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頻道 > 藝術評論

訪老當兵人毛恒杰 ...作者:關淑華

時間:2018-05-06 16:48:42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關淑華點擊:

一進他家的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年代很久的土木結構房子,它是60年代的房子,感覺特別親切。走進房里,靠右手是一個能睡3到4人左右的炕。屋里很簡單,一目了然,家具只有民國時期的兩把椅子,一張桌子。這是一位為人很謙和的老人,衣著很樸實,看不出他曾經是一位久經殺場的人。下面是采訪內容。
    我叫毛恒杰,當兵時叫毛六斤,男,回族,黨員,1940年7月10日出生,家住木河鄉毛家村二組。小時候家里沒能力供我上學,到部隊里也沒時間學,勉強學了200多簡單的字。1957年11月報名當兵,本村只有我一人,經過體檢過五關,斬六將,我于1958年3月正式入伍。當時光榮地入伍的共7人。其他6人分別是:甘草王(現蘆塬)2人,一個叫王永錄,他在1958年,甘南積石山戰爭當中壯烈犧牲;另一個叫楊國祥(現去世)。馬坪村2人,一個叫毛和列(現去世),另一個叫馬正榮(現去世)。高山村1人,叫馬桂子,他1959年在西藏黑河戰役中壯烈犧牲。上渠村1人,叫李存善。目前,只有我們兩人還幸存。
    我當兵期間,1959年1月任副班長,每月待遇12元。1959年9月任班長。1960年6月任副排長,每個月待遇40元。1960年10月任代理排長。1961年1月轉正排長。戰士每月6元。我們一般在沒有人煙的地方活動,山溝里住,錢自然花不出去。因此,由司務長代理保管,存在軍人服務社下,到能花錢的地方發給我們。
    我當兵前,家里只有我與母親相依為命,在五歲時,我的父親已去世,姐姐已出嫁。當時家里都很困難,經常餓肚子。1957年冬季縣武裝部征兵,征兵標準為18-22周歲。當兵是我兒時的夢想,每年看著村里有當兵的人,我特別羨慕。現在一年征兵的時候到了,終于,實現我兒時愿望的時間到了。我趕緊報名當兵,然而,有兩個條件我沒有達到:一是我的年齡不夠;二是家里是獨子不能當兵。為了實現我當兵的夢想,我首先虛報了我的年齡,虛報18周歲。又虛報家中有一個兄弟。這樣,我報名的條件具備了。當時一年征兩次兵,夏季與冬季,區別在于冬季征兵量大。經過體檢,我順利當上了兵,我激動得幾天睡不著覺。我的夢想真的實現了。
    1958年的春天,我留下孤苦伶仃的母親。母親用手扶摸著我的頭,含淚地把我送到門口。從此,我踏上了保衛祖國的征程,在那個年代,我清楚地知道,當兵意味著打仗,意味著流血,甚至犧牲生命。但是,當兵光榮是一個永恒的主題。這一年我們當兵的全縣有170多人,入伍后,我們兵分兩路:一部份被分到臨夏,另一部份被分到臨洮,我被分到臨洮的隊伍里。我們新兵到縣上武裝部集合坐汽車趕往臨洮,我們到縣上武裝部集合,我們乘坐汽車到達臨洮。一路上,心情特別愉快,兒時當兵的夢想成為零距離了,就是對母親有點牽掛。哎!沒有辦法。我們部隊代號是0031。我們在此住了一個星期,期間訓練軍事科目,主要是練習瞄準,還沒等練熟,甘南土匪暴亂,被急調到甘南瑪曲剿匪。
    1958年,在西藏地方政府上層反動派集團的策劃下,與特務分子相勾結,向藏區派出代表煽動叛亂。今年春天,一小撮反動分子在甘肅甘南反動,狂叫要“趕走共產黨,消滅解放軍,不要人民政府,不走社會主義道路”。以反動分子為骨干,很快裹脅不少群眾參加。當地群眾如不參加,就把他全家殺光,手無寸鐵的百姓只能乖乖地聽話。很快反動勢力,發展到上萬人,槍支發展到上萬。他們公然提出要建立“大藏旗王國”,這次規模宏大。步兵第11師除炮兵305團外,全部進入甘南平叛。此時步兵第11師還指揮內衛第二團,成都軍區145團,組成了第一指揮部,于1958年3月進入甘南,與第二指揮部的獨立騎兵第一團和第三團一同平叛。他們配合我們平叛甘南叛亂。
