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看點】陽光棚改暖民心——合水縣大力推進棚改工作紀實)
合水縣棚改小區 記者徐俊勇
初春的慶陽市合水縣,風和日麗,氣候宜人。
3月13日上午11時許,居住在合水縣榮發花園的居民朱小偉剛剛打完羽毛球回到家中。他邊洗臉邊高興地說,自從住進寬敞整潔的小區后,不但有了活動場所,還認識了好幾名球友。
據介紹,2014年至2017年,合水縣實施城鎮棚戶區改造項目共23個,改造總戶數4119戶,朱小偉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
住有所居、安居宜居是千萬家庭的夢想,尤其是住在棚戶區的居民,更希望改變居住環境。合水縣按照“居民住房條件明顯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水平不斷提高”的總目標,實施陽光棚改,普惠廣大群眾。2017年,合水縣棚改工作得到了省住建廳的高度評價,作為經驗進行推廣。
棚改戶圓了樓房夢
“我是2016年搬來的,三室一廳的樓房既寬敞又明亮,一家三口生活得其樂融融。”圓了樓房夢的朱小偉高興地告訴記者。
據了解,朱小偉以前居住在合水縣新民西路的一個小巷道內,三間房子均為上世紀90年代初建的,夏天漏雨,冬天漏風,尤其是下雨后小巷道路泥濘不堪。棚戶區改造工作開展后,與朱小偉一起居住在這個片區的332戶人家,全部搬遷進了水電暖齊全的樓房。
搬離棚戶區,住進樓房,過上有品質的生活,也是棚改戶李明多年的夢想。李明以前居住在合水縣環城西路片區的小巷道內,破舊的四合院很潮濕,距離主馬路很遠,買輛汽車也不能開到家門口。如今李明住進了民樂苑小區,買的車也能安安穩穩停放在小區。
據介紹,實施舊城與棚戶區改造,是合水縣“十三五”規劃確定的重點工程,棚改工作開展以來,合水縣將棚戶區改造作為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改善人居環境的重大民生工程來抓。從2014年至2017年,該縣城鎮棚戶區改造占地面積2000余畝,總建筑面積51.38萬平方米,總投資26.35億元。通過棚戶區改造工程,已住進樓房的居民,不但享受著便捷的交通、種類齊全的購物場所,而且附近都有學校,孩子上學更方便了。
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為了讓一些還沒有進行棚改的住戶能更快地享受到國家的好政策,根據《關于做好棚戶區調查摸底和2018-2020年改造計劃的通知》要求,2018年至2020年,合水縣將再計劃投資18.47億元,改造片區21個,改造戶數2888戶,占地面積900余畝,改造建筑面積29.56萬平方米。
打造優良的宜居環境
合水縣地處隴東高原溝壑地帶,境內山川塬壑相間,縣城呈南北走向,帶狀不規則分布,南北長11公里,東西最寬處1500米,最窄處僅有380米。上世紀80年代縣城雖進行過規劃設計,但受歷史條件制約,建設嚴重滯后,上世紀80年代建造的安架房或土窯洞構成的棚戶區成片分布,約有7000多戶3萬余人居住,而這些住戶占到了縣城居民總戶數的60%,棚戶區面積占到了縣城總面積的80%。棚戶區居民長期生活在房屋逼仄低矮、交通擁擠不堪、基礎設施不全、環境臟亂差、安全隱患大的棚戶區中,不僅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也制約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
鑒于此,合水縣按照“科學規劃、分步實施”的改造思路,本著“50年不落后”的原則,委托全國知名規劃設計單位高標準完成了縣城中心城區控制性總體詳細規劃、舊城改造修建性規劃等8個專項規劃和太白、何家畔等5個建制鎮的棚戶區改造規劃。多次征求社會各界及專家、群眾意見建議,確保規劃既符合群眾習俗和縣域特色風貌,又體現超前性、科學性,實施棚戶區改造配套基礎設施項目,科學編制了濕地公園建設、地下綜合管廊等10個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設計。
讓所有符合棚改政策的居民宜居樂業,幸福生活,是合水縣棚改工作的宗旨。“規劃后的合水縣城將以扮靚西華主街‘一個區域軸心’為重點,建設縣城東西‘兩條綠廊景觀’,密織西華街、環城東路、環城西路‘三縱多橫路網’,打造以自南向北生態休閑區、工業集中區、公共服務區、舊城商貿區、政務文化區‘五大重點區塊’為重點的舊城改造。”合水縣棚改辦主任楊彥喜介紹。
將惠民利民的好事辦好
在合水縣城的棚戶區改造片區內,不分時段、不論上下班,都能見到縣棚改辦工作人員的身影。
趙文輝是合水縣西華池鎮的副鎮長,他是2015年被抽調到棚改辦工作的。三年來,他幾乎每天都要入戶宣傳、棚改政策。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西華池鎮何家坑片區入戶,和同事一起丈量棚改戶的舊房面積。
趙文輝說,這里許多住戶不是外出打工,就是將房子出租出去,入戶宣傳,登記丈量、協議簽訂都有很大難度,但經過他持續不斷打電話聯系,棚改工作進展得還算順利。
據了解,棚戶區工作開展以來,合水縣成立了由縣里主要領導任指揮長的棚改指揮部,具體負責棚戶區改造工作的組織實施、綜合調度。同時,廣泛征求意見,先后組織“兩代表一委員”、老干部和群眾代表等不同層次的人員召開聽證會。對形成的《合水縣舊城與棚戶區改造征收補償安置辦法》提交縣人大常委會進行審議,并以《政府令》的形式頒布實施。政策一出,合水縣明確規定,在征遷安置的所有環節、對征遷安置的所有對象,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另外,合水縣從鄉鎮、縣直單位抽調能力強、群眾工作經驗豐富的130多名干部,組建了征遷工作隊,有力地保障了棚改工作有序高效推進。
在棚戶區改造過程中,合水縣通過陽光征收,從源頭上遏制“吃拿卡要”等腐敗現象發生。在補償兌現環節,及時將每家每戶的搬遷補償款數目予以公示,給棚改戶吃了“定心丸”。
另外,合水縣棚改辦還對棚改工作的信息資料、過程影像、協議檔案等進行收集整理,實現對棚改工作線上和線下的雙線管理,并建立棚改在線監測平臺,實現了對棚改進度的遠程監控,還將所有被征遷戶的丈量、補償、協議、獎勵、搬遷等信息錄入面向社會的棚改查詢系統,群眾可以隨時調取查閱,給群眾提供便民服務的同時,接受群眾監督。(來源:甘肅日報 記者:徐俊勇)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