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成縣訊 成縣第十六次黨代會以來,成縣堅持把全面提升城市品質作為推動落實“三城五地”建設及“十大行動”的重要抓手,堅守“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為人民”的初心使命,統籌規劃、征遷、建設、管理等關鍵環節,傾注工匠精神,下足繡花功夫,全力推進城市品質提升,聚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城市,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幸福美好新成縣。
一、堅持用科學規劃引領城市,系統謀劃“發展藍圖”。堅持把城市規劃放在城市建設的首要位置,進一步樹牢規劃先行、科學規劃、超前規劃的理念,用長遠眼光、超前思維謀劃布局城市建設。高位統籌推進,全方位構建科學規劃體系。成立由縣委書記、縣長任雙組長的縣規劃建設委員會,統籌加強對全縣規劃管理和城鄉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去年8月份以來,全縣共召開縣規劃建設委員會會議7次,研究決策規劃類議題62 項,審定舊城片區改造、城市道路等各類規劃設計方案56個。堅持全域理念,深層次謀劃城市成長坐標。堅持把全縣1676.54平方公里作為整體進行謀篇布局,統籌主體功能區、土地利用、城鄉建設等各類規劃,“多規合一”編制全域全要素管控規劃,優化完善全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方案,編制完成北大街、南壩、北壩、河東等10個片區修建性詳細規劃和《成縣綠地系統規劃》《成縣城區地下管網規劃》等4個專項規劃,確保城市空間立體性、平面協調性、風貌整體性、文脈延續性有機統一。強化剛性約束,一體化推動規劃實施監督。牢固樹立“規劃即法”意識,縣規劃建設委員會切實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嚴格落實規劃審批管理制度,對城區范圍內的所有居民建房及單位、個人、企業開展的各類建設活動集中統一管理,做到“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管理一張網”;強化規劃批后監管和規劃執法督查,持續深入開展“兩違”綜合整治聯合執法,依法查處各類違建行為50余起,從源頭上有效威懾和杜絕違法建設行為。
二、堅持用改革思維經營城市,有效破解“頑瘴痼疾”。樹立經營城市理念,推動 “ 政府有形之手” 和 “ 市場無形之手” 同向發力,有效破解征地拆遷、資金短缺等難點堵點問題,盤活城市有形和無形資產,夯實城市發展“硬支撐”。依法征遷騰出“發展田”。聚焦群眾關注和城市規劃建設需要,將征地拆遷作為第一硬仗和先導工程,正確處理好政策與拆遷戶訴求、歷史和現狀、干部與居民、配合與不配合、拆與建等五類關系,嚴格按照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一把尺子量到底”,高效推進征地拆遷工作。健全“主要領導牽頭抓總,分管領導包項目片區,聯村領導、征遷干部包戶到人”責任機制,上下聯動強力推進。依法依規制定《成縣城區拆危治亂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等文件,公開發布《關于關于依法整治拒絕土地房屋征收行為的通告》《關于整治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的公告》,逐一明確目標任務、對策措施、工作步驟。去年10月以來,累計投入人力2800多人次,機械910臺次,落實征地拆遷補償資金2.6億余元,完成城區10個片區近700戶土地房屋征收工作,依法依規征遷房屋8萬多平方米,征收土地927.67畝,為城市建設和重點項目落地實施騰出大有可為的“發展田”。強勢出擊打通“中梗阻”。按照“先啃硬骨頭,先攻最難點”的工作思路,緊盯“斷頭路”這一群眾反映強烈、嚴重影響城市建設總體進程的歷史遺留問題破壁開路。工作推進過程中堅持把“不讓先拆戶受損,后拆戶占便宜”作為一以貫之的基本原則,集中力量解決“釘子戶”“難纏戶”等問題,相繼打通了同谷北路、梁山路、八一路、東濱河路中段等7條城區“斷頭路”。隨著斷頭路問題的有效解決,發揮出了“一子落、全盤活”的綜合效應,不僅暢通了城市內部發展的“微循環”,也釋放出依法依規推進征遷的強烈信號,彰顯出縣委、縣政府啃“硬骨頭”、拔“硬釘子”的堅決態度,更凝聚起了干群合力,夯實了城市共治共享工作基礎。創新融資破解“主瓶頸”。通過創新融資方式、積極向上爭取、吸引社會投資等方式,多渠道籌集城市建設資金38億元。其中:有效發揮國有資產投資的積極帶動作用,采取整合重組、資源資產劃轉等方式組建成縣金和國有資產投資管理集團公司,打造了資產總額50.23億元的縣級融資平臺,全面拓寬城市建設融資渠道,目前,北大街片區提升改造、支旗片區、西出口道路建設等5個項目順利通過省農發行審核授信,融資20.1億元;搶抓政策機遇,積極向上爭取債券項目資金,通過政府專項債券、一般債券申報落實城市建設項目9項,總投資近14億元;同時,政府自籌資金3.58億元,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三、堅持用工匠精神建設城市,聚力打造“品質之城”。