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走進禮縣鹽官、祁山、永興、永坪等鄉鎮,道路兩旁綿延山頂的萬畝蘋果園直撲眼簾,鮮艷甜嫩的“元帥”紅蘋果,在陽光照射下如同孩子燦爛的笑臉綴滿枝頭,芬芳的果香飄溢四野。據統計,禮縣蘋果面積達58.7萬畝,產量28.5萬噸,產值9.36億元,儲藏、加工、營銷及電商、物流、旅游、勞務等關聯產業產值達2.6億元。蘋果產業已成為群眾脫貧致富和地方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產業。
優化種植集約化經營
近年來,禮縣圍繞“全國蘋果產業名縣”目標,科學完善《蘋果產業開發專項規劃》,有效優化一切產業開發要素,引領全縣蘋果產業快速、高效、科學、全方位、可持續發展。同時,縣財政每年設立精準扶貧及特色產業發展基金2500萬元,將城區土地出讓金留縣部分的20%重點用于產業扶貧。并多方籌集資金,采取統一設計、統一規劃、統一調苗、統一栽植、分戶經營的“四統一分”方式,建成萬畝以上蘋果基地12個、5000畝以上31個,建成覆蓋14個鄉鎮234個村的60公里的蘋果林帶,涉及5.5萬戶群眾,主產區部分鄉鎮實現了蘋果產業整村、整鄉覆蓋。同時,為了實現集約化經營,還出臺了《加快土地流轉扶持發展特色農業產業辦法》和《鼓勵扶持特困片區產業扶貧辦法》,對集中連片流轉土地種植500畝以上蘋果的經營主體和個人給予年度每畝200元的獎補扶持,連補3年,并配套支持水、電、路等項目及種苗、農資、技術。對特困片區流轉土地發展蘋果的扶持規模降到200畝以上。目前全縣有序流轉土地21.5萬畝,極大地提升了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生產經營水平。并建成部省級標準化果園11個、9140畝。建成集品種引進展示、栽培技術研究、種苗繁育、科技培訓為一體的禮縣蘋果研究所。與陜西海升集團縣企合作,建成新模式、新技術組裝配套的千畝蘋果矮化密植示范園,促進禮縣蘋果栽培模式實現重大變革。
創新營銷提升市場占有率
禮縣牢固樹立“互聯網+”思維,制定激勵政策,狠抓關鍵環節,建成縣級電子商務中心和29個鄉鎮電商協會,組建電商專業團隊30個,發展電商應用企業63家,建立網店1226家,發展微電商1000多人,遍及全國的“禮縣蘋果”微電商代理達到1萬多人。累計實現電商交易4.8億元(其中線上2億元,線下2.8億元)。特別是在去年全國蘋果市場低迷、價格下滑的不利情況下,禮縣蘋果依托電商逆勢而上、庫存清零。在電商助推下,蘋果網銷價格平均高出傳統市場近50%,“禮縣蘋果”成為網購知名品牌,淘寶網銷量穩居全國前三、西北第一。電商倒逼禮縣蘋果產業向現代化、標準化、精細化發展,促進了規模擴大和提質增效,延長了產業鏈,增加了附加值。同時,大力開展“一注冊三認證”工作,先后通過省部級、國家級無公害產地命名、產地認定、農產品認證、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證,禮縣被列為國家級綠色農業示范區建設縣。并通過舉辦節會、參加農產品交易會及微媒營銷活動,極大地提升了禮縣蘋果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使禮縣蘋果暢銷全國20多個省市和地區,并通過外貿及間接貿易遠銷歐州、東南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品牌效應、市場競爭優勢明顯增強。
延長產業鏈增加果農收益
為了延長產業鏈,增加果農收入,禮縣出臺《果蔬氣調庫建設獎勵辦法》,對新建成的氣調庫給予每1000噸20萬元的獎勵扶持,扶持建設果品保鮮庫28座,蘋果產后貯藏及商品化處理生產線7條,全縣果品貯藏容量達7.5萬噸。創辦蘋果產業化龍頭企業32家(其中市級以上13家),總資產4.2億元,年加工銷售能力達60.7萬噸,產值約2.3億元,培育具有蘋果出口資格的企業2個,年出口創匯1000多萬美元。企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良好效應持續顯現。同時,堅持“統一指導、多元創辦、政府扶持、市場運作”原則,培育建成104個蘋果產業經合組織,發展會員6865人,全縣蘋果從業人員達12萬人以上。利用經合組織優勢,全縣基本上形成了生產、貯藏、加工、包裝、供銷等環節相互緊密銜接的生產流通服務體系,實現了蘋果全產業鏈一體化經營。目前,該縣果品收入產區戶均1.69萬元、人均3789元,主產區戶均3.44萬元、人均6242元,分別占全縣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74.7%和123%。(來源:每日甘肅網)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