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康縣訊 早上7時許,整個城市還未完全蘇醒,老何就已經早早起床,簡單洗漱完后快速穿上警服輕輕關上家門,開啟了他一天忙碌的工作。
7點30分,已經52歲的老何依舊身子挺拔地站在城區金格林紅綠燈路口,對途經車輛及行人進行疏導和勸導,這一站就是3個小時。
何治敏,男,52歲,中共黨員,在部隊退役后帶著滿腔熱情和抱負加入了隴南康縣公安交警隊伍,先后在望關中隊、王壩中隊、大堡中隊和事故中隊等部門工作,2018年調入車管所工作至今。
時光更迭、寒來暑往,歷經多個崗位,從當初的青蔥少年,到如今的兩鬢斑白,但他從未離開他衷愛的交警崗位。
老何是一名熱心腸的“老師傅”,閱歷豐富為人又爽朗熱情,年輕的民輔警都喜歡找他請教問題,他說話風趣幽默,講起一些優秀做法和經驗也深入淺出,他的辦公室總是“人氣”很旺。
“為什么不讓我去!”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啟動以來,康縣公安局實施“定路、定人、定職、定責”的交通秩序整治工作機制。今年3月的一天,52歲的老何竟在單位和領導“吵”了起來!原來何治敏主動請戰前往創城一線遭到了領導的拒絕,“老何,您年紀大了,家里這個情況也比較特殊,創城執勤時間長、任務重,休息時間難以保證,您還是留在考試室備勤值守吧。”大隊領導苦苦勸說,但何治敏卻始終堅持要到一線崗位。
于是,他身著“綠鎧甲”再次出現在了一線值守崗位上。就此,在金格林路口扎了根,每天機械般的重復著高峰時段疏導交通、非高峰時段巡邏整治和排查安全隱患等瑣碎工作幾千次,由于老何前年身體不好多種藥物治療后身材發胖,身上的制服總是干了又濕、濕了又干,一班崗下來脫下警服時,他的臉、手和脖子都能看到明顯的汗水印跡,老何卻笑稱:“我是一塊行走在‘鐵板燒’上的‘老臘肉’呀!”
金格林路口沿街有酒店、駕校、快遞、超市、各類門店、小學、幼兒園及居民住宅樓,路口車流、人流量大,尤其是城關二小上下學接送學生的轎車、摩托車、電動車等難免會造成短時間的擁堵,老何在攔停車子時也免不了會聽到抱怨,但他總是笑著解釋兩句,偶爾也會遇到一些對創城工作不理解、不配合的人員,他也耐心應對。長時間執勤久站對腿部壓力很大,他就“見縫插針”的左走走、右跑跑,做個擴胸運動、扭一下不太靈活的腰身,還“洋洋自得”的把這些“經驗”傳授其他同志。
有人“勸”他:“你都快這么大年紀了,還那么拼干嘛?”他卻嚴肅了起來:“當一天兵站一天崗,在崗一日便盡職一天,這是我做人做事的道理。”說罷,老何又拍著胸脯表示:“作為一名公安交管老同志,我將一直秉承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在自己的崗位上恪盡職守,全力為我縣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站好自己的每一班崗,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
供稿:余艷梅
甘肅隴南康縣城關鎮西街交警大隊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