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康縣訊(通訊員焦楊紅 田 野)2019年,康縣成功“脫貧摘帽”;2020年底,甘肅省政府、農業農村部、世界旅游聯盟、法國“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聯盟聯合在康縣成功舉辦了“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今年6月6日,康縣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成立,揭開了康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征程的序幕,標志著康縣鄉村振興戰略邁進了嶄新的新階段。
據了解,鄉村振興局是由原來的扶貧開發辦公室重組建立。面對單位的重組和工作重心的轉變,獲得2018年度全省脫貧攻堅獎先進個人和2019年度甘肅省“最美人物”榮譽稱號的康縣原扶貧辦主任李江濤感觸最深。
“我是2017年到扶貧辦擔任主任的,當時康縣脫貧攻堅工作正處于爬坡過坎的最吃緊階段,全縣各種困難‘大總匯’,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業發展等諸多最難解決的民生問題都到了必須解決的時候。面對難題,我帶領扶貧辦一班人充分發揮脫貧攻堅‘參謀部’和‘作戰室’作用,全力提高脫貧質量,著力鞏固減貧成效,扎實推進脫貧攻堅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咬著牙拼命干,三年一晃而過,我們順利脫貧摘帽了。”李江濤說,“今年6月6日上午,我縣鄉村振興局掛牌成立了,當摘下‘康縣扶貧開發辦公室’的牌子時,我很開心,因為我們打贏了脫貧攻堅戰,也有種莫名的不舍,但我更加明白,我們的新征程開始了。”
站在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上,李江濤感覺自己肩膀上的擔子愈發沉重。過渡期,如何防止返貧?康縣美麗鄉村畫卷如何進一步提檔升級?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怎樣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這諸多問題都是他必須思考的,也是他必須腳踏實地認真解決的。
走進康縣陽壩鎮蔣家壩村,整潔有序的村莊讓人眼前一亮。這個有著121戶438人的偏遠小山村,是2018年建成的美麗鄉村。
“做夢都想不到,我們村能變化得這么好。這么幸福的生活,多虧了黨的好政策,多虧了扶貧干部。”今年81歲的楊開升老人佩戴著“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激動地訴說著蔣家壩村的歷史變遷。
楊開升老人有4個子女,家家都是小洋樓,房前屋后干凈整潔,室內布置都很現代化,而且衛生間、洗澡間是單獨修建的。隨著美麗鄉村持續鞏固提升,“廁所革命”深入推進,將從根本上解決鄉親們如廁難、洗澡難等問題。
正在采訪時,一個老鄉高興地來找該村黨支部書記申明才,老鄉叫黃大秀,今年60歲。
“太麻煩您了,申書記,你們干部都太好了,還專門把面粉給我送到了家門口。”黃大秀激動地說,“村上住的這些年輕干部(駐村幫扶隊)對我們都挺好,經常幫我們交電話費、電費,還從城里幫我們購買一些日常用品。”
申明才告訴記者,康縣鄉村振興局幫扶我們蔣家壩村,近幾年為村里硬化了9.3公里的通社路,還給齊定海、黃大學等6戶貧困群眾硬化了入戶路。平時經常和我們村“兩委”一起為村里的發展出謀劃策,防疫第一線,抗洪救災、拆違治亂、環境整治等現場都有駐村幫扶隊的身影。
“除過日常工作外,李主任(李江濤)要求我們所有的幫扶隊員要經常走訪群眾,時常幫助鄉親們解決力所能及的‘急難愁盼’問題。近幾年,我們主要是幫助鄉親們把土雞蛋、土蜂蜜等地道‘山珍’推向外界,增加他們的收入。”康縣鄉村振興局干部、駐蔣家壩村幫扶隊員楊琪說。
對于該村的下一步發展,該縣鄉村振興局準備從一些遺留問題入手,進一步夯實基礎設施建設,多渠道謀劃多元特色產業的培育發展壯大。
人居環境的改善,不僅是改變了個人生活條件,還推動了觀念更新、精神提振。陽壩鎮各村稟賦不同,鎮村兩級通過集思廣益和不斷創新,因地制宜,找到了鄉村振興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鄉村振興,產業要旺。在該鎮珍愛茶山,滿目青翠、瓜果飄香,村里依托好風景,準備打造生態有機茶園長廊、農耕體驗園等,在充分滿足游客吃住行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鄉村旅游規模,充實游客體驗內容,留住“鄉愁”,留下游客。
“我們村已是‘中國最美村鎮’‘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現在最主要的任務就是依托茶山做‘茶’字文章,大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提升村莊的整體品味,打造村美人富的‘小康村’‘振興村’。”陽壩鎮珍愛茶山村黨支部書記沈邦軍說。
面對熱火朝天的蓬勃發展,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關鍵。
李江濤同陽壩鎮黨政主要領導座談時,就陽壩鎮的鄉村振興提出了方案。
“我鎮和縣鄉村振興局共同商議,今年要持續打通產業路和斷頭路,著力把龍潭、五顆石兩村打造成‘鄉村振興示范村’,給陽壩大景區擴容;填補茶葉育苗、天麻育種兩個‘空白點’,保障康南5鄉鎮的需求,減少鄉親們的資金投入;完善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提升鄉親們的生活品質,保護好綠水青山。”康縣陽壩鎮鎮長王貴強說。
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擁抱新生活、新變化的幸福笑臉,正寫滿陽壩大地。
提及“鄉村振興示范村”,記者走訪了康縣岸門口鎮嚴家壩村。
嚴家壩村位于中節河流域(銀杏谷),是岸門口鎮修建的第一個美麗鄉村,是中國最美村鎮,也是正在提檔升級的鄉村振興示范村。
該村是2013年開始建設美麗鄉村的,也是岸門口鎮建成的第一個美麗鄉村。因為是“第一個”,所以群眾的意識不強,資金不足、經驗不夠,這一些列問題都成了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的“攔路虎”,但要想發展,就必須很下功夫,攻堅克難,也唯有如此,才能破解難題,贏得“美麗”。
“想當初,李主任(李江濤)還是我們鎮的黨委書記,天天蹲在村上,和我們一起解決群眾的各種矛盾。記得,為了修建廣場,必須拆除一家私自占用‘官場’(全村或者全社群眾打曬麥子的公共場所)修建的圈廁時,我和李主任三番五次到那家做思想工作,最后想盡了一切辦法,才達成一致,收回了公用場所。”已經當了14年嚴家壩村黨支部書記的李貴平說。
“嚴家壩,我來了!”
