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訊(通訊員 石晨 焦小菊)站在武都區江南街道渭子溝社區,放眼望去,一個個大棚映入眼簾,棚里羊肚菌、蘑菇、香菇、草莓……各種各樣的“小”作物,帶動當地農業“大”發展,穩住群眾增收致富“大”飯碗。
張愛林是土生土長的渭子溝人,也是當地有名的蘑菇種植戶。當談起開始種植蘑菇的原因,張愛林介紹道,以前家里條件不太好,經濟來源主要是外出務工和務農種菜,掙得少也辛苦,剛好年輕時候上過食用菌種植培訓班,于是決定架起大棚,開始種植蘑菇。如今走進張愛林的蘑菇大棚,一排排菌包整齊排列,一朵朵的蘑菇茁壯生長,顯出勃勃生機。
“今年是我種蘑菇的第五年,通過這些年的種植,一畝地的大棚蘑菇經濟效益上可以頂五畝地的蔬菜,而且還省時省力。我準備明年再把規模擴大一下,進口一些比較先進的設備,減少一些勞力,爭取收入再翻倍。”張愛林笑呵呵地說道。
食用菌是一個高產出、見效快的產業,可以說是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好幫手。除了家庭小規模種植外,政府也積極引導企業、合作社進行大規模生產,起到示范帶頭作用,帶動更多群眾參與到食用菌產業中來。
隴南盛和祥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依靠政府政策指導和支持,按照“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大力發展羊肚菌、赤松茸等菌類產品,從菌種的培育、食用菌的種植及銷售已形成產業鏈。目前種植規模達到120多畝,帶動當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為他們撐起一把“致富傘”。
除了食用菌,草莓種植也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良方”。走進武都區綠惠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草莓大棚,田壟上色澤鮮紅、個大飽滿的草莓散發著淡淡的果香,紅彤彤的草莓猶如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紅瑪瑙,鑲嵌在蔥郁的綠葉間,嬌艷欲滴。游客正拿著籃子,親手采摘新鮮的草莓,盡情享受回歸自然的樂趣。
據合作社負責人蒲紅云介紹,他家的草莓開花后不噴灑任何農藥,同時通過科學管護還保證了草莓的果甜、形兒正,營養豐富。眼下,草莓已經上市,今年草莓價格也是十分可觀,也將給他帶來不錯的經濟收入,小小的草莓真正成為了增收致富的“大法寶”。
發展產業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根本之策,產業興旺,群眾收入才能穩定增長。近年來,全區各鄉鎮立足特色資源和轄區實際,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以產業促增收,以產業助振興。如今,小小的產業中已經蘊含著大大的民生,一幅幅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正徐徐展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