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兩當訊 (供稿人:王雪梅)這里是左家的一片沃土。六月的大莊村,生機勃勃的綠色染透了這里的田園。田野里,蜿蜒交錯的田埂,勾畫出一根根優美的線條,溫馨愜意的田園生活,呈現出一幅幅幸福美好的畫面。勞動人民用勤勞的雙手,在這希望的田野上描繪著綠色的詩行和希望的遠方。
大莊村,居高遠眺,山清水秀,田疇披綠,薄霧繚繞;走進村內,平坦筆直的水泥路,整齊有序的房屋,與田園風光相映成趣,坐在文化長廊下與老人聊天、與小孩逗趣,晚上信步于熱鬧的文化廣場,一派鄉村淡然淳樸的韻味,美麗鄉村振興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扮靚環境,擦亮“詩畫”底色。
“現在的生活真的太好了,近年來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出個村都不方便,家門口都是泥巴路,現在水泥路通到家家戶戶門口,告別了過去一腳泥的日子!”大莊村村民周建榮在描繪村里最近十幾年發生的變化時感嘆萬分,日新月異的生活,讓他也有了更多更美好的期盼。
大莊村屬于脫貧村,以前交通很不便利,群眾出行都要繞行或穿河而過,基礎設施相對落后。改善民生,改變面貌,成了當時左家鄉所有干部共同奮斗的目標。近年來,大莊村以“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民生工作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為工作重心,各類民生項目悄然鋪開……
2019年,大莊村大橋正式修建;
2021年,大莊村黨群服務中心完成修繕;
2022年,大莊村修建1處菌業文化交流中心和停車場;
2023年,大莊村實施鄉村振興示范村項目,對村內莊內房屋進行粉刷,道路拓寬硬化,清理排水渠,加固護村河堤,對道路兩旁宜綠空地進行整體綠化美化......
砥礪奮進,大莊村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時代同頻共振。左家鄉充分利用自己獨特的地理優勢和自然資源,全力將大莊村打造成產業示范村和生態宜居村。這些年,大莊村抓牢人居環境整治的突破口,堅持鄉村布局合理化、設施規范化、風貌特色化、管護制度化的工作目標,以改善基礎設施、整治村莊環境、完善公共服務等為切入點,全面改善村容村貌,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宜居村莊。
產業興旺,彰顯富民特色。
“村里有了企業方便多了,我不用外出務工,在家門口就可以掙錢,還可以照顧家里的老人!”在黃波菌業公司務工的楊五香滿臉幸福的說道。
產業興則農業興,農業興則鄉村興。近年來,大莊村做強食用菌主導產業和多元富民產業,打好組合拳、畫好同心圓,走出了一條農業提質增效、農村繁榮發展、農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目前,全村有黃波菌業產業園、智農食用菌產業園、太平場食用菌產業園,打造了“食用菌產業發展片區”。今年全村發展栽培香菇、平菇、木耳等食用菌350萬袋,發展核桃樹6.2萬株、花椒樹5.8萬株。因地制宜發展架豆600畝、養殖中蜂500余箱,種植中藥材400多畝。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如今大莊村因地制宜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富民產業呈現出品種多樣、類型豐富、齊頭并進的良好格局。說起現在的美好生活,村民們個個笑逐顏開。大家說,以前一年到頭,全指望一地莊稼養家糊口,現在可不一樣了,特色產業“百花齊放”,生活就如那芝麻開花節節高哇。
鄉村治理,增添服務亮色。
晴空萬里,碧空如洗。走進大莊村文化廣場,一幅環境優美、和諧幸福的美麗鄉村畫卷映入眼簾。一座座精致整潔的農家小院,與干凈平整的道路相互映襯,一陣陣歡聲笑語,與幸福美好的生活相互交融,一張張祥和的畫面讓人駐足流連。
“以前有什么困難,得去村上或鄉上反映,現在鄉村干部經常到家里來,問我身體狀況,有困難老伴打個電話,就能在家門口解決,不用自己跑來跑去的!”提起這些年大莊村的工作,家住大莊村的楊進勤連連點贊。
近年來,大莊村結合“民事直說”平臺,強化黨建引領,賦能基層治理,全面推行網格化管理和精細化服務,建立四級管理服務網格,選配網格長3名,網格員30名,廣泛開展產業發展、環境衛生整治、安全生產、矛盾糾紛排查、先進典型評選、文明新風宣傳等“黨建+優質服務”活動,積極開展“最美家庭”“最美庭院”“產業示范戶”“好媳婦、好婆婆”等評選表彰,不斷凝聚網格“微力量”和文明新風,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米”難題,不斷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不斷改善了民生福祉。
為全村群眾謀幸福,是大莊村不變的初心。大莊村將繼續秉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繼續補短板、強弱項、優特色,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壯大村集體經濟,力爭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一心、兩廊、四區”發展路徑,將其打造成“村和宜居、家和業興、人和益壽”的鄉村振興示范村。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