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書讀好,《向陽花》開(詳細版)——一個鄉里人的讀書路
風過無痕,花開芬芳。近日,皋蘭作者俞海云的隨筆集《向陽花》新書公開出版,圓實一位鄉里人素樸執著的讀書之夢,填補家族文化稀缺的歷史空白,也給作者自己留下一隅寄存鄉愁的地方。
一方水土一方人。皋蘭縣九合鎮頭溝村,是一個七八百人的小村子,群山連綿,溝壑縱橫。這里十年九旱,荒山禿嶺,缺地缺水、缺房缺路,尤其稀缺柴米油鹽。歷代先民們趕著毛驢扶著犁,在陡峭的山坡地上耕耘操持,肩挑背扛,默默無聞,自生自滅。
歲月不居,順天應命。我的爺爺和父輩,大字不識“一籮筐”,都是“睜眼瞎(ha)”,所謂“捋驢尾(yi)巴的”或“雞蛋換面的”。小時候,族人說過,我爺爺稱作“麻九爺”,一身蠻力,脾氣火爆。一次耖地時,那毛驢是個“犟板筋”,無論怎么吆喝驅使,蹄步死活不向冚(kan:懸崖)邊邁近。“麻九爺”氣壞了,卸下耬轅,抓住前蹄,“啪嚓”掰斷。“麻九爺”30多歲去世時,大伯16歲、二伯8歲,我的父親剛剛3歲。
生活艱辛,希望長長。從此,奶奶撫養拉扯五個(兩個姑姑)孩子,倚靠種地打短工為生,孤兒寡母,艱難度日。父親常說,他12歲時,完全擔負起家庭重擔,種地放羊、操持里外。弟兄三人分家時,匆匆苫了三間草房,刮風進土,下雨漏水。我們兄弟姊妹7人,就在這三間草房里出生且長大。1992年拆除時,純粹是一堆柴草。
我的父母是農民,即便早出晚歸,省吃儉用,依然捉襟見肘,苦澀拮據。家里養著雞、豬、羊和毛驢,平時爸媽料理,放學后兄弟姊妹們去放牧,順便撿拾些柴火、拔些青草……一個鄉里人,別無選擇;貞涍@段往事,不僅僅有暖暖的愛意,更多地卻是酸楚和無奈。
曾以為,我也會如父輩一樣在這渺小的鄉村終老。孰料,匆匆跋涉,碌碌輾轉50載,如我這般愚腐怠惰的,亦定居縣城。從鄉村到縣城,來來回回地奔波在坎坷泥濘的山路上。每一步,凝結著心酸的艱澀和家人的傾力支持。飲水思源,根脈所系,鄉村為我的人生烙上了鮮明的印跡。時常想起家鄉的人和事,想起自己生活、學習和工作過的地方,有喜悅和留念,有沉重和困惑,更多的卻是激情和希望。
讀書,是有用的。清光亮水、饑渴勞頓的鄉村生活里,父母讓兄弟姊妹們依序走進學校。父親倔強地認為:“把書讀好”,或可脫離莊稼地,不再受苦受累,過上如城里人一樣的生活。至于如何"把書讀好",擁有一個按月領取固定工資的工作,父母和我們兄弟姐妹們,永遠不會想出什么捷徑。小學時,沒有課桌和板凳,我端坐于土塊搭建的木板上聽講,夜晚則趴在小炕桌上的煤油燈前看書寫字。
中學時校舍簡陋,瑟瑟發抖,記憶中似乎從來沒有吃飽過。十年寒窗,孜孜以求,僥幸考取師范,貴為人師,成為家族我這輩里唯一有工作的人。原來,"把書讀好",不但可以當飯吃、做衣穿,還完全改變了一生的命運。只是,那讀書的路,有些曲折漫長,需要足夠的耐心和堅持。
文字之夢,其路漫漫。小學、初中時,習作屢被語文老師范讀。師范里,參加“青蔓文學社”,興趣使然。
工作后,循規蹈矩,謹言慎行,勤勉努力。年屆四十,領導安排兼職辦公室干事,負責撰寫單位總結、報告、發言、講話類事宜,緊張繁忙,精益求精。節假日里,偶爾也寫寫生命的坎坷起伏,生活的啟迪感悟及趣味兒。
人說家鄉美,草木總關情。何嘗不是這樣呢?我的眼里只有我的村莊,我的父母、我的老師和教育,兄弟姐妹、親戚鄰居、同仁同學,乃至雞鳴狗吠、山水草木、田園牧野。閑暇時分,就用笨拙的手指寫寫歲月的滄桑變遷,生命的裂變拔節,以及那令人感動的人或事兒。我想把自己的成長經歷,用文字的形式留存下來,想來久長些。
文字苦旅,一路向暖。愛上文字,難免抒寫俗事煙火,喜怒哀樂,生活瑣屑,發掘人性的善良和美好。興趣所至,信筆馳騁,刪減增補,任思緒飛揚。開心文中靜悄悄,不知歲月老。一篇清新通暢文稿落筆,恰如一個嬰兒誕生,歡喜異常,百般珍愛。
