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期的畫壇,除了最活躍的吳門畫派和浙派之外,在南京還出現了一些獨具風格的文人畫家。他們個個能詩、能文、擅書、擅畫,且性情開朗,豪放不羈,杜堇就是其中一位。杜堇的人物畫宗法李公麟,筆法精勁流暢,別具秀逸之態。其人物畫大都表現古代傳說故事或逸聞趣事,并以山水及園林景致為襯景,有的還題詩作賦,顯示著文人畫的格調。
杜堇,明代畫家,活動于15世紀至16世紀初。原姓陸,字懼男,號檉居、古狂、青霞亭長,江蘇丹徒(今江蘇鎮江)人。明憲宗成化(1465年至1487年)中試進士不第,絕意進取。工詩文,通六書,善繪事。界畫樓 臺嚴整有法;人物亦是白描能手。
《玩古圖》為杜堇工筆人物畫的代表作,絹本設色,縱126.1厘米,橫187厘米,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此畫反映了明代中晚期文人士大夫賞玩品鑒古書畫器物的風尚。畫中描繪濱水庭園一角,兩名士人在碩大屏風前賞鑒長案上的鼎彝古物,前方女童持扇撲蝶,另有侍童攜來畫軸和圍棋盤,將要朝后方解開琴套、準備香具的仕女走去。畫中家具器物雅致華麗,說明了主人的財富與品位,然此非杜堇意欲表現的重點。他在畫上五行雅秀的款識:“玩古乃常,博之志大。尚象制名,禮樂所在。日無禮樂,人反塊然。作之正之,吾有待焉。”署名“檉居杜堇”。署名之后又有補款:“束冕徵玩古圖”,并題:“予則似求形外,意托言表,觀者鑒之!贝水嬛黝}除了鑒賞古器之外,還描繪了琴、棋、書、畫等文人的游藝生活!锻婀艌D》畫風秀雅古樸,饒有南宋院體余韻。
杜堇認為若發揮“博古”的精神,透過研究古物的形制名稱,理解尋索古代禮樂制度,便可將看似逸樂的耳目之玩,提升成如同孔子所言“好古敏求”的積極作為。畫中長須文士蹙眉審視的專注情態,及其主要的品鑒對象并非一般琴棋書畫,而是上溯三代的古青銅器,展現了杜堇寓教于畫的特別設計!锻婀艌D》為雙拼巨幅,原畫可能曾被裱裝成屏風形式,一如畫中所見的立屏。杜堇此工筆人物畫,對唐寅的中期風格深具影響。
《玩古圖》桌案上的器物琳瑯滿目,除了墨綠色的青銅器外,另有白色、淺綠色以及帶開片的瓷器、裝飾繁復紋樣的金器等。乍看之下,件件似乎皆有來歷。然而,若將器物、裝飾圖案的種類、紋飾的布局等細節與古器物圖譜或各朝傳世器比對,會發現杜堇所繪的器物,與夏商周三代,或是漢唐盛世的古器物有些類似,然細節處卻與古器物圖譜或各朝傳世器有異,總夾雜著說不清是什么時代風格的器物,故推測畫中器物形象是依后世所制的仿古器所繪,也可能是杜堇按照自己原本對這些器物的認識,再摻入若干想像而繪制的結果。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