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武都訊(通訊員 張珂)遍地草木鮮,處處藥草香。武都區土地肥沃,光、熱、水、土資源得天獨厚,給中藥材的生長提高了良好的生長環境,是天然的“中藥材寶庫”。
近日,記者走進隆興鎮四房村百畝中藥材種植基地,空氣中彌漫著中藥材特有的香氣。放眼望去,成片的羌活、黨參長勢喜人、豐收在望。隆興鎮四房村村民孫根社有著豐富的種植經驗,在多種惠農政策的幫扶下,讓他在種植羌活、黨參等中藥材產業上信心十足,他說:“我以前在外面打工,這幾年自己家里種植中藥材的收入要比以前在外務工時收入高很多,還可以照料家里,干些其他農活。”
隆興鎮把中藥材產業作為帶領群眾邁向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堅持規模化發展,標準化種植,通過“龍頭企業+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由合作社統一收購中藥材交售于加工企業,將“種植戶”與“合作社”緊密結合在產業鏈上,有力地拓寬了群眾的增收渠道,也讓中藥材正真成為群眾致富的一項重要產業。
隆興鎮四房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孫忠慶說:“今后,我們將通過土壤改良,使中藥材的產量有所增加,再通過深加工向外推廣,使農戶的收入不斷提高。”
馬營的大黃品質優良,素有“藥材之鄉”的美譽。為了發展好中藥材產業,馬營鎮堅持“因地制宜、一村一品”的原則,按照“保品牌、調結構、強服務、促增收”的思路,在梁塄坎村和陳塄坎村之間打造了萬畝特色產業示范基地,種植了以當歸、黨參、大黃為主的中藥材。馬營鎮充分挖掘和發揮中藥材種植資源優勢,狠抓標準化種植基地建設、市場體系完善,依托中藥材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載體,不斷鞏固、提升產業發展成效,全力推動中藥材規模化、標準化、多元化、機械化種植。
又到了中藥材采挖的季節,也將是馬營鎮碌壩村村民陳文全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全家老少齊上陣,對采挖的中藥材進行粗加工,經過加工晾曬后,將被發往四川、福建等地。陳文全告訴記者:“快到挖中藥材的季節了,我們家里種植的中藥材,都是當年種當年收。現在藥材的價格也好,我們收來進行粗加工,然后賣給村里的合作社進行細加工。”
同時,隨著電商直播行業的發展,武都區中藥材產業發展也搭上了電商“快車”,不斷拓寬了營銷渠道,通過線上推廣、直播帶貨等方式,依托“云”資源帶火本土農特產品銷售,既帶動了鄉村、農戶、商戶、企業發展,也帶“活”了鄉村經濟,為助推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近年來,武都區堅持把中藥材產業當做特色優勢產業來抓,按照“社企聯建、基地示范、訂單產銷”的發展思路,立足全區產業布局和鄉村振興,緊緊圍繞“3+6”農業產業體系,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推進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計劃,在主產當歸、黨參、大黃、黃芪的高寒陰濕區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
據了解,今年全區新發展中藥材13.77萬畝,面積達到21.1萬畝。目前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9.6萬畝,剩余種植面積在9月底種植紅芪,可謂種下了“中藥材”,也開出了“致富方”。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