于是,《朵朵迎春向陽開》等30多篇習作散見《中國應急管理報》、《新民晚報》、《甘肅日報》、《山西晚報》、《自學考試報》、《家長》、《珠江時報》、《太原晚報》、《宜春日報》、《天水晚報》、《蘭州日報》、《今日蘭考》、《蘭州工運》、《蘭州聲視》、《宜興日報》、《蘭花》、《皋蘭教育》等報刊!镀咴拢亦l的杏子紅了》等10多篇文稿先后獲得市縣征文等次獎。部分習作被“中國甘肅網”、“上海文藝網”、“蘭州微教育”、“文化皋蘭”、皋蘭電視臺、“皋蘭融媒體”及一些自媒體展播。由此,加入了皋蘭縣作家協會、蘭州市作家協會,躋身為一名文學愛好者。
回望來時路,拙筆述今朝。《向陽花》一書由心路行蹤、寸草春暉、菁菁校園、樂山知水、吾之所好、教育札記等 6 輯80篇文稿(報刊發表30篇)之200千字組成。一程山水,一程故事,用樸素的文字真實記述一路成長的心路歷程、遷徙行蹤的點滴故事,打撈獨有的過往美麗,抒發那誠摯的鄉土胸懷、至純的深情厚愛、刻骨的體驗感悟,乃至內心深處的疼痛、隱忍和期冀,給粗糙的生命以真切的存在感,尋找一種生命中值得久違的善意和美好。
生生不息,希望長長。 全書情真意切,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陽光燦爛、平凡質樸的風格,給人以頑強努力、蓬勃昂揚的鼓舞和希望之感,充滿了獵獵的鄉土味兒。不求詩意和遠方,但求字字滴淚,句句含情,篇篇生愛。且,希望我的下輩,接續傳代,綿延不絕。
其實,文字原本也是無用的。我分明知道,無論多么精美的一篇文稿,頂替不了衣食住行的點滴緊缺,甚至比不得對一碗滾燙牛肉面的熱切向往。君不見蕓蕓眾生,數千過萬錦衣玉食,數十萬逾百萬購車置樓,樂此不疲。即便一包煙、一件化妝品,亦豪華奢侈,何曾割舍三五元瀏覽一本書刊呢?一本瘦薄廉價的書,不當飯吃,不做水喝,亦不可讓美顏常駐!嗚呼,順乎世情常理,任其自便唄。
誠然,《向陽花》一書,文筆稚嫩,見識淺陋,不盡完美,有待共榷。
“草木葳蕤兮,且與山花共爛漫。”一個鄉里人,“把書讀好”,解決溫飽,既而小康。生活,沒有虧待用心經營的人。這輩子與書結緣,餓與不餓都喜歡。我想,作為這個偉大時代的見證者,必當努力書寫今天,用文字的方式娓娓訴說那向陽之花,一路跋涉而綻放的生動故事,讓明天的懷念更多一些亮色,不亦樂乎!
把書讀好,《向陽花》開(概括版)——皋蘭俞海云和他的《向陽花》
風過無痕,花開芬芳。近日,皋蘭本土作者俞海云的新書《向陽花》,由中國文化發展出版社公開出版。
生活是平凡的疊影,生命是平淡的傳奇。《向陽花》是俞海云同志的生命敘事隨筆集,由心路行蹤、寸草春暉、菁菁校園、樂山知水、吾之所好、教育札記等 6 輯之80篇文稿(30篇報刊發表)100千字組成。
天地無窮,人生長勤!断蜿柣ā啡珪脴闼氐奈淖,真實記述了一個鄉村少年生命成長的心路歷程、遷徙行蹤的點點滴滴,抒發了誠摯的鄉土胸懷、至純的深情厚愛、刻骨的體驗感悟,乃至內心深處的疼痛、隱忍和期冀。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陽光燦爛、平凡質樸的風格,給人以頑強努力、蓬勃昂揚的鼓舞和希望之感。
圩載一夢,終圓今朝。鄉村六七月,一片片向陽花海,金燦燦的花盤綻放著陽光的笑容,洋溢著熾烈的激情和浪漫。向陽花 ,生命之花,象征著信念、光輝、高傲、忠誠、愛慕……本書所述生活故事,感同身受,樸素無華,委婉細膩,生動感人,充滿了濃郁的鄉村地域色彩,為地方文化的傳播做出了一定努力,不失為莘莘學子、跋涉旅人、嗜書者的絕佳讀本。
2021年5月15日
作 者:俞海云 蘭州市作協會員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