    在以上的歷史背景下,我們新兵0031部隊被急調到甘南平叛。我們在甘南碌曲整休了兩三天,之后啟程到瑪曲,到瑪曲縣過了天下黃河彎曲部。我們是國防野戰軍,自己背干糧,生的、熟的都有,7天的量。背上襯衣、鞋、各種武器。背上行李。糧食、帳篷有專車拉,它們緊跟到我們的身后。走到哪睡到哪,睡的都是帳篷。有時我們晚上睡,任務緊急就日夜兼程,甚至連夜打仗。由于軍情緊急,我們十萬火急來剿匪。在此我們打了三次大的勝仗,小的打仗數也數不清,因為隨時碰到敵人就要開火。以蘭州軍區為主,而四川軍區,青海部隊,平涼騎兵配合我們。我們開始了平叛工作。這里發生的戰爭,它們分別是:
    一是1958年春天扎西灘戰爭。攻擊前,大力開展政治攻勢,張貼布告,散發宣傳品,揭露事實真相,教育群眾。當時是賈營長指揮戰爭,全營1000多人。我軍占領山頭,當時,地理位置,人員,武器先進,這些都占有優勢。敵人手里拿著小斧頭、長矛槍、大刀、步槍,敵人從四面八方進攻。當時我被分到重機關槍連。7個人一個重機槍,它很重,戰友分頭拿著,我主要負責背槍身,其他戰友負責背槍架、子彈。我主要負責射擊,我如果受傷,副射手即是提槍架子的人負責射擊。此時,我問到:“你那么年輕,你第一次打這么大的仗,你害怕嗎?你打死了幾個敵人?”他平淡地說:“我不害怕,一上戰場,面對兇猛的騎兵,哪顧得上害怕,戰場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我們都聚精會神地打仗,稍有不慎,命就沒有了。打死了多少人看不清,也顧不上看。”我們越打越精神,只想趕快把敵人趕走。因為重機槍的子彈就象簸箕簸糧食一樣往外噴,打上輕者傷,重者死亡。敵人眼看著形勢不對,騎著馬倉惶逃串。整個戰場持續了20多分鐘,我軍傷亡不重,我軍受傷了幾人,當時我軍死了2人,其中一個是排長,另一個是戰士。當時,我們顧不上悲傷,只顧打仗。把悲痛化為力量,多殺敵人,趕跑敵人,就是對死者的告慰。
    二是1958年春天積石山戰爭:我們去時,戰爭都基本結束了。這場戰爭中,我的戰友及我的老鄉王永祿壯烈犧牲了。他當時背的是輕機槍,由于副射手背的子彈,他速度慢了,沒有與他同步跟進。在戰場上他與敵人相遇,他槍里沒有子彈,被沖過來的敵人拿刀橫劈下來。我的戰友及老鄉就那么走了,戰場上顧不上傷感。否則,就會被殺掉的。這場戰爭傷亡不大,戰爭持續了約半個多小時。
    三是1958年夏天,瑪曲橋柯寺戰爭:這場戰爭規模宏大,四川、青海、甘肅、平涼七兵師配合我們部隊,當時有5架飛機,四架轟炸機,1架偵察機,都是師級部隊,每個師都約有上萬人。我們無論從兵力,還是從武裝設備上都超過了敵人。我一看到這些兵力,還有武裝設備,激動地像個孩子,盼著趕緊打仗,忘了傷亡的悲痛。當時是蘭州軍區張達志軍長指揮戰斗,我們把敵人包圍在瑪曲橋柯寺,用飛機炸,炸了大約半個多小時。炸過之后,步兵清理戰場,叛亂分子全部被剿滅。
    四是1958年冬天,瑪曲虎頭山戰爭:賈營長指揮我們戰斗,打仗時,分不清當地百姓,我們看見舉手投降就不打,打了大約20多分鐘,叛匪看著打不過,倉惶逃串。戰爭到了最后,叛匪聽說投降不殺,優待俘虜,此時,叛匪全部投降。
鑒于叛亂骨干肯定是少數,有不少是被裹脅的和受蒙蔽的,在政治瓦解的做法上,有的是先打后爭取,有的邊打邊爭取,有的先爭取不成再打,有的則爭取、等待、再爭取。平叛斗爭的過程,實際上是軍隊學習黨的方針政策的過程,也是向群眾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的過程。讓群眾深刻地感覺到黨的陽光,群眾才會死心塌地地跟著黨走,永不叛變。
