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愛孩子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你愛孩子的方式正確嗎?
有一位媽媽很愛自己的女兒,為了讓女兒有個好的未來,對待女兒很嚴格,也付出了很多。從女兒出生后,就經常給女兒讀唐詩宋詞、播放英語,無論女兒是否聽懂了。
女兒也很爭氣,不滿2歲就會背誦《三字經》,三歲時便可講出幾千字的《哪吒鬧海》,不到四歲時,就獨白解開了九連環。
可是,這個媽媽很“謙虛”,每當家里來客人,媽媽就示意女兒在客人面前背誦,得到別人贊賞的目光和夸獎的話語時,媽媽很得意卻“謙虛”地對別人說:“這沒什么,這么大了還要我喂飯,上廁所了還要我擦屁股,沒用的東西!”小女孩心里一怔,默默地走進房間。
女兒上小學了,學習也很優秀,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可是每當親戚朋友夸獎小女孩的時候,這位媽媽總是想出各種事情說女兒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嘲諷貶低孩子,然后卻又得意洋洋地聽別人說:“這么好的女兒還說差,那我家里的孩子更要丟垃圾桶了!”
小女孩一天一天長大,可是她越來越在意別人的評價,對別人的話語也很敏感,總害怕如果自己做得不好,別人會如何看待她。她把自己的價值判斷建立在別人的評價上,她為別人而活,而不是為自己。不知什么時候起,她恨起了自己的媽媽,只因為她在某天忽然覺得,這一切源于媽媽從沒贊揚過自己,而只是一味地貶低。
你這樣做過嗎?你覺得這是愛嗎?仔細回想一下,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下面這些行為您有過嗎?
1、從不賞識孩子,總是數落孩子。
例如:學習不行,人際交往不行,老是犯錯,干活馬虎、粗心,總要讓人幫他收拾善后。總之,讓孩子覺得自己無論說什么、做什么都不行,沒有人賞識他。
2、拿別人家的孩子來刺激他
經常拿孩子的短處與其他孩子的長處相比,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例如:經常對孩子說:“你看某某某,他多乖啊,又聽大人話,就是讓人喜歡!你再看看你,這么調皮,成天闖禍,真是糟糕!”
3、讓孩子產生罪惡感
經常跟孩子說自己為他犧牲了很多,放棄了很多,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從而使孩子產生一種罪惡感,覺得自己的存在是一種錯誤和包袱。例如:經常跟孩子說因為他,自己沒法升職,沒有個人自由,甚至說自己的某些疾病都是因為他而造成。
4、用命令的口氣和孩子說話
從不用和藹與商量的口氣與孩子說話,總是使用命令式的口氣和孩子說話。甚至在某些時侯還會口不擇言地說一些挖苦、諷刺孩子的話語,例如:“你怎么這么笨啊!”等等。
5、不給孩子自主權
孩子參加什么興趣班,學什么語言,買什么書籍都要由你來決定,他沒有選擇的權利和自由。就連和什么人交朋友,都要由你來選擇和決定。長此以往,孩子無法獨立作出選擇,對自己沒有信心,充滿懷疑。
6、拿孩子當出氣筒
自己在公司遇到不順心的事,或是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到家就拿孩子當出氣筒,把自己的不順心和委屈全都遷怒到孩子的身上。
7、讓孩子當眾出丑
當著親友、鄰居或是其他熟人面前貶低孩子,把孩子的缺點和短處統統展示出來,讓他在這些人面前出丑,被人嘲笑,讓他感覺自己很沒有面子。從而使他產生自慚形穢的念頭。
夸夸孩子吧,在親朋好友面前也一樣!別老是打擊孩子,讓怨恨、不平的情緒在孩子小小的心里發酵,你會后悔莫及的!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