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大地,萬物復蘇,又是一年吃野菜的最佳時節。在“天然野菜熱”的潮流中,人們崇尚“回歸自然、返璞歸真”。而“烏龍頭”作為一種無污染的純天然綠色產品,近年來日益受到人們青睞,成為人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
5月4日,宕昌縣何家堡鄉缸溝村烏龍頭采摘園正式開園,吸引城郊區廣大美食愛好者前來踏青旅游,觀光采摘,親身感受親近大自然的魅力,享受春日舌尖上的美味。
烏龍頭栽植成本低,作務簡單,適應性廣,經濟效益好,市場需求大,是一個投資小、見效快、效益高的“短平快”產業,是山區群眾的“鐵桿莊稼”,更是
發展特色產業帶動就業、增加經濟收入,促進共同富裕的一條好路子。
“以前農戶家里只種植小麥、洋芋,每畝除去肥料、籽種和人工,收入非常低。現在鄉上引導群眾種植山野菜烏龍頭,盛產期畝均最低產量200至300斤,按今年市場價每斤20元銷售,畝均最低收益4000至5000元。烏龍頭是一年栽種、兩年采摘、三年豐產,經濟效益十分可觀。”村干部馬小強說。
產業興則鄉村興。何家堡鄉立足地域資源優勢,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因村施策推進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立足田園風光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斌能產業振興,缸溝村結合自然氣候條件及林果主導產業發展實際,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經濟引導、兼顧生態”的發展原則,采取“黨支部 合作社 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大力推廣生態經濟兼用特色樹種烏龍頭種植,充分發揮烏龍頭在產業振興中的特殊優勢,由村“兩委”干部牽頭成立了何家堡鄉缸溝村山野菜農民專業合作社,打造烏龍頭種植基地100畝,22200株,并通過土地流轉、撂荒整治、就地務工等方式,大力發展林果產業,壯大集體經濟。下一步,何家堡鄉黨建引領,科學調整產業結構,綜合當地土壤、地勢、氣候等實際情況,實施缺溝村“百畝烏龍頭林”種植項目,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充分利用農村剩余勞動力及荒山荒坡土地資源,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長遠目的。
劉國慶 宕昌縣委宣傳部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