秉承“水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城市建設理念,堅持以重點項目、重大工程為支撐,一個項目一個班子包抓到底、一個規劃引領到底、一套措施保障到底,共謀劃城市建設重點工程38個,總投資73.1億元,積極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優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全力推進城市更新。2022年計劃投資20.28億元,實施北大街片區、梁山路片區、支旗片區、八一路沿線、農貿市場、林業局片區、江武路沿線改造提升工程及棚戶區、老舊小區改造、城區公共服務提升、城區道路提升等城市建設項目18個,補足城區道路、供氣、防洪、防澇、給排水等功能性基礎設施短板。開展城市主次干道、公共空間的架空線纜專項整治,完成架空線纜入地6000米。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埋設地下管網4300多米,有效破解“馬路拉鏈”“城區蜘蛛網”問題,全面提升城市“顏值”。聚力實施民心工程。從群眾最現實、最期盼、最關心的住房、教育、醫療等熱點難點問題入手,有序推進12個房地產開發項目建設,新建商品房75.47萬平方米;開工建設4個片區棚改安置樓,計劃實施老舊小區改造34個,惠及1523多戶;化解國有土地上已售城鎮住宅歷史遺留 “ 登記難”問題小區85個、房屋3625套,化解率100%。成縣實驗小學2022年秋季學期將投入使用,新增義務教育學位1620個;全力支持隴南師專升本,隴南師專1號、2號學生宿舍樓、大學生活動中心及東校區人行步道等建設項目進展順利。推進縣醫療應急救治中心建設和縣中醫醫院整體搬遷項目。建成新型生態停車場,設置車位400個。有序推進成縣蓮湖公園停車場、成州城市綜合地下停車場項目建設,規劃車位2000個,有效緩解城區停車難問題。在及時足額落實中央、省市搬遷安置政策的基礎上,創新融資方式,爭取為家庭有困難的搬遷群眾落實每戶總額不超過20萬元、貸款年限20年的政府貼息貸款,最大限度減輕家庭困難群眾搬遷壓力,今年力爭開工2000戶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任務。傾力提升城市品質。實施城區路燈橋梁更新工程、綠化提升改造項目,不斷提升美化亮化檔次。全面啟動省級森林城市創建行動,新栽植行道樹2300多棵,補植綠化帶4150平方米。謀劃實施蓮湖公園二期、成州河東公園、東河濕地公園建設項目,為市民打造高品質的休閑、娛樂、文化、健身新空間。全面開展成縣東河流域生態綜合治理,目前已完成河道清淤18萬方,實施綠化9萬平方米,建成后增加水域面積約4.5萬平方米,并同步改造提升音樂噴泉,優化提升東河生態公園照明、步道等基礎設施,有序打造水、岸、灘、堤、路、橋、景、燈交相輝映,有層次感和尺度感的景觀帶。
四、堅持用繡花功夫管理城市,全面提升“宜居水平”。樹牢“向管理要品質”的理念,堅持“精準、精細、精致”原則,下足繡花功夫抓好城市管理工作,精雕細琢打造“規范、干凈、安全、有序”的城市環境。深化綜合整治,推動城市管理精細化。堅持把環境衛生綜合整治作為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優化宜居宜游宜業環境的重要舉措,以“三化三清五全六抓”為具體抓手,建立“網格管理包抓、黨群活動引領、督查曝光通報”等工作機制,將每周五定為環境衛生綜合整治黨群活動日,組織發動63個縣直單位的全體黨員干部到各單位包抓的責任區清理環境“頑疾”,構建起縣、鄉鎮、村(社區)、村(居)民小組四級聯動的網格化環境整治責任體系。拆除各類違法搭建、殘垣斷壁8600多平方米,提升改造破損門頭牌匾640多個。新建便民市場2處,取締流動攤點235個,整治占道經營1300余起。同時,壓緊靠實參建各方主體責任,嚴格落實工地周邊百分百圍擋、物料堆放百分百覆蓋、出入車輛百分百沖洗、施工現場地面百分百硬化、拆遷工地百分百濕法作業、渣土車輛百分百密閉運輸等“六個百分百”措施,確保市容市貌干凈整潔。健全保障制度,推動管理體制規范化。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健全城市管理機構,成立了縣市政公用事業管護中心和縣城市供水水源地保護中心,組建了成縣供排水集團有限公司,優化縣園林綠化局管理職能。建立環衛清掃保潔市場化運行模式,在城區全面實施專業管理與市場化運營管理相結合環衛清掃保潔模式,不斷提升城市管理效能。全員共建共享,推動城市管理全民化。融合拓展“主題黨群活動日”和城市社區“雙報到”活動,組織開展“小手拉大手建設城市我當先”主題實踐活動、人大代表助推城鄉環境衛生整治行動等系列活動,引導群眾積極參與城市管理工作。全縣562個基層黨組織、1.3萬余名黨員干部示范引領,帶動1360個群團和社會組織、8.95萬余名群眾、1.74萬戶市場經營主體常態化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讓市民更直接、更深入地參與城市管理,真正建立全員參與、全員共建、全員共享的城市長效管理機制。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