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武都訊(作者:田雨)隆冬時節,漫步在隴南市武都區琵琶鎮廣袤的鄉村田野,這里產業異軍突起、道路干凈整潔、院落錯落有致、文化墻精美別致……生態、文明、宜居、宜商成為這里最醒目的底色。
琵琶鎮談壩村千福中蜂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8年9月, 位于武都區琵琶鎮談壩村,是由該村村主任談廷佩牽頭成立,主要從事中蜂養殖、蜂產品生產、收購及農特產品銷售。
合作社負責人談廷佩說:“合作社按照政府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資金配股、合作社代養、貧困戶分紅的模式運營,發展中鋒養殖560多箱,按照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殘疾人+電商的模式,采用農戶分散養殖,合作社集中收購加工銷售,帶動農戶124戶。其中殘疾人60多戶。2020年合作社農特產品收入達60多萬元,其中先后兩次為60多戶殘疾人分紅2萬多元,為10名貧困殘疾人發放中蜂100多箱。這兩年,市區兩級殘聯對我社不但在資金上給予扶持,而且把我們合作社確定為市殘聯殘疾人就業扶貧基地。下一步我們將不斷完善加工車間、儲藏車間、電商配送中心、產品研發室、宿舍樓、生活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為當地更多殘疾人提供就近就業崗位。”
“我們合作社的鹿茸產品銷售特別快,現在已經賣的斷貨了,今年收入十幾萬元!迸面傁赂呒掖咫]南市武都區廷飛梅花鹿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高廷飛高興地說。、
高廷飛是琵琶鎮下高家村回鄉創業青年。2015年,他在網絡媒體看到梅花鹿全身都是寶,便產生了在家鄉養殖梅花鹿的想法,他邀請農業專家對琵琶鎮的氣候與地里環境進行了考察,專家得出結論琵琶鎮境內特別適合梅花鹿的養殖與繁育。于是,他先后去北京、東北等地進行了考察學習。2015年,他牽頭成立了隴南市武都區廷飛梅花鹿養殖專業合作社。引進梅花鹿19頭,自繁自育,按照“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模式,采取入股分紅方式,吸收琵琶鎮下高家村、馬家溝村54 戶群眾入社分紅。2018年共實現分紅66300元。2019年成立梅花鹿養殖聯合社,帶動周邊武家山村、胡家溝村、王家山村同時養殖梅花鹿,為他們提供梅花鹿幼鹿以及養殖技術,簽訂購銷合同。如今,該合作社已存欄梅花鹿140多頭,為周邊鄉鎮提供幼鹿,輻射帶動養鹿農戶112多戶。合作社開發的鹿茸酒、鹿鞭膏,鹿鞭養生酒、功效酒等8個系列產品投放市場后,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市場供不應求。
目前,琵琶鎮以“黨支部+帶貧專業合作社+網店”的產業發展新模式,建成農民專業合作社57個,其中帶貧合作社21家,全鎮從事山野菜、食用菌等農副產品加工大戶3戶,從業人員超過200人,全鎮開辦了網店34家,其中1688網店3家,銷售額636.8萬元,共帶動貧困戶1477戶6358人。
有了產業,群眾便有了發展的底氣。走進唐壩村,干凈的水泥硬化路直通農戶庭院,琉璃的農舍瓦房在冬日暖陽下熠熠生輝,門前圍欄里土雞追逐覓食。中國銀行隴南分行唐壩村駐村幫扶隊隊長、第一書記李陽學說:“作為第一書記,駐村以來,我主要抓村`兩委’班子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爭取項目資金安裝了太陽能路燈、硬化了三社的通社道路。協調實施飲水改造項目,督促施工方如期建成黨群服務中心和文化廣場。幫助群眾解決了住房鞏固提升的難題,為群眾購買急需生產資料,引導群眾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通過找差距、補短板、強弱項,全村面貌煥然一新。”
唐壩村美麗鄉村建設,只是琵琶鎮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
陪同采訪的琵琶鎮干部介紹,琵琶鎮地理條件相對比較偏遠,住房多數為土木結構的瓦房,老舊房屋比較多,加之近年來大力實施易地搬遷、災后重建,危房改造,造成較多農村閑置房,且群眾思想觀念較為落后,亂堆亂放的現象仍十分普遍。琵琶鎮黨委政府按照區委、區政府“拆危治亂”工作要求,針對村容村貌“臟亂差”現象。全鎮上下齊動員,積極作為,全面推進拆危治亂工作。截至目前,琵琶鎮共拆除危舊房1239戶6779間,(其中2019年拆除危舊房1160戶4454間,拆除廢棄圈舍2000間;2020年拆除危舊房79戶325間),摸底存量4508間,加固維修3525間,修繕保護366間。復耕后的土地,引導群眾發展庭院經濟。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琵琶鎮不斷創新思路舉措,緊緊抓住特色產業“牛鼻子”,不斷壯大中藥材、食用菌、土雞、黑土豬、梅花鹿、中蜂等特色產業,大力發展小庭院、小家禽等“短平快”“五小”產業,跑出了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的“加速度”。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