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禮縣訊 今年以來,隴南市禮縣白關鎮架箭村立足當地獨特的自然優勢,大力發展冷水魚養殖產業,讓村民在靠水吃“魚”中增收致富。
初冬時節的架箭村,層林盡染,流水潺潺,村頭的禮縣豐源檁(lin)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里,六個直徑八米的養殖池依次整齊排列,合作社負責人王偉斌正在池邊捕撈中華鱘。
“我們合作社共養殖有中華鱘5000尾,現在也養了快一年了,目前,魚已經長到一斤到兩斤之間,每斤可以賣到26塊錢,預計今年我們能收入五萬元左右,利潤在兩萬元左右。”王偉斌向記者介紹到。
位于群山環抱中的白關鎮架箭村,自然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水資源豐富。自脫貧攻堅以來,村里的道路硬化了,房屋改造了。看著煥然一新的家鄉,村民王偉斌心里暗暗下定決心,靠幫扶不能靠一輩子,只有靠自己,靠發展產業,家鄉才會越變越好,才能增加村民的收入。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怎樣能在保護好水環境的前提下發展致富產業,成為王偉斌一直思考的難題。一個偶然的機會,王偉斌在網上了解到了冷水魚養殖的項目。為了確認村里的水質,王偉斌把采集的水樣送往隴南市水產站,經檢測,架箭村的水質,富含多種礦物質,常年恒溫,特別適合冷水魚養殖。這份鑒定結果給了王偉斌發展冷水魚養殖產業的信心。
冷水魚養殖條件滿足后,王偉斌著手開始學習養殖技術。他主動聯系全市冷水魚養殖的權威——隴南市水產站副站長賈博,先后到天水、文縣等地的冷水魚養殖合作社考察學習,學習冷水魚養殖模式。
今年年初,王偉斌租賃閑置土地,建起了漁場,引進“連通器控水、虹吸式排污流水圓形節力高產環保養殖池”技術,開始發展冷水魚養殖產業。
目前,漁場共養殖中華鱘5000尾,成品魚已逐步進入市場。下一步,王偉斌還打算引進三文魚養殖,漁場滿產后,將年產成品魚1噸左右,產值達二十多萬元。
除了冷水魚養殖項目,王偉斌的合作社還養殖有200多箱中蜂、種植1000余畝油用牡丹,共帶貧周邊村莊貧困戶390多戶,除了每戶每年能拿到入股股金8%的分紅,合作社還以土地流轉的形式付給群眾土地租金,并提供勞動就業崗位,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夠增加收入,通過村企合作真正實現了互惠互利雙贏。
“今后,我們會繼續深入學習冷水魚的養殖技術,進一步規范冷水魚的養殖場地,拓寬銷路,扶持有條件、有意愿的農戶一同發展冷水魚養殖,通過技術支持、協商保價回收的形式,把我們村上的冷水魚產業做大、做強,讓更多的村民都能夠增收致富。”王偉斌說道。
(供稿:郭虎)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