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康縣訊 地處康縣西南部的豆壩鎮被群山環抱,蕎麥產業的發展和興起,為當地鋪就了一條獨特的致富之路。
時下,在康縣豆壩鎮田疇隨處可見蕎麥的影子,最具規模的是楊李村、劉壩村一帶,上千畝的蕎麥連成一片,極目遠眺,只見蕎麥田地四處延伸,滿坡滿嶺燦若織錦,成為當地一道亮麗的風景。
“蕎麥是個有發展前景的產業,十多年前,一斤玉米換兩斤蕎麥,現在,一斤蕎麥換兩斤玉米。我以前是種土豆、玉米的,現在改為種蕎麥,感覺非常省心省力。”該鎮楊李村村民杜長英指著她種植的50多畝蕎麥說到。誰能想到,曾經在山里老百姓眼中不值錢的蕎麥,如今搖身一變,成了鄉親們眼中的“黃金米”。
據了解,去年以來,康縣豆壩鎮將撂荒地整治與特色產業種植有機結合,依托當地污染少、空氣清新、水質良好等自然優勢,大力發展苦蕎種植,將撂荒地變成了增收的“希望田”。今年5月隨著豆壩片區產業聯盟的成立,豆壩鎮進一步擴大蕎麥種植面積,已形成集種植、科技、品牌、加工“四位一體”的蕎麥產業鏈條,初步打造出了無公害、綠色、有機的蕎麥品牌,讓蕎麥產業鏈的發展步入了“快車道”。
“我們鼓勵村支部書記及合作社負責人先行先試,帶領群眾進行分散種植,大力實施‘基地品牌化、產品品牌化’的構想,讓小雜糧產業發展的路子越走越寬、支撐力量越來越強。今年全鎮種植蕎麥2600多畝,預計總產量可達到80萬斤,按市場價3元一斤計算,可實現產值240萬元。”該鎮紀委書記成誠說。
苦蕎,是藥食同源的功能性雜糧,營養豐富,保健功能強,契合現代生活綠色健康的觀念。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都證實,苦蕎麥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尿糖、防便秘等功效,被權威專家稱為“三降食品”,還被聯合國譽為21世紀人類理想的功能性食物資源。
就如何打好養生牌,延伸產業鏈,圍繞蕎麥的營養保健功能寫好文章,康縣豆壩鎮在原有工作思路的基礎上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經營”的目標,積極引導農民科學化、規模化種植,大力推進精深加工,不斷創優品牌,先后推出了蕎麥面粉、蕎麥面、苦蕎茶等產品。
“我們豆壩鎮蕎麥產業現已成為強村富民的主導產業之一,剛剛上新的苦蕎茶我們準備分別在商超和電商采用傳統渠道+現代渠道的方式來進行銷售。同時,打造蕎麥花海,進一步帶動產業發展,促進農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跑出共同富裕的加速度”豆壩鎮黨委書記冉小龍說,“接下來,我們會繼續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做好蕎麥產品的統一收購、加工和銷售等‘后半篇’文章。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做好有機農產品認證工作,通過參加農產品展銷會、豐收節和旅游節慶等活動,提升豆壩蕎麥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讓蕎麥成為豆壩鎮、乃至康縣的一張閃亮名片。”(焦楊紅 李 蓉)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