2016年5月3日中午,李貴平家的院子里一陣嘈雜。
曾經在嚴家壩村插隊的知青們回來了,看見村里的巨大變化,他們激動地流淚高呼:“嚴家壩,我來了!我們回來了!”
據李貴平講述,從2016年開始,知青們每年都要來嚴家壩小住,把曾今幫過他們的“親人”匯聚在一起,載歌載舞,把酒言歡,回憶過去的溫情時刻,贊嘆今天的幸福生活,展望祝福燦爛明天。
“她去過全國很多地方,康縣領導們的吃苦精神是最好的,都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家的事兒,躬下身子親自干。所以康縣的農村發展的最快、最好,嚴家壩村的發展變化就是最好的例證。”李貴平說,知青蔣梅芳(白銀銀光廠職工,現已退休)常這樣評價康縣。
今年,嚴家壩村根據群眾需求,按照康縣縣委1號文件《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安排意見》,縣鎮村三級遵循“面上改造、線上提升、點上精雕”的思路,以美麗鄉村提升改造為抓手,帶領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新修排水渠260米、安全護欄112米、護坎1100立方米,新修李家溝便民橋1座,硬化廣場453平方米、巷道庭院1200平方米,改造房屋15座、改造銀杏廣場水景,提升千年銀杏文化廣場氣質韻味,促進美麗鄉村提質擴容。
“我們嚴家壩村自然條件優勢突出、底色很好,在村莊布局上依山就勢、與水為鄰、錯落有致。今年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村,我們還是要堅持‘四不理念’(不砍樹、不埋泉、不挪石、不毀草),很好地保留傳統村落形態,形成人繞水行、水繞人走的美麗景色,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岸門口鎮副鎮長馮善龍說。
嚴家壩村站在新起點上,著力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村,把“美麗”延伸、拓展,讓“美麗”釋放美麗經濟,構建鄉親們的美麗生活。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讓脫貧基礎更穩固,離不開產業高質量發展。位于康縣岸門口鎮嚴家壩村的康垚菌業,主要生產銷售吊袋黑木耳,今年第一季木耳(春耳子)產量6萬多斤,毛收入大概220多萬元。
“我們是去年建的廠房,流轉土地30畝,每年給相關農戶支付18000元的土地流轉費,并常年用工(當地半勞力)20多人,季節性用工量都在100人以上,力助當地農戶增收。”康垚菌業生產部負責人席鵬說。
位于修水河畔的康縣大堡鎮漆樹溝村,也是今年的“鄉村振興示范村”。走進該村時,大堡鎮黨委副書記侯健春正在和鄉親們一起整治環境衛生,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像極了盛夏的驕陽,熱烈而充滿朝氣。
該村是2017年建成的美麗鄉村,2018年被評為“中國最美村鎮”,是遠近聞名的產業大村。
“我們村是從2016年開始發展產業的,剛開始就采用‘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形式,積極發展土蜂、太平雞養殖業。脫貧以后,我們改變了發展模式,以‘黨建+’為主,擴展太平雞產業鏈,由單純的放養、銷售發展成了集孵化、脫溫、放養、屠宰、真空冷鏈為一體的綜合產業。”漆樹溝村黨支部書記朱銀喜說,“去年我們的太平雞、雞蛋、土蜂蜜大概收入了146萬元,給村集體分紅2.8萬元。”
據了解,甘肅省科技廳和康縣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對該村的支持很大,產業路修建、孵化設備購置、冷庫建設、食品檢驗都是這幾個單位大力幫扶的。
借助鄉村振興的東風,該村還準備擴建散養基地,打造康北孵化基地;今年至少還要再建3個標準化中蜂養殖場,帶動更多的鄉親們一起致富奔小康。
甘肅省科技廳駐康縣大堡鎮何家溝村第一書記馮維平告訴記者,康縣的美麗鄉村建設很有特色,但由于受地理因素的影響,產業發展還存在短板。他想和鎮上、村上一起努力,利用有利時間,對鄉親們進行集中培訓,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打造像“天水白娃”“禮賢嫂”等具有影響力的品牌勞務團隊,提高就業機會的同時大幅度增加收入。在產業發展上,要結合村情實際,走集約化的道路,創建自己的名牌。
“在我們鎮,鄉村振興就是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現強農富農,提升群眾生活品質。”侯健春說。
做好有效銜接,推進鄉村振興,必須明確任務、落實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康縣結合縣情實際,做足“特優”文章,切實把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各項工作放在首位,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使得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
“在這5年過渡期內,我們鄉村振興局的主要任務就是按照縣委的統一安排部署,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并逐項分類優化調整,合理把握調整節奏、力度和時限,逐步從解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為重點轉向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從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轉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李江濤說。
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四季皆美的山水康城,拓展提升了鄉親們的幸福空間。康縣,一個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鄉村振興壯美畫卷正在徐徐鋪展……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