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隴南訊(通訊員 張瑜)武都區緊緊圍繞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立足城市社區實際,完善治理體系,突出治理重點,創新治理方法,“四輪驅動”助力黨建引領城市治理水平再提升。
黨建引領把牢治理“方向”。健全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工作機制,及時吸收162名駐區單位、“兩新”領域黨組織負責人兼任委員,示范帶動轄區黨組織積極參與社區事務。堅持每季度召開一次城市基層黨建聯席會議,持續強化組織實施、資源配置和督查指導。深入開展“雙報到”活動,組織6800余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推動210個駐區單位與社區開展“契約化”共建,建立雙方需求、資源、項目清單,雙向認領、雙向服務,堅持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貫穿“雙報到”全過程,開展服務活動500多場次,幫辦實事1100余件,推動黨建資源、文體設施、公共服務與社區共享。積極探索網約車司機、貨運司機、外賣送餐員、快遞員等新業態黨建工作,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不斷增強新興領域黨的號召力、凝聚力、影響力。
網格管理加大治理“馬力”。進一步建立健全“包抓領導、網格長、網格員、樓棟長、單元長”五級網格員管理機制,優化城區網格設置和人員配備,真正將基層社會治理“千條線”納入“一張網”,構建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一“網”兜起大小事的基層治理體系。將黨支部或黨小組建在網格上,把城區劃分為1152個網格,設立875名網格長1312名網格員,實現了網格覆蓋無漏洞,網格管理無死角。建立健全無縫對接、上下聯動服務體系,規范網格長(員)聯系戶微信群,在開展疫情防控、矛盾化解摸排、惠民政策推廣、治安聯防、應急聯動等工作時,做到第一時間接收指令、第一時間掌握社情民意、第一時間響應服務需求、第一時間核查辦理結果,切實提高了網格服務效能。
三治融合點燃治理“引擎”。緊扣“黨建是核心、自治為依托、法治為保障、德治為基礎”總體思路,把黨的領導貫穿“自治、法治、德治”全過程和各方面,結合“黨群活動日”制度,引導群眾開展說事活動,通過“說事、議事、評事”活動,提高群眾主動參與公共事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凸顯群眾自治在基層治理中的主體地位,真正實現“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大力開展法治教育,全面推進“八五”普法工作,積極創建“法治示范小區”5個、“法治廣場”8個、青少年法治實踐基地2處,使法治宣傳深入人心。全面推進“一社區一法律顧問”和法律援助工作,為55個社區簽約法律顧問,向群眾提供優質便捷的法律服務。建立健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與司法調解矛盾化解“三聯調”協調聯動機制,不斷增強群眾法治思維和法治觀念。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在全區范圍開展“道德模范”“星級文明戶”“五好文明家庭”評選活動,建設文化長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文化陣地58個,開展道德文化講堂500余場次,播放紅色影片10余部,受眾1.6萬余人,不斷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和紅色基因。
智慧服務激發治理“活塞”。充分發揮大數據平臺作用,統籌城區“雪亮”“天網”以及小區物業監控等社會監控資源,建成集高清視頻巡邏系統、無線對講調度管理系統、高空瞭望云平臺、12319城市管理服務熱線、數字化監督平臺為一體的網格化管理中心,社會治理的精度和城市運行效率顯著提升。以城市管理智能化為牽引,推行“互聯網+智慧警務”工作模式,著力創建“智慧安防小區”,在江北街道龍吟水郡建成智慧小區,長安豪庭、兆慶家園等人口集中的20個居民小區安裝人臉識別門禁、一鍵報警、小區周界報警、高空拋物監測預警、單元門禁、車輛管理等智能化設施,有效提升了小區治安防控能力。建成集法治宣傳、法律援助、法律咨詢、安置幫教、司法鑒定、社區矯正等“一站式”法律服務中心。優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簡化辦事流程,實行“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腿、群眾零跑路”。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