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頻道 > 文學詩詞 > 經驗雜談

不明白潛規則,是要吃虧的 |吳思

時間:2017-10-18 21:13:14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編前話:近日重讀《潛規則》,才真正領悟何為“以史為鑒”,灑脫幽默的真實歷史行文中明明白白映照了當代的利害。“潛規則”這個詞,我估計每個中國人都明白,支配生活運行的常是這套規矩,而不是冠冕堂皇的正式制度,不懂這一點的人,難免吃虧。等到釘子碰多了,感覺到潛規則存在了,尊重這套不明說的規矩了,人也算成熟了、世故了。所以,與其說我們是在看歷史,不如說是在尋求治療,因為同是病人。

           1



張居正大概是明朝最能干的大臣了。他深知官場上的種種弊端和權謀,圓熟地游刃其間,居然憑一己之力完成了明朝的中興大業。如此高明的先生講述大官怕小吏的官場故事,必定大有深意,不可不聽。 

   

張居正說,軍隊將校升官,論功行賞,取決于戰場斬殺的首級。一顆一級,規定得清清楚楚。從前有個兵部(國防部)的小吏,故意把報告上的一字洗去,再填上一字,然后拿著報告讓兵部的官員看,說字有涂改,按規定必須嚴查。等到將校們的賄賂上來了,這位吏又說,字雖然有涂改,仔細檢查貼黃,發現原是一字,并無作弊。于是兵部官員也就不再追究。張居正問道:將校們是升是降,權力全在這個小吏的手里,你不賄賂他行嗎? 
   

這個故事有個時代背景:當時將校們很少有不冒功的。號稱斬首多少多少,其中多有假冒。追究起來,他們砍下來的很可能是當地老百姓的腦袋,所謂濫殺無辜。如果沒人較真,這些腦袋就是戰功,大家升官發財,萬事大吉。如果有人較真,這些腦袋就可能成為罪證,這幫將校罪過不小。所以,將校的命運確實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掌握在那位小吏的手里,盡管他的官未必及得上人家手下的一個排長。 

 


張居正總結說:人們怕那些吏,一定要賄賂那些吏,并不是指望從他們手里撈點好處,而是怕他們禍害自己。


合法地禍害別人的能力,乃是官吏們的看家本領。這是一門真正的藝術,種種資源和財富正要據此分肥并重新調整。 


2


明朝小說《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就講了一個縣太爺運用這種藝術剝刮財主的故事。故事說,武進縣一位叫陳定的富戶,有一妻一妾。妻姓巢,妾姓丁,兩個人鬧氣,巢氏嘔氣生病死了。鄰里幾個平日看著他家眼紅的好事之徒,便攛掇死者的兄弟告官,宣稱人死得不明不白,要敲陳定一筆。死者的兄弟很樂意跟著敲一筆,便和那幾個潑皮講好了,由他們出面,他躲在暗處作手腳,敲出錢來對半分。 
   

故事說:"武進縣知縣是個貪夫。其時正有個鄉親在這里打抽豐,未得打發。見這張首狀是關著人命,且曉得陳定名字,是個富家,要在他身上設處些,打發鄉親起身。立時準狀,僉牌來拿陳定到官,不由分說,監在獄中。" 
   

請注意這里的選擇空間:首先,這狀子是可準可不準的;其次,準了之后拿來問訊,對陳定的申辯也是可聽可不聽的。在這兩個具有合法選擇空間的關口,那位知縣全選擇了最具傷害性的一頭:"立時準狀、不由分說",而且誰也不能說他這樣做出了格。我是法學方面的外行,不知道應該如何稱呼這種合法傷害別人的選擇權,姑且稱之為"合法傷害權"。 
   

卻說陳定入了獄,趕緊托人把妻弟請來,讓他各方打點。破費了幾百兩銀子,各方都打點到了,特別是縣太爺的那位打秋風的老鄉滿意了,替陳定說了好話,果然就放了陳定。這次釋放更充分地體現了"合法傷害權"或者倒過來叫"合法恩惠權"的橡皮筋一般的特性。 
   

沒想到那位妻弟嫌自己賺得不足,又追上了那位知縣的老鄉,把賄賂他的四十兩銀子強討了回來。四十兩銀子折算為現在的人民幣,少說三四千,多說一兩萬,顯然也值得一追了。奈何他低估了合法傷害權的伸縮性。知縣聽說此事后,勃然大怒,出牌重新問案,并且以"私和人命"的罪狀捎上了陳定的妻弟。該妻弟立刻出逃。 
   

