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徽縣訊(通訊員 剡文斌)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親歷者、見證者、參與者和實踐者,今年以來,徽縣虞關鄉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縣決策部署,按照“三城五地”建設要求,結合虞關鄉立地條件和自然資源,提出堅持以基層黨建引領農村社會高質量發展;圍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條主線:聚焦產業富鄉、生態宜鄉、秀美靚鄉、文旅名鄉、善治強鄉發展目標;奮力實施黨建水平提升、特色產業增效、秀美虞關建設、鄉村治理提效、民生福祉增進、干部能力提升六大行動的“1156”發展思路,努力打造小而精、精而美的現代化產居融合美麗鄉鎮典范。
打好“特色牌”,推動“產業興”
虞關鄉堅持把夯實黨建基礎作為實施鄉村振興的“總開關”,把產業發展作為推動振興的“硬實力”,牢記“兩山”發展理念,因地制宜、延鏈補鏈發展精而專的特色山地農業。制定了“一江兩山三基地”(一江:嘉陵江沿線馬蘭花種植、冷水養殖、食用菌培育特色觀光產業線;兩山:南北兩山的中蜂養殖、中藥材種植、生豬養殖、花椒種植等為主的山地特色產業片;三基地:中藥材標準化示范種植加工基地、百畝馬蘭花觀光基地、中蜂產品加工基地)產業發展規劃和“1234萬”(著力破解蜂產品銷售難題實現1萬箱以上中蜂優質發展、延長中藥產業鏈條實現2萬畝中藥材提質增效、建成一個年出欄3萬頭標準化生豬繁育基地帶動全鄉生豬養殖業穩步健康發展、努力使群眾通過發展特色產業戶均收益超過4萬元)的發展目標,今年,在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的基礎上,發展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兩萬畝,馬蘭花種植實現產值1200余萬元,許壩村中藥材加工基地建成投產,徽縣雙興農牧三期年出欄3萬頭規;庇亻_工建設,中蜂產業穩步健康發展,冷水養殖基地擴容增效,“地下有藥、地上有花、林中有果、空中有蜂、水中有魚”成為虞關特色產業立體化、多元化發展的真實寫照。
聚焦“宜居美”,實現“鄉村新”
虞關鄉充分發揮黨組織保障職能和黨員示范引領作用,堅持把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提升美麗鄉村顏值的“加分項”,全民動員、人人參與,共建秀美虞關。圍繞“生態宜鄉,秀美靚鄉”目標,以國家級“衛生鄉鎮”創建為抓手,按照“一鄉十村百里千家”秀美虞關建設思路,推進鄉村建設“五大革命”,全鄉衛生廁所覆蓋率達到90%,建成了鎮區垃圾集中轉運站和污水處理站;將崗位練兵比武活動同人居環境整治有機結合,以鎮區為中心輻射帶動全鄉13個村,積極開展環境“比美賽”,通過村村比、戶戶比、鎮區單位相互比,在比中干,在干中學,在全鄉掀起“臟、亂、差”整治熱潮。積極發揮虞關村美麗庭院示范帶動作用,全鄉135個干凈整潔的美麗庭院脫穎而出,眾多村內“小盆景”匯聚成了全鄉“大花園”;以“虞關人民早起十件事”為導向,積極倡導良好生活習慣,探索建立環境衛生網格化等長效管理機制,逐步實現鄉村由“一時凈”變“時時凈”,“一處美”變“處處美”。同時緊抓嘉陵江精品旅游線路建設機遇,深入挖掘鄉域歷史文化,建成開放虞關文化展覽館、穆坪農耕文化展覽館,打造五龍溪、紙房崖、迎客松等特色節點,與梁溝瀑布、龍山紅崖等自然景觀串珠成線,兩環三線的鄉村旅游線路初步形成,一大批“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村莊脫穎而出,成為城市人向往的詩和遠方。今年僅五一假期就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實現旅游創收25萬余元。
厚植“關愛情”,培育“新風尚”
虞關鄉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縣各項決策部署,堅持把鄉村治理作為提升鄉村發展水平的“內驅力”,著力培養物質、精神雙富足的時代新農民。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為切入點,深入推進鄉村治理提效行動,積極探索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鄉村治理新路子,通過村黨支部領導發揮團委、婦聯、黨員、“兩代表一委員、鄉賢等先鋒作用和紅白理事會管理作用,修訂完善村規民約,推進移風易俗,廣泛開展“七好”評選及“致敬虞關最可愛的人”等系列活動,在各村最亮眼的地方,先進人物光榮登榜,引領形成人人學先進、爭先進、做先進的良好新風尚,培育形成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文明鄉風。同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一老一少一困”重點特殊群體的實際現狀,以“為民辦實事”和“崗位大練兵、業務大比武”活動為有力抓手,把工作的主陣地由辦公室搬到了田間地頭,搬到了農戶家中,訪民情,解民意,結合戶內實際,創新開展了關心關愛“十項行動”。市軍分區每年注入幫扶資金10萬元用于資助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衛生院組建上門醫療服務隊、村上成立物資代購服務隊、村婦聯組建“臨時媽媽”服務隊,一個個平凡的小事,一次次暖心的舉動,解決了一個個具體的困難和問題,讓在家的人溫暖幸福,讓在外的人安心放心。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