    1959年春天,西藏和平解放后,本著祖國統一、民族平等團結的一貫主張,中央政府與西藏地方簽訂了關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條協議》。然而,西藏上層反動集團,在外國勢力的支持和操縱下,千方百計阻撓和破壞十七條協議的實行,陰謀實現“西藏獨立”。實際上西藏反動上層集團的叛亂活動由來已久。在西藏和平解放前,西藏反動上層就勾結外國敵對勢力,企圖以武力反對人民解放軍進藏。反動分子利用達賴喇嘛前往西藏軍區禮堂觀看演出造謠,共產黨要殺害達賴喇嘛,致此,西藏的局部叛亂發展成為全面叛亂。因此,步兵第11師在平息甘南叛亂后,火速開赴西藏參加平叛。
    我們在蘭州乘火車到達西寧,西寧乘汽車,糧食武器有專車拉。我們一天走一個兵站,晚上,在兵站吃住休息,我們走了半個多月,到達日客則的郎卡子住下。這里半農半牧,沒有叛亂在此,我們沒有打仗,主要進行清剿工作。我們主要與當地干部一起講解、宣傳共產黨的政策。我們每天走到一個寨子把當地群眾都要召集起來,由班長主持講解共產黨的政策,不要被反動分子利用和誘惑,我也主持講解過。平時關心當地百姓,他們有什么需要,我們都要幫助他們。我們要叫他們的心歸順共產黨,而不是表面的征服。我們真誠相待,和睦相處。經過一年的相處,這里的百姓都對共產黨有了全新的認識。
    1960年2月,我們進軍藏北。我們翻越唐古拉山,這里沒有車,只能步行,我們背著行李、干糧、武器、彈藥。晚上,我們住帳篷,兩個人鋪著一個大衣,蓋著一個大衣。我們選著背大衣,因為大衣能站崗穿。這里空氣稀薄,缺氧氣。呼吸很困難,呼吸起來肺都疼。路看著平緩,但是走不動,他說:“人上不來氣。”他說著做出呼吸的動作。這里飯做不熟,水燒不開。這里天氣很冷很冷,背著棉大衣走路,我忍不住地問他:“為什么不趕緊把棉大衣穿上,那么冷。”他無奈地說:“不能穿,穿上走不動路。”當時,好多人凍成肺炎,肺炎轉成肺水腫,命就沒有了。走路好好的,如果跌倒就永遠的再也占不起來。手腳凍了那是家常便飯,其中一個川王的戰友凍了,手指頭與腳指頭凍得僅剩2個指頭,把下肢都截下來了,最后,殘疾了。我雖然烙下了風濕病,但在那種隨時有生命危險的惡劣環境的地方,四肢健全地回來已經是不幸當中的萬幸了。我們步行24天,終于翻過唐古拉山,到了阿力地區。我們一個排16人,跟著部隊走的僅剩7人,3個班長,凍死2人,兩個班長都被凍死,一個班長被調走,凍死專門被拉到烈士墳園安葬。凍傷的被牦牛馱著,馱到通車的地方,拉到后方醫院治療。
    在西康新寺,我們遇上叛徒,我們打敗叛匪。叛匪逃走,我們在這里繼續做招降、清剿工作。每到一個村寨,我們就把當地百姓召集起來,我們宣傳共產黨的政策,不叫他們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與誘惑。雖然我們因為高寒缺氧、條件艱苦,再加上氣候惡劣、冰天雪地,我們的嘴唇和手都凍裂了。而旁邊的寺廟大殿非常寬敞,住人沒問題。但我們嚴格執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我們嚴格貫徹執行毛主席“進軍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精神,再缺糧再餓肚子,也不增加老百姓的負擔,寧肯餓死,也不拿群眾的一針一線。在這里,我們工作了一年,召降工作做完。
    1961年2月,中國與尼泊爾簽訂了《中尼邊界條約》。邊界問題關系既關系到各自國家的主權利益,又牽扯國民感情,因而往往成為制約兩國關系發展、影響周邊安全穩定的重大隱患。這期間,中央派來了一個領導,他是作戰部副部長,任簽訂《中尼邊界條約》的副組長;西藏宣傳部部長,任這個組的組長。山上常年不化積雪,部隊分為內圍與外圍,左三層,又三層保護他們的安全。我是他們的警衛排排長,主要負責他們的安全。我們乘坐兩天的解放大卡車,之后,步行尼泊爾邊界,西藏東部,其它地方有單另的工作組進行勘察。以傳統習慣邊界線為基礎,聯合進行了必要的實地調查和勘察,且根據平等互利、友好互讓的原則。他們分了三個小組,他們很辛苦,每天早上7點到8點,太陽剛出來時,根據地形,主要在山頭、路口,趕緊畫地圖。否則,霧上來,不能實地勘察,拿進帳篷里細細描寫、勾勒。交界畫好了,先做木頭交界,把木頭交界先訂到交界處。之后,根據木頭交界,再用石頭做成交界碑把原來的木頭碑換下來變,石碑高50公分,寬20到30公分,石碑一邊是中國文字,一邊是尼泊爾文字。晚上,還要看天文、星宿。每個星宿都與地上對應上,因為地上的地理位置會發生變化,但是天文、星宿不會變化,這就保證邊界條約的準確性,他們走到哪,我們就保護到哪,絕對保證他們的安全。經過一年的實地考察,中尼邊界工作結束。
