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旅游頻道 > 出游寶典 > 旅游線路

和政縣--臨夏市和政縣名勝古跡

時間:2015-11-26 10:15:44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教育

2014年和政縣建設投資1185萬元甘溝門小學、王泉小學等3所薄弱學校改造和梁家寺、甘溝門等2所幼兒園;開工建設投資1010萬元的三合鎮中心幼兒園等4所幼兒園、三坪小學等10所學校校舍改擴建及維修項目;免除高中學生學雜費和課本費145萬元,落實班主任補助和邊遠山區教師補助144.6萬元、幼兒保教費和課本費205萬元、中小學生營養餐專項資金615萬元。

社會保障

和政縣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覆全面,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現了縣、鄉、村全覆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強,基層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益性管理體制,形成良性運行機制。

2011年和政縣新農合人均籌資標準己達到230元(年),其中各級財政補助200元(年),農民個人籌資30元(年)。已有16.44萬農民參加了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7.7%。各級報銷比在原來基礎上均提高10%,封頂線分別為50000元、30000元、20000元、6000元,最高封頂線由原來的30000元提高到50000元。政策補償比達到75%,實際補償比達到65.8%。全縣所有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均開展門診統籌工作,覆蓋率達100%。

衛生

和政縣主要醫療單位有:和政縣人民醫院、和政縣婦幼保健站、和政縣城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截至2011年,共為23.36萬人次參合農民報銷住院和門診費用2371.36萬元,其中報銷門診病人22萬人次,報銷金額365.39萬元,報銷住院病人1.23萬人次,報銷金額1955萬元,全縣鄉、村兩級醫療機構門診病人全部按80%的比例進行了補償。和政縣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01%;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02%;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9%;生育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1%;大病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860人。

歷史文化

半草嶺與"六月黃會"

半草嶺,位于羅家集鄉和買家集鄉交接之山巔。山頂寬闊平坦,山腰楊樹成林,谷狹如倉,它的半山是草坡,半山是楊樹及灌木林,故名半草嶺。

每年六月二十三至二十四,半草嶺舉辦六月黃會。歷史上這里的群眾為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每年三月打青苗醮,六月二十三在半草嶺舉行祈神保佑莊稼成熟的佛事活動和民間藝術活動。六月黃會由此得名。

六月黃會于六月十五從各廟拉開序幕,當地稱為"開衙"。這天開啟廟門,在附近選一場地,豎起萬民傘(此傘至今保存)插起旌幡,抬起神像,群眾焚香獻羊,后表演節目,這種節目內容為歷史典故,如漢朝的《昭君和番》,三國的《三英戰呂布》、《古城會》,還有《唐僧取經》、《笑和尚》等。表演時,劇中人物頭戴面具,身著戲劇服裝,手持道具,登場后簡單報名亮相,按故事情節進行表演,類似舞劇,但又夾雜小許道白和唱段。用民間器樂--鑼、鼓、鈸、釵和嗩吶烘托伴秦,形式多樣、表演獨特。

六月黃會的高潮是二十三、四兩天,群眾分別抬神巡山,前有法師打醮開路,傍有萬民傘和各色旗幟呼擁,后有鑼鼓嗩吶秦樂,還伴隨著成百"還愿"的馬匹,民間說法是:這些馬將"得到神的保佑",故清水沐浴,柏香熏烘,毛拴些黃表紙,跟著游山,以示答謝。

和政秧歌

在和政縣,每年的農歷正月,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漢族群眾便自發組織起來,以流傳至今的民間傳統藝術形式--玩秧歌來歡度春節。

和政秧歌內容豐富。有著六大新郎的低蹺和臘花姐高蹺,旱船、太平鼓、揮龍、舞獅、耍牛、跑驢等眾多角色的民間藝術形式。

太平鼓

太平鼓,俗稱小鼓,表演者20~40人不等,身著紅或黃或綠或蘭或黑服飾,肩跨繪有太極圖案的小鼓,兩手各持1支鼓槌,在小鑼、大鈸穿插協秦的導引下,按節拍,有韻律的分別向左右、上下、前后輪鼓面,鼓聲緊湊震耳欲聾。動作、隊形變化多端,民間俗稱上打雪花蓋頂,下打古樹盤根。太平鼓以聲聲賀太平,陣陣顯吉祥受到群眾的喜愛。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