工建設集咨詢服務、信息發布、旅游產品營銷、旅游商品展示、餐飲休閑、散客組團和票務中心為一體的臨澤游客集散中心,力爭到2020年,實現縣城、3A級以上景區、機場、車站、高速公路服務區、重點鄉村旅游區等人流密集場所旅游咨詢服務(站)點全覆蓋。繼續實施旅游廁所建設提升工程,以景區、城區、車站等旅游密集場所為重點,新建和改建旅游廁所30座以上。認真組織實施“旅游床位”工程,以發展中等規模商務酒店、經濟型酒店為主,適度發展綜合性大型酒店,積極發展家庭旅館、青年旅舍、汽車旅館、度假木屋、野營帳篷等住宿類型,形成有層次、有容量、有質量的旅游住宿接待產業體系,全縣各類住宿接待單位床位數達到1.2萬張以上。大力發展旅游汽車租賃服務業,汽車租賃服務公司達到3家以上,各類旅游車輛達到100輛以上。培育景區輻射型、通道景觀型、城郊休閑型、農業觀光型、養生保健型等多種類型的鄉村旅游村鎮,建成專業旅游村鎮5個,標準化農家樂50戶,整體帶動農村就業勞動力2萬人以上。建設一批具有地方特色風味餐廳和重點旅游景區特色餐飲街區。按照“1+5”規劃布局,以流沙河自駕游基地為中心,輻射七彩丹霞、雙泉湖、香古寺、峽谷奇觀、昭武故地等自駕游營地。在丹霞國家地質公園、雙泉湖、峽谷奇觀等重點景區建設停機坪,開展航空運輸、航空運動和低空旅游等項目,打造航空運動服務體系。
融合發展“旅游+醫養產業”。圍繞醫食養生、中藥材科考、中(藏)醫藥康體養生、溫泉養生、日光沙療養生、香草花卉養生等項目,打造中醫藥保健養生旅游服務品牌。建設濕地生態養生休閑保健旅游區。依托七彩鎮、雙泉湖、小泉子國家沙漠公園,開展養生休閑、健康飲食和養老服務,建設丹霞景區旅游養老示范基地、縣人民醫院國醫館、雙泉湖“水養”理療園、沙漠養生休閑園,提升健康養生養老休閑產業水平。依托中藥材生產基地資源優勢,扶持臨澤中沙圣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挖掘肉蓯蓉、甘草、鎖陽、枸杞子、紅棗等中藥材養生健體功能,研發系列中藥材養生產品;加大中藥飲片開發加工力度,開發飲片配方保健產品,滿足不同游客個性化養生需求。開發推拿按摩、針灸拔罐、熏洗藥浴、溫泉療養、藥膳美食等可體驗、可消費的養生保健產品,加快養生保健產品進景區、進賓館、進餐廳步伐。全力推進養老服務與家政、保險、教育等相關領域互動發展,養老服務領域為社會提供3000個以上就業崗位,養老服務業增加值在服務業中的比重進一步提升。(來源:每日甘肅網)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