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兩當訊(通訊員:張云霞)23人的核酸檢測隊伍、3000份標本、3萬人次的核酸樣本日檢測量、每天奮戰到凌晨……這是兩當縣疾控中心檢驗師馮濤在甘南州的抗疫節奏。
作為一名核酸檢驗師,他是病毒的“狙擊手”,是“緝毒員”,雖然沒有直面患者,卻與病毒正面交鋒,危險程度堪比“刀尖上行走”。
(圖為馮濤在實驗室工作 兩當縣疾控中心供圖)
要避免被感染,必須全副武裝,做好三級生物安全防護。穿戴好防護服、護目鏡、N95口罩、雙層防護手套,在密不透風的實驗室內,馮濤將自己“釘”在了崗位上,每天與病毒“共舞”、近身搏斗,同時間賽跑。樣本接收、排號、核酸提取、熒光擴增、結果反饋、實驗室消殺、醫療廢物處置……只想“快一點,再快一點!”早一分鐘檢驗,就能快一分鐘減少疫情傳播的可能。
眼睛被霧氣蒙住,等一會兒再繼續操作;頸椎疼得受不了時,轉轉脖子繼續堅持;二三十度的天氣,防護服里汗如雨下,自嘲當做減肥……
然后這些,在馮濤眼里,都不算什么,讓他難受至極的,是去甘南之后第一次執行任務時,“憋尿憋到懷疑人生”的尷尬。因為多喝了一杯水,在實驗室足足待了4小時,中途沒有上廁所——因為舍不得多用一套防護服。那天馮濤出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尿不濕穿上。
他說:“尿不濕”穿在了里面,但我依舊是超人!
如果說檢驗師是“狙擊手”,那么流調隊員就是“偵察兵”,就是“福爾摩斯”。
距甘南100公里外的臨夏,馮宇馨正在一邊核實、查驗、追蹤、調查,還原事件的過程,一邊參與開展病例、密切接觸者、密接的密接、一般接觸者、重點人群的判定,劃定污染區域,指導開展疫情管控措施、場所消殺。
(圖左一為馮宇馨 兩當縣疾控中心供圖)
“作為傳染病防控的關鍵環節,流調相當于‘破案’,漏掉任何一個人、一段行程,就等于埋下一顆疫情暴發的‘定時炸彈’。所以我們必須耐心細致、抽絲剝繭,用最快的速度精準地撥開迷霧,找出真相。”馮宇馨這樣形容流調工作。
疫情防控,從來都是與時間的競速,而流調工作,更是!
2小時內到達現場,4小時內完成流行病學核心信息調查,24小時內完成流行病學調查報告以及感染者居住場所、工作場所、行動軌跡、家庭成員關系等具體情況調查……
“我們必須抓住應急處置黃金24小時,高效精準開展流調,以最快速度找到風險點。這是我們的工作,也是使命!”馮宇馨說。
一個接一個的電話打出去,說得口干舌燥,來不及喝一口水;一個又一個的監控調出來,看得頭暈眼花,不放過一處蛛絲馬跡;面對錯綜復雜的人員軌跡,哪些是密接,哪些是次密接,哪些可能有風險,他們反復推演、研判……常常一個對象的流調,就需要花費他們幾十分鐘甚至幾個小時的時間,記錄滿滿當當好幾頁紙。當被問及身體是否吃得消時,馮宇馨在電話中呵呵笑道:“還扛得住,畢竟年輕嘛。”
沒有人生而英勇,只是選擇無畏。與疫情的較量,不見硝煙,不聞槍鳴,但有生與死的真切考驗。聞令而動,逆行出征,兩當疾控人千里馳援甘南、臨夏,把初心寫在行動上,把使命落在崗位上,用實際行動踐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錚錚誓言。
記得有人寫過這樣一首詞:
一千萬百姓遭難,百余里電掣支援。
披甲再征戰。
白日一線流調,夜晚點燈溯源。
著銀甲詳詢軌跡,脫戰袍分析信息。
斬魔在朝夕。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