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成縣訊 近年來,成縣緊跟中央、省、市關于擴大消費需求、促進經濟發展決策部署,圍繞加快推進夜間經濟發展,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釋放消費潛能,激發城市夜間活力,取得了一定階段性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需要以問題為導向,實現突破。
一、主要做法與成效
(一)加強規劃引領,推動城市商業活力提升和夜間經濟發展。積極借鑒外出考察的重慶市、成都市、廣元市和武都區發展夜間經濟的經驗做法,起草了《成縣加快推進夜間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按照“讓城市亮起來、讓市民動起來、讓消費火起來”的工作思路,以發展“夜購、夜食”為重點,以商業綜合體、商業街為基礎,以消費促進活動為牽引,推動夜間經濟快速發展。打造夜間云端消費模式,鼓勵大型商超創新消費模式,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云購物、云娛樂等消費模式,滿足“宅一族”的夜間消費需求,培育新的夜經濟增長點。
(二)完善配套設施,持續夯實夜間經濟發展基礎。一是圍繞讓城市美起來,啟動實施了城區道路提升改造、東西出口改造、東南河生態治理、老舊小區改造、公園綠化、停車場等一批補短板項目。目前,梁山路、八一路、同谷北路等3條“斷頭路”工程基本建成。北大街上城路道路改擴建項目正在進行地下管網埋設,力爭年底通車。東河西路、青島路、同谷中路地下管網改造項目已開工建設。二是圍繞讓城市亮起來,更換支旗三叉路至西關路口路燈104桿,新開通城區主次干道路燈40余盞,日常檢修更換200余盞,城區亮燈率達90%以上。實施城區4座橋梁更新維護亮化和東河生態公園提升改造,完善了夜間標識體系、景觀小品、休閑設施、燈光設施、環衛設施、公共Wifi及通訊等配套設施建設。支持A級景區、星級酒店、星級農家樂、旅游民宿、體育場館等夜景亮化、美化工程改造提升,提高夜間消費消費場所辨識度和吸引力。三是圍繞城市服務細節,建成投用梁山路停車場、隴南路停車場、支王路停車場、縣醫院門前停車場共計停車位600余個,通過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實施,新增、規整小區停車位約300多個,實施城區13條道路智慧停車位1061個,投資4億元分別在舊城區和河東區新開工蓮湖公園停車場和成州綜合地下停車場項目,共建停車位1563個。結合梁山路道路建設、成州地下停車場項目建設,正在謀劃推進八一路、梁山路和成州公園小吃集貿市場建設。新建完成同谷北路、梁山路公廁,落實公廁管理責任制,加強城區12座公廁日常巡查頻次,提升公廁衛生保潔水平。四是圍繞夜間出行更便利,以“夜成州”商圈為地標,做好景區夜間交通服務保障,協調開通了至拋沙、杜甫草堂景區夜班車,鼓勵出租車加強夜間車輛調配,解決了景區夜間消費市場社會治安和停車等問題。
(三)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夜娛有樂型夜間經濟活動區。一是開發夜間旅游消費“打卡”地。積極推動3A級以上景區根據實際推出健康、規范的夜間娛樂精品節目或駐場演出項目,陳院生態園景區舉辦夜間燈光秀、水上娛樂等項目,杜甫草堂景區舉辦燈謎晚會,西狹頌、雞峰山景區舉辦攝影、繪畫采風等文化活動,給景區增添了濃厚的夜間文化氛圍。持續支持體育館、體育中心、體育公園等增設體育健身設施和運動場地,滿足年輕人夜間體育消費需求。二是鼓勵文體廣旅場所夜間延時經營。對符合條件的景區、KTV、網吧、酒吧、健身房、游泳館等文體廣旅場所予以支持,提倡商場延長營業時間,開展夜間促銷活動。通過以上措施,目前已打造了濱河風情線夜間文化健身娛樂區,南山、陳院片區鄉村旅游夜游片區以及重大節慶假日期間夜間文化、體育、旅游休閑消費項目,進一步拉動“夜間經濟”增長。三是打造夜間消費“文化IP”。通過策劃舉辦夜間活動,帶動廣場演出、影院等新興文化業態發展,開展了戲曲、電影、廣場舞、音樂、網絡直播、讀書等主題鮮明的“夜成州”文化休閑活動。鼓勵博物館、美術館、藝術館延長開放時間,激活夜間文化藝術消費,形成美食名吃、體驗娛樂、文化休閑等消費場景。
