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禮縣訊 近年來,甘肅禮縣以鄉村振興為抓手,突出規劃引領,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在完善農村公共設施,改善村民生活環境的基礎上,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深入挖掘各村優勢資源,發展鄉村旅游,著力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時代美麗鄉村。
文旅康養勝地
禮縣上坪鄉屬高寒陰濕區,平均海拔2120米,沒遮攔梁海拔3312米,為縣內最高峰。境內山大溝深,重巒疊嶂,森林茂密,水流湍急,回環曲折,河谷兩岸風景秀麗,沿線風景目不暇接,大堡子山巍峨壯麗,雄姿挺拔;長安峴茫茫林海,繁枝參天;九九山四季常青,蒼松映古;黑白溝清流激湍,青山獨秀;紅華林紅葉勝火,層林盡染;黑風譚老樹環合,碧水幽邃;擎天柱泰然佇立,直上青天;草原一碧千里,浩廣無沿。境內還有熊、鹿、獐子、錦雞、野豬等野生保護動物。
面對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禮縣上坪鄉黨委政府高度注重規劃引領, 借力獨特的鄉村風光,挖掘青林村自身特色,不斷加強鄉村風貌和鄉音鄉愁傳承,著力保護古村、古樓、古坊,復原水磨坊等傳統技藝作坊,致力于“文旅康養+農業產業”相結合的發展模式。
紅色文化基地
1936年紅二方面軍指揮部、二軍四師、五師、三十二軍,從岷縣去理川出發,經閭井。于9月12日到達禮縣上坪,后經下坪、江口、龍山去西和、成縣方向。先頭部隊剛入境,在上坪的黃咀村與正在掠奪民財的敵魯大昌部50多人遭遇,經過戰斗,俘敵30多人,槍30多支,馬20匹。是夜,賀龍住在玉皇殿村村民馬升榮家里。當地農民李映春父親和馬科選四叔等多人協助紅軍放哨。
次日,紅軍宣傳員用紅土在村莊墻壁上,書寫上了“消滅毛炳文,活捉魯大昌”,“滅富濟貧"等大幅標語。群眾看見賀龍身披青褐色大衣騎棗紅馬,隨軍而過。18日上午,后續部隊279團,在關院峽石埡豁受到魯大昌部屬李和義的阻擊,2名戰士犧牲,多人負傷,其中一名營長傷勢嚴重,露宿石崖下,群眾發現后,偷送麥草、洋芋、酸梨等用品,半月后才離去。五天后,紅軍一個營來到蘇集溝,由當地3名向導帶路到馬塢鎮柏家莊,另一個營約百余人返回黃咀村,由2名向導帶路經沙家洞,去了本縣的沙金方向。紅軍在上坪活動期間,本地農民李映春父親、馬科選四叔、李彥堂、包榮榮、楊步高、李翠香(女)、李俊義等9人參加了紅軍。
產業發展高地
近年來,上坪鄉黨委、政府立足當地資源優勢,以“黨建引領、產業富民、鄉村振興”為抓手,大力發展特色富民產業。位于上坪鄉新農村的野人溝冷水魚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養殖的冷水魚“游”出了助推鄉村振興特色發展的新活力,走上了一條產業助推鄉村振興的路子。
禮縣野人溝冷水魚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地處洮坪河上游,境內森林茂密,河溝縱橫,水源豐富。優良的山泉冷水適宜冷水性魚類養殖,豐富的冷水資源,適宜開展流水化養殖,為發展現代水產養殖提供了先決條件。合作社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充分發掘上坪鄉特色資源優勢,通過采取養殖容量、密度控制,水質定期檢測提升養殖科學化水平,在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維護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方面,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做到了產業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雙贏,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實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愿景。
目前,禮縣野人溝冷水魚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共修建流水養殖池11座,占地4.4畝,投放冷水魚3萬余尾,其中金鱒1萬尾、虹鱒1.8萬尾、鱘魚3000尾。自2020年6月開始銷售以來,已實現銷售額達30萬元;今年10月份,預計產魚12000尾,銷售收入40萬元。
(通訊員:李永峰 張琛)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