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崇信訊(通訊員:吳健輝)崇信縣落實中央關于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的部署要求,立足地域文化特質,賡續崇文重教的歷史文脈,創新打造覆蓋全域的公共閱讀空間,用滿城書香浸潤城市文明。
注重傳承文脈,錨定文化空間建設定位。“起初,每逢假日期間,我只能去縣圖書館看書,沒想到如今單位也有了閱覽室,讀書非常方便。”李曉明贊嘆說,有別于傳統的圖書館、閱讀室的嚴肅沉悶,這里環境好、氛圍濃,讀書賞景兩相宜。
“家門口”的書屋總面積350平方米,藏書5500余冊,24小時免費開放,極大地滿足了職工學習充電的精神需求。
鞫溪社區是崇信縣2024年新成立的一個社區。成立初期,社區就聚焦打通居民閱讀服務“最后一公里”,多渠道拓展閱讀陣地,在芮溪文園小區分類設置了16個掃碼閱讀牌、24個圖書二維碼,居民可通過手機掃碼免費閱讀相關書籍。同時,創新打造詩詞文化長廊,張貼20多首勵志讀書燈帶詩詞,將傳統文化與現代閱讀方式相結合,積極培育“悅讀四季·書香鞫溪”書香小區品牌,讓社區居民感受書香小區的多元化服務,讓閱讀成為城市生長力量。
推廣全民閱讀,離不開閱讀陣地的有力支撐。近年來,崇信縣持續推進閱讀服務空間和陣地提質擴容,全覆蓋推行“閱讀+”模式,整合鄉鎮部門、群團組織、駐地企業、社團協會等各方面資源力量,建成圖書分館、讀者書房20個,配備圖書自助借還機、少兒繪本故事機等閱讀設備,總分館實現圖書通借通還。依托農家書屋建成城鄉全覆蓋的基層閱讀點132個,建成“書香驛站”5個,新建職工書屋、讀書角等閱讀微空間26個,在全市率先推行書箱漂流,建立漂流站點36個,公共閱讀場館(所)可供群眾閱讀圖書達到80余萬冊,數字圖書資源總量達到300萬冊,創新建成數字圖書館和VR、人工智能網上圖書館,豐富讀書場景,滿足群眾閱讀需求。
二是注重創新模式,構建滿城書香生態體系。閱讀場館建好了,就得“用”起來,如何吸引更多的城鄉居民走進書屋、靜下心來愛上閱讀?為此,崇信縣深諳群眾閱讀需求、延伸服務觸角,結合“書香崇信”“新時代鄉村閱讀季”和“4·23”世界讀書日等,舉辦“公共圖書館服務宣傳周”“書香校園讀書月”系列閱讀活動和傳統文化傳承、非遺制作、閱讀手記征文等活動450多場次,吸引了超2萬人參與。同時,堅持線上線下同頻共振,聚焦傳統節日、重大節慶等時間節點,開展“紅色故事會”“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親子悅讀”等主題閱讀、親子共讀和數字閱讀推廣活動200余場。為實現閱讀輕量化,該縣探索“互聯網+閱讀”模式,打造“云端讀書會”“閱讀·悅讀”等線上閱讀推廣活動,覆蓋人群近3萬人次。
三是注重以文化人,涵養城市文明精神氣質。只有滿足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需求的居民的閱讀需求,才能讓全民閱讀工作不落窠臼,不流于形式。崇信縣聚焦閱讀服務隊伍建設,逐步推行“全民閱讀+志愿服務”體系,招募170名鄉村教師、大學生成為閱讀推廣志愿者,參與到閱讀推廣行動中來。
為推動全民閱讀向“一老一小”覆蓋,崇信縣開展“愛心崇信·結對關愛”特色服務,舉辦“銀齡悅讀”“暑托無憂”等活動,組織志愿者為留守兒童、老年人提供送書進家、上門伴讀、講解故事、輔導課業等個性化閱讀服務。同時,積極探索“閱讀+”服務品牌,推行圖書互換共享模式,創新開展“書箱漂流”活動,在學校、社區、村莊建立圖書漂流站點,將“圖書漂流”與公益活動深度融合,實現知識與文明“雙流動”。
從校園課堂到城市書房,從實體書店到鄉村閱覽室,閱讀已成為崇信縣廣大市民觸手可及的精神給養。當越來越多的人愛上閱讀,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也將隨之提升。下一步,崇信縣將全民閱讀與城市文明建設深度融合,以“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文明市民塑造“城有書香品自高”的文明城市。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