故事說,陳定和妾丁氏被重新拿到官后,"不由分說,先是一頓狠打,發下監中。"然后下令挖墓驗尸,要查查那位亡妻的死因到底是什么。同時召集當地各方人等,一邊驗尸,一邊調查了了解情況。"知縣是有了成心的,只要從重坐罪,先吩咐仵作(法醫)報傷要重。仵作揣摩了意旨,將無作有,多報的是拳毆腳踢致命傷痕。巢氏幼時喜吃甜物,面前的牙齒落了一個,也做了硬物打落之傷。竟把陳定問了斗毆殺人之律,妾丁氏威逼期親尊長致死之律,各問絞罪。陳定央了幾個分上來說,只是不聽。" 
   

這案子本來已經算完了,如今,知縣要報復,竟可以把兩個人重新問成死罪。可見一位知縣合法地禍害他人的能力有多么強。當時的人們對這種能力十分敬畏,把知縣稱為"滅門的知縣",又稱"破家縣令"。最后,這位知縣果然叫陳定破了家。丁氏見兩個人都活不成,干脆把罪過全攬在自己身上,寫了供狀,然后在獄中上吊自殺,這才了結了這樁案子。 


細品這個故事中的利害關系,我們發現當事雙方承擔的成本或風險極不對稱。 
   

武進知縣的所作所為都是在執法的旗號下進行的,只要他發句話,國家的暴力機器就按照他的意愿開動起來,并不用他個人破費一文錢。對付上邊的審核,他有法醫的證據的支持,應當說風險極小。他這種進退自如的處境,用古代民間諺語的話說,叫做"官斷十條路"——案情稍有模糊之處,官員的合法選擇就有十種之多。怎么斷都不算錯。與進退自如的知縣相反,陳定的小命卻完全捏在人家的手心里。他面臨著被絞死的風險。即使能僥幸保住性命,坐牢、喪妾、挨板子、耽誤生意,這些損失注定是逃不掉的。 
   

這就好比美國人面對伊拉克。美國有巡航導彈,能夠隨心所欲地炸人家的總統府或任何找得到的地方。你隨時隨地可以打人家,人家卻打不著你。這正是"利器"的妙用。掌握了這樣的利器,誰還敢惹你生氣?你又怎么能不牛氣沖天?中國民間有句老話,叫做"身懷利器,殺心自起"。在如此實力懸殊的戰爭中,自己最多不過蹭破點皮,俘獲的卻是眾多的金銀玉帛,這樣的仗自然就特別愛打,也特別能打。官吏們要頂住多打幾仗的誘惑,很有必要定力過人。 


 3


中國古代的史書上經常出現一個字:"賕"。《辭海》上的解釋是賄賂。其實無須解釋,大家一看便知道這個字是什么意思,以貝相求,不就是權錢交易嗎?   

 


揮動傷人的利器需要使用者心存惡意,這就需要克服良心的障礙。"賕"則替人免除了這些麻煩。只要你手中有了權,它就會主動找上門來,甜蜜蜜地膩上你,叫你在絕對不好意思翻臉的情境中繳械投降,放下武器,跟他們變成一撥的,團結起來一致對外。你無須任何惡意,甚至相反,拒絕這種賕,倒需要幾分惡意,需要翻臉不認人的勇氣和愣勁。因為賕通常是通過親戚朋友的路子找上門來的。你不僅要翻臉不認謙恭熱心的送禮人,還要翻臉不認你的親戚朋友。 
   

于是,貪贓枉法的成本又進一步降低了,拒絕賄賂的成本則進一步提高了。良心的障礙和禮節的訓練在此全面倒戈,反對他們本來應該維護的東西。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大多數人恐怕只有嘆一口氣,然后甜蜜蜜地,無可奈何地,半推半就地倒在美人的懷抱里。又一位清官從此消失。 


 


讀畢吳思寫著的史學經典,清朝陸隴的兩句感慨沖上腦際,他說,“本朝大弊,只三字,例、吏、利。”這個意思在吳思的書里也有了:壞的制度讓好人不敢行善,好的制度讓壞人不敢作惡。網友感慨:吳思最大的缺點就是看得太清楚。


所以“吳思系列”的編輯推薦語恰如其分:

黃仁宇把水燒到了80℃,吳思則把水燒到了100℃。潛規則、血酬定律、官家主義、元規則……一切由暴力最強者定奪。等看清了這些,讀歷史如庖丁解牛,目無全牛,全是關節,一刀下去,劃拉就開。所以從《潛規則》到《我想重新解釋歷史》,吳思的書甫一出版一直高居銷售榜首。2013年歷史學家吳思的作品榮獲“最佳經典暢銷書”。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