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澤縣婦計中心致力于女性盆底肌健康,是您產后康復最佳選擇!
【婦產科普】產后堅持鍛煉,為啥肚皮還是“松松垮垮”的?
“醫生,我從生完寶寶每天都做仰臥起坐,為啥肚皮還是松松垮垮?”
正常未分離的腹直肌是維持人體良好核心穩定性的其中一部分,能夠保護腹腔臟器,維持腹內壓,主要參與完成排便、分娩、嘔吐和咳嗽等生理功能。懷孕期間,隨著胎寶寶的增大,子宮也越來越大,不斷增大的子宮會漸漸將腹的腹肌橫向拉長形成空隙,這個空隙一般在產后6-8周后會自我修復關閉。
當孕媽媽孕前缺乏鍛煉、腹部肌肉力量薄弱、孕期體重增長過大,或者巨大兒、雙胞胎、羊水過多、多次妊娠等情況,產后腹部肌肉松弛,腹壁緊張度下降,但又不能很快恢復到原有的位置和形態,多余的贅肉就會在腹部堆積突起。
腹白線被拉伸和變薄,使原本平行并列的兩條腹直肌從腹白線處的位置分開,此種現象稱之為腹直肌分離。
腹直肌分離是孕期以及產后的常見并發癥之一,最早可在孕14周左右出現,并逐漸加重直至分娩。無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離。
由于診斷的時間不同,文獻所報道的腹直肌分離的發病率也有所差異。孕晚期約有66%-100%的孕媽媽被診斷為腹直肌分離;產后約53%的媽媽發生了腹直肌分離。
孕期隨著寶寶不斷的增大,骨盆周圍的組織和韌帶受到孕激素的影響,導致周圍的關節韌帶松弛,使整個核心肌群不穩定,從而使肌肉與骨骼功能失調,產后會產生一系列對身體的影響。
腹直肌分離程度越大,腰腹部肌肉就越薄弱,對軀干的承托力就越小,后背部肌肉的負擔就越大,所以容易出現腰背痛。腹直肌分離可能使內部臟器下移,如胃下垂,出現惡心、嘔吐、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統癥狀,最為嚴重的會導致疝氣及器官移位。腹直肌分離,會使產后媽媽的肚子持續松垮,身材走樣,影響自信心。
正常情況下,人體雙側腹直肌距離應<2 cm。那么美媽們該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存在腹直肌分離呢?
1、平躺仰臥,屈膝,露出腹部;
2、左手在頭后支撐,右手食指和中指,垂直探入腹部,身體放松;
3、上身抬起,感覺到兩側腹肌向中間擠壓手指,如果感覺不到擠壓,那么就把手指向兩邊。挪動,直到找到緊張的肌肉。測量兩側肌肉的距離;
4、自我診斷:兩側肌肉的距離2cm以內屬于正常;距離2-3cm之間,不可進行軀干彎曲和扭轉的負重練習;大于3cm屬于較嚴重的腹直肌分離,建議就醫。
自測發現存在腹直肌分離美媽們也不要過度擔心,由于懷孕而導致腹直肌分離很常見,一般產后6-8周,分離的腹直肌就會逐漸愈合恢復。所以產后42天應該檢查腹直肌分離的程度,如果分離程度較為嚴重的(>3 cm),可能直到產后半年甚至1年腹直肌都沒有完全愈合,應該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鍛煉或者治療。
這里有一點特別需要注意:在產后42天內,腹直肌還沒有完全愈合時,千萬不能做很多組卷腹、軀干扭轉等動作,這樣不僅對腹直肌愈合沒有幫助,甚至會加重腹直肌的分離。雖然仰臥起坐是鍛練腹肌的好方法,但是如果已經存在腹直肌分離了,仰臥起坐只會加重病情。
腹直肌分離的修復以非手術方式為主, 包括:自主訓練、糾正姿勢、背部護理、外部支持及有氧運動等。其中外部支持是指使用繃帶或穿緊身衣,但一定要在評估盆底功能良好的情況下才可以采用,否則會加重盆底肌肉的壓力,甚至導致盆腔器官的脫垂。
要預防腹直肌分離,最好從備孕期就開始有針對性加強腹肌力量,避免不正確的姿勢,維持正確的姿勢,建立腹部肌肉的彈性。可以每天在家自行站姿收腹、跪姿收腹、跪姿伸腿、仰臥抬腿、仰臥蹬腿、平板支撐等,最好孕期也要堅持練習,才能讓產后盡快恢復好身材。 (劉婷婷)
陽光一個媽媽,幸福一個家。為了您的健康與美麗,女性朋友們一定要關注產后康復、盆底康復。臨澤縣婦計中心一定讓您美麗如初!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