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武都訊(通訊員 趙春蘭)近年來,武都區始終把“產業富民”作為發展農村經濟、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按照“政府引導、產業培育、企業帶動”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以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全力做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武都區地處陜、甘、川三省交界,光熱水資源豐富,是目前全國花椒最佳適生區之一,尤其適合種植大紅袍花椒。
在距離隴南市武都區40公里以東,有這樣一個地方。這里氣候溫和,福津河穿流而過,蘭渝高速蜿蜒盤旋,有亞洲最長隧道之稱的西秦嶺隧道,這里就是民風淳樸、環境優美的武都區玉皇鄉。
玉皇鄉是武都花椒主產區之一,區域面積77.3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00米左右,光、熱、水、土等資源得天獨厚,適宜花椒種植。這里的花椒粒大飽滿、香味濃郁、麻味醇厚、色澤鮮明,深受消費者喜愛,現已遠銷全國各地,知名度也逐年提升。據了解,玉皇鄉目前種植花椒面積達48524畝,產量高達206萬斤,總收入達到2057萬元,花椒產業已成為玉皇鄉群眾致富增收的支柱產業。
談延云是武都區玉皇鄉安科村的村民,今天他在花椒市場上出售了自家的花椒,臉上洋溢出豐收的喜悅:“我家今年種了8畝左右的花椒,今年大概能摘1000多斤干花椒,預計收入5萬多元,花椒樹是我家的搖錢樹,也是我們全家生活的經濟保障,我們家靠種花椒供三個孩子上大學,全家7口人的吃穿用行都靠我家的花椒樹。”
“近年來,玉皇鄉花椒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再加上花椒市場價格一路攀升,玉皇鄉群眾的收入不斷增加了,日子也一天比一天紅火,群眾發展花椒產業的信心和決心也不斷增強,花椒雖小,但它釋放出了巨大的經濟活力,如今的花椒產業已然成了玉皇鄉廣大人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玉皇鄉黨委書記楊明泉說。
目前,全區穩固發展花椒100萬畝,已建成萬畝基地8處,千畝基地108處,花椒種植覆蓋全區37個鄉鎮(街道)、650個村。2021年全區花椒總產量預計3300萬公斤,綜合產值將達45億元以上,花椒產業已經成為群眾致富奔小康的支柱產業之一。
“此次高接換優方案,我們將對結果差、收益較低的城固系列、阿斯等品種實施嫁接改良,嫁接品種以萊星、科拉蒂、奇跡、豆果、阿爾波薩納、佛奧為主,力爭為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作出貢獻,為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科技支撐。”武都區油橄欖辦主任趙海云說。
據統計,2021年全區計劃新栽植油橄欖面積50347.6畝,其中春季栽植24060.6畝,秋季栽植26287畝。
今后三年,武都區將通過擴大種植面積、對全區35萬畝油橄欖低產園品種改良,實現油橄欖產業倍增目標。同時,不斷增加油橄欖產量,降低種植、采摘、加工成本,進一步提高產業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讓武都這個‘獨一份、特中特’的優勢產業成為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選準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群眾”。在今后的工作中,武都區將按照“白龍江河谷發展油橄欖產業,半山干旱區發展花椒、核桃產業,高寒陰濕和林緣區發展中藥材、中蜂養殖、小雜糧等經濟作物”的思路,為群眾選準增收產業,做實做細“一戶一策”,不斷增強農村產業發展后勁,讓特色產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