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成縣電商工作在“實、電、品、商、融、人”等六方面狠下功夫,做足做實農村電商發展“大文章”,持續推動農村電商提質增效,賦能鄉村振興。
一、做好“實”字文章,持續強化行政推動力。全年先后召開全縣電子商務工作會議、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升級版”項目座談會、電商商會成立大會、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升級版”項目調研反饋問題整改工作推進會等,緊盯短板弱項,推動各項舉措落地落實,進一步夯實電商發展基礎。加強項目資金扶持力度,制定出臺了《成縣2021年電商產業發展項目實施方案》,在全縣財政收支壓力加大的情況下,籌集230萬元對符合條件的電商企業、電商平臺進行獎補,激發企業發展活力和創新動力。
二、做好“電”字文章,深挖電商平臺牽引力。做強隴南電商平臺成縣端。持續加大推廣運營力度,推動隴南電商平臺與微媒矩陣的“嫁接融合”,將平臺“嵌入”全縣所有政務微信。依托平臺建成尚瓜瓜倉儲批零商城,上架全縣農特產品、蔬菜、水果等759個單品,帶動農業企業、合作社、種養殖大戶等供應商129個。借力東西協作,建成城陽區配送中心1個,街道配送中心4個,消費專區2個,并與城陽區有關企業建立了長期供貨協作關系。疫情期間,開展了無接觸配送服務,保障群眾生活物資的供應渠道暢通,實現配送不接觸、安全有保障。2021年全年實現銷售單數18840單,銷售額2984.91萬元。做大隴小南網貨供應中心。目前已整合省市166家企業526款優質網貨產品入駐,吸納分銷代理3.2萬多人,分銷代理覆蓋全國各省市區。2021年全年通過開展系列營銷、直播活動,實現銷售4049萬元。
三、做好“品”字文章,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加強品牌建設。注冊縣域公共品牌千年成州,打造企業品牌隴小南、仲鑫園、同谷家裕等,形成成縣核桃、手工掛面等一批產品品牌,打造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新三品”,促進種養加上水平、農業質量效益提升。持續加強網貨產品研發力度。支持企業、合作社新建或升級網貨生產線、加工基地,加快網絡適銷新品研發,2021年新增電商企業11家,新增網貨160款,其中取得SC認證產品82款、普通網貨78款。加強產品標準制定。成立手工掛面、土蜂蜜等行業協會,目前行業標準文件起草已完成,等待正式發布。加強溯源體系建設。完成溯源系統的開發,入駐系統企業9家,為24款產品發放溯源碼53萬個,成立了農產品質量速檢中心并配備相應儀器。
四、做好“商”字文章,提升銷售渠道影響力。建設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全網營銷體系,線上依托隴南電商平臺成縣端、隴小南等本地自建平臺和淘寶、拼多多等國內知名電商平臺,結合元旦、春節、“五一”等節假日積極參加各類營銷推廣活動,組織開展網上年貨節、線上30萬消費券大派送以及常態化直播活動。線下組織開展第三屆全國雙品網購節暨三級物流配送到村啟動儀式、文化旅游等一系列宣傳推介活動,組織參加全國中蜂產業大會、城陽市民節、蘭洽會、“隴貨入蓉”農特產品展銷會、農業與食品產業博覽會等活動,促進特色農產品的銷售。
五、做好“融”字文章,帶動一二三產聚合力。推動直播村、直播基地建設。全年建設直播示范村3個,直播基地1個。深化“大數據+電商”應用。在成縣貴妃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試點“跑步雞”項目,消費者可通過網絡領養小雞,掃碼就能了解所有養殖信息,進一步提升產品認可度,拓展銷售市場。打造農旅文電融合發展示范區、示范點。依托陳院鎮4A級生態園景區和陳院·二郎生態電商產業帶,建設集“吃住行游購娛研學商”為一體大景區,形成文旅電康養融合發展示范區。依托成縣康潤珍果酒業有限公司,建成以農耕文化+蠶桑文化+民俗文化為主的“鄉村文化實踐體驗基地”,形成集采摘體驗、旅游、網購于一體的農業綜合體,推動電商與大康養、大文旅融合發展。
六、做好“人”字文章,強化電商人才支撐力。組織召開了鎮、村兩級電商服務站點運營人員培訓會,開展了“直播村”打造專題培訓會,組織部分電商企業、鄉鎮電商分管領導、電商專干赴義烏市考察學習電商工作,并就企業電商轉型、直播電商、跨境電商等開展深入交流,全年開展電商相關培訓886人次。加強與隴南師專電商學院在人才培養與交流、資源共享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目前,學院入駐成縣電商企業4家,使學校與企業實現信息、資源共享,通過企業的信息反饋與需要,有針對性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成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劉志銀,3213070)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