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縣城出發,沿著306省道行駛15公里,便進入了秦西垂陵園大堡子山腳下的文家村,村莊靜謐舒適、道路干凈整潔、蘋果花芳香沁人、村民勤勞樸實……處處呈現出村美人和的靚麗圖景。
村莊顏值“靚”
一進村,墻外兩旁蘋果花漸次開放,遠處渺渺的炊煙在村與山間彌散。順著寬闊平坦的水泥路往深處走,白墻灰瓦的現代化民居錯落有致。
“近年來,我們全面推進‘風貌革命’和‘庭院革命’,全村以‘秦文化’為主題進行庭院改造,人居環境質量進一步提升。”村黨支部書記劉華說道。村莊顏值“靚”,基礎設施得跟上。文家村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持續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讓美麗鄉村有“顏值”更有“氣質”。截至目前,文家村“衛生廁所”覆蓋率和公路硬化率均占比98%,實施修建山地果園產業路4.7公里,新建綜合性廣場和“大秦之根”主題花園,拆違治亂、清理排水渠道、垃圾清運等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效。
村民錢袋“鼓”
日子過得美,全靠產業“鏈”的牢。文家村村前村后、山坡河谷,都是一眼望不到邊際的果園。作為禮縣“優質蘋果示范基地”,文家村現有果園1291畝。
鎮黨委政府按照優化特色產業、促進農村產業提質增效的發展思路,積極打造矮砧密植蘋果示范產業園240畝,以農戶土地入股的模式,帶動增收致富;打造蘋果產業與鄉村旅游結合項目,進行矮砧密植園產業路美化,建設文旅結合的觀景臺,擦亮“文家村產業文旅結合”品牌;積極上門走訪、精準調研和摸排,組織有需求的30余名群眾參加技能培訓班,彌補務工技能匱乏;制定“一戶一策”精準施策,組織勞務輸轉外出務工、安排公益性崗位、發展“五小產業”;……在鎮村“兩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文家村蘋果全年總產值600余萬元,戶均收入2.6萬元,全村年均務工收入已達852萬元。“以前沒有技術,純靠體力勞動,自從參加了技能培訓班,不僅比以前掙得多,還更輕松。”村民趙同同很是感慨。
文明鄉風“美”
美麗鄉村建設不僅是給農村“穿衣戴帽”,村民的觀念和素質也要革新。
“講道德、守法律、鄰里間、貴和睦……”村中心廣場公示欄上的村規民約吹起了文明鄉風。
風成于上,俗化于下。村規民約不僅寫在紙上,掛在墻上,也春風化雨般地融入了村民的生活、融進了村民的心里。
“制定村規民約以后,我們都是自覺遵守,有事大家一起商量解決,幾乎沒有發生過鄰里矛盾糾紛。”村民楊存良是鎮上的一名小學教師,說起村子的變化,他深有感觸。為更好地把村規民約落到實處,文家村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農民夜校等,扎實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解,及時處理化解鄰里糾紛;引導村民“移風易俗”,抵制陳規陋習;開展“最美兒媳”“最美庭院”評比活動,利用“好婆媳、好鄰居”等身邊的人和事教育引導群眾,鼓勵村民樹立良好的社會風尚;……“全省黨的建設示范點、全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婦聯基層組織建設示范村、美麗庭院示范村”……文家村在美麗鄉村建設的過程中一路前行、一路收獲。“文”潤民心、“家”聚民力。走在文家村縱橫交錯的水泥路上,遠處是充滿希望的田野,身邊是人們臉上掛滿的微笑,處處都能感受到村美、業興、民富的多彩魅力。
(文/ 尚敏賢 圖/肖紅)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