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武都訊(通訊員 張珂)武都區緊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這條主線,堅持系統謀劃、條塊結合、上下聯動、全域推進,著力打造新時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
聚焦頂層設計,集聚多元共治合力,提升基層治理“新效能”。強化黨建引領,始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政府、社會、個人協同發力。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主心骨”作用,把選好、找準社區黨組織帶頭人作為重要抓手,實行黨員量化積分管理制度,大力實施“兩強兩化”和帶頭人素質提升工程,目前社區黨組織書記平均年齡39.2歲、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達到80%,帶頭人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戰斗力顯著增強。強化社區與社會組織、社會慈善機構的互聯互動,不斷完善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多方培育社區社會組織580家,引導常態化參與社區基層治理工作,統籌發揮社會力量協同作用。把小區業委會選舉、物業服務作為解決突出問題的突破口,全區377個住宅小區全部成立業委會,讓小區業主充分參與小區建設,不斷激發社區群眾參與治理的內生動力。
聚焦創新為民,優化社區服務格局, 鞏固基層治理“主陣地”。立足服務居民、造福居民的出發點、落腳點,不斷滿足社區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把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納入城市公益性服務設施建設規劃,按照每百戶不少于30平方米的要求科學選址、合理布局,整合資金1500多萬元,新建社區黨群服務中心6個、改造提升45個,構建起布局合理、覆蓋廣泛的黨群服務中心體系。結合隴南民事直說“1234工作法”,創新開展“逢四說事”活動,55個社區持續深化一線工作法,變“被動等待”為“主動出擊”,每周四社區黨員群眾齊聚一堂、共商社區治理之策,現場辦公、現場協商解決有關問題。目前,各社區通過隴南民事直說“1234”工作法和“逢四說事”活動解決了小區綠化、公共設施維護、道路破損等問題2700多個,社區環境明顯改觀,居民幸福指數顯著提升。
聚焦共駐共建,健全完善工作機制,激活基層治理“一池水”。健全完善社區“大黨委”工作機制,吸收200多名駐區單位、“兩新”領域黨組織負責人兼任委員,示范帶動轄區黨組織積極參與社區事務。堅持每季度召開1次“大黨委”聯席會議,定期研究解決社區建設、服務群眾等重要問題。持續深入開展“雙報到”活動,6800余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200多個駐區單位與社區開展共駐共建,對接細化資源、需求、項目“三張清單”,健全組織聯動、黨建聯抓、黨員聯管、活動聯辦、資源聯用、服務聯做“六聯機制”。社區黨組織每年與駐區單位簽訂《共駐共建協議書》,明確共駐共建具體事項,推動共駐共建由“感情化”維系變為“契約化”管理。目前,已開展健康義診、愛心救助、助老撫幼等服務活動500多場次,社區治理從“獨唱”變成 “大合唱”。
聚焦精準精細,提升智慧治理能力,構筑基層治理“防火墻”。大力推行網格黨建,各社區根據黨員分布、居民數量、樓座劃分等情況,設立網格黨支部55個、網格黨小組102個,實現個個網格建組織,個個網格有黨員,形成“社區大黨委—網格黨支部—黨員中心戶(黨小組)”的社區組織鏈條。充分發揮大數據平臺作用,統籌城區“雪亮”“天網”以及小區物業監控等社會監控資源,建成集高清視頻巡邏系統、無線對講調度管理系統、數字化監督平臺為一體的網格化管理中心,社區治理的精度和城市運行效率顯著提升。以城市管理智能化為牽引,推行“互聯網+智慧警務”工作模式,著力創建“智慧安防小區”,在江北街道龍吟水郡建成智慧小區,長安豪庭、兆慶家園等人口集中的20個居民小區安裝人臉識別門禁、一鍵報警、小區周界報警、高空拋物監測預警、單元門禁、車輛管理等智能化設施,有效提升了小區治安防控能力。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