    1962年8月是中印邊境戰爭。被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當時中國政府和邊防部隊堅持和平談判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一貫立場,對印度的不斷入侵挑釁和蠶食祖國領土的行徑,始終保持了最大的克制和忍耐。但是,面對敵人強大的野心,忍讓只能叫他們更加瘋狂。因此,毛主席在中南海召見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且大手一劈,“掃了它”。很快,一支代號為四一九部隊的作戰機構組成了,張國華飛臨前線,具體指揮中印邊境東段達旺方面的自衛反擊戰。在中印邊境的西藏開火,這里環境惡劣,尤其在高海拔的情形下,中印雙方同時也存在著物流和補給不易的問題。因為地形的關系,這里是原始森林,大山深處,雙方的海空軍幾乎不能參與這次戰爭。
    我們配合青海部隊,甘肅部隊,西藏部隊。我們步行9天9夜,我們走路腳都走腫了,鞋子與腳已融為一體,鞋子脫不下來,用刀子割,衣服也被刮爛了,衣服遮不住身體了。從這以后,我的腳留下了后遺癥,每到晚上腳特別癢、難受。從大王到德熱宗打了一仗。晚上4點打到第二天1點多鐘,打從西山口戰敗的兵,這里還有棒底那增援部隊,我們的任務從中間切斷他們的匯合。如果匯合了,敵人的力量肯定強大了。我們再反擊就代價更大了。我忍不住問道:“晚上,打仗能看清嗎?”他很平靜地說:“能看到,開槍時有光。”其實,打死的不多,逃跑少數,百分之80的投降。此時,我們到倉庫里尋找衣服、鞋子穿。對繳獲的大批武器、車輛及軍用物資歸還印方,對被俘人員,一律不殺、不打、不罵、不侮辱、不沒收私人財物。生活上給予優待,受傷者給予治療,教育之后,印方領走。有的俘虜都不愿回國了。這場戰爭打擊了印度的侵略勢力,鼓舞了人心。穩定了中國邊界的局勢。
    1962年冬天,我們返回日客則。在這里,我任排長。組織人員訓練、學習。訓練軍事課,政治課。
    60年代,中央慰問團來,送給我一條毛巾和一個杯子。毛巾都用壞了,杯子也很舊了,但它確實很值錢。上面的題字是:英勇保衛邊疆的邊防部隊,不愧為偉大的人民,不愧為偉大的軍隊。
    1964年夏天,我轉業回家。回來時,我的母親已去世幾年。1961年時,我給連里說了母親的情況,連里以組織的名義給村里寫了一封信。村長回信回到連里之后,信上說,母親已去世一年多。母親臨終前說:“我活著看不到我的兒子了!”
    我轉業回家就結婚了,我有2個兒子,4個女兒。我轉業在家待了兩個月,1964年夏天我被分到縣武裝部工作3年,每月待遇40.5元;1967年冬,被分到經理部負責采購化肥等工作3年半,每月待遇40.5元;1970年冬天,我被分到劉堡供銷社任經理2年,每月待遇40.5元;1972年冬天,我被分到醫藥公司經理一直干到退休,經過幾次調整,現在每月工資調整為2000元。我51歲退休,小兒子繼承工作。我現在當兵優撫對象補助每月為300元左右。
    我感謝黨對我的栽培,我從一個文盲到會認字的人,從一名普通人到經歷了久經沙場的一名光榮戰士,從一名戰士到經歷了多種工作經驗的工作人員,晚年還趕上了祖國偉大的新時代。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