(四)挖掘消費潛能,形成特色鮮明的夜間經濟聚集區。一是鼓勵傳統商超積極探索夜間經濟發展。鼓勵部分商場、超市充分利用門前區域開展“美食節”等活動,進行消費延伸,打造夜間消費新亮點。鼓勵商業街區、綜合商超、便利店等延長營業時間,在萬德金街、中匯國際等夜間經濟聚集區,因地制宜舉辦形式多樣的商品展銷會,組織開展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名點、名小吃及各種優惠讓利促銷活動;組織舉辦美食品嘗、美食夜市、名優菜品、風味小吃的聯展聯銷,激發城市活力,提升消費層次,培育消費新動力。二是實現消費促進與夜間經濟發展緊密結合。積極動員商貿流通企業、商超、餐飲企業積極入駐隴南電商平臺成縣端開展紓困520大促618 讓利促消活動,有針對性地引導大型商超、家電賣場通過多倍積分、發放消費券等方式開展內購、夜宴、品牌日等主題活動,共發放5000張價值25萬元的電子消費券,實現促消費和夜經濟發展有機融合。
(五)強化服務保障,促進夜間經濟繁榮發展。一是有序開放地攤場所。按照便民不擾民、放開不放任的原則,在不占用綠地、盲道、消防通道,不影響交通秩序和不侵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有序放開城市公共空間。同時,對區域外流動攤點和占道經營行為一律嚴管,因地制宜地實行一街一策、一點一策、潮汐式管理,找準發展地攤經濟與保持市容環境的平衡點,鞏固好多年來努力創造出的良好城市環境。二是堅持“721”工作法和審慎包容監管。加強對攤販守法經營、文明經營的宣傳,引導商販、店外經營、占道經營者按劃定的區域經營,對遮陽傘統一了規格尺寸顏色,督促嚴格遵守衛生措施要求。加大對街面和市場秩序的巡查力度、維護好公共空間,引導商販有序擺放、規范用水、用電行為,督促商販消除安全隱患。在建設東路、同谷北路等路段允許門店在下午6:00后在店外設置經營攤點,督促自備垃圾容器、自覺維護環境衛生。加強對地攤經營區的環衛清掃保潔工作力度,將把夜生活集聚區及擺賣區域周邊的公共衛生間納入延時服務范圍,延后道路灑水時間,加強日常人工保潔、垃圾收運作業管理,提高垃圾清運清掃頻次,確保垃圾日產日清。三是加強社會治安管控。治安大隊、特巡警大隊和派出所協作配合、持續發力,全面加大街面社會治安防控力度,實行聯勤聯動快速反應機制,聯合開展治安巡邏,聯合處置突發警情,及時處置發生在夜市上的各類矛盾糾紛,有效防范了打架斗毆、故意傷害、尋釁滋事等影響社會治安秩序案件的發生,努力為“夜經濟”營造一個平安祥和的社會治安環境。四是加強交通安全管理。圍繞服務“夜經濟”,交警大隊制定針對性的勤務計劃,全面加強夜市周邊道路交通管理,及時疏導夜市周邊道路交通秩序,采取柔情執法措施有效治理亂停亂放等影響夜經濟的不文明交通違法行為。在對道路交通秩序不造成較大影響的前提下,安排交警大隊適當放松夜市路段交通管理力度,對進入夜市消費人員有序停放在道路兩側的車輛不處罰。同時,針對夏季特點,安排交警大隊扎實開展打擊整治酒駕交通違法行為集中行動,嚴防灑駕醉駕引發交通安全事故、影響全縣政治經濟和社會大局穩定。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缺少規劃,主題不夠鮮明。我縣夜間經濟發展缺乏規劃,現有夜經濟模塊相對單一且發展層次較低,缺乏集聚性業態消費,雷同化嚴重,消費主題不鮮明,點位分布,彼此距離較遠,無法為群眾提供便捷、舒適、全方位的消費體驗。
二是小弱分散,業態融合不全。我縣現有的夜間經濟業態多以大排檔、商場周邊、餐飲一條街等為主,本地民俗文化挖掘不多,文旅融合度不高,群眾參與和消費的選擇性較小、互動性差,無法形成品牌輻射帶動效應。
三是配套薄弱,發展條件不足。全縣公共服務、文化空間等基礎配套薄弱,無法為夜間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城區公交線路,大多數在19:00左右停止運營,夜間出行不便。多數商場、店鋪21:00左右停止營業,24小時營業店、夜間消費氛圍不濃。同時,發展夜間經濟帶來的噪音、安全、環境等問題,群眾投訴較多,還需要進一步規劃引導。
四是受疫情影響,全縣消費呈整體下滑。目前正在消費恢復期,但同比去年,消費下滑較大。
三、有關建議
(一)建議省市出臺更多消費提振的政策,加快解決疫情影響下的消費回溫慢、消費信心不足的問題,推動經濟推動經濟盡快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
(二)建議市上牽頭組織,各縣區配合,開展一系列主題鮮明、特色突出的夜間消費活動,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
(張建強 )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