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鎮還把勞務經濟做為拓展農民增收空間的支柱產業來抓,充分發揮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以技能培訓和基地建設為重點,加大勞務輸出力度。采取各種宣傳形式,將勞務政策、信息、典型經驗及時送到村社、農戶,堅持"先培訓、后輸出"的原則,采取請進來教和走出去學的辦法,有重點有目的的舉辦各類培訓班,做到培訓一人,輸出一人。強化信息服務,搞好維權服務,加大跟蹤服務,保證"后方"服務,支持中介服務,簡化手續,關心外出人員生活,不斷推動勞務輸出上規模上水平。通過開辟基地,拓寬勞務渠道和途徑,穩定務工隊伍,實現了勞務輸出由昔日的走西口向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轉變,勞務輸出的規模和效益同步顯現。2005年,宣化鎮輸出勞務3574人,新開辟勞務基地4個,實現收入936萬元,農民人均收入860元。
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要積極推進黨內民主建設,著力增強黨的團結統一"。這一指導原則,不僅為加強黨內民主建設、增強黨的團結統一指明了方向,同時也為大力推進黨內民主、增進黨內和諧提出了新的目標要求。為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進一步加強黨內基層民主建設的制度創新,不斷探索發展黨內民主的內容和途徑,逐步擴大拓展黨內基層民主的空間和領域,充分尊重黨員主體地位,積極保障黨員民主權利,進一步調動宣化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共產黨員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結合宣化鎮實際,現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進黨內基層民主建設工作的重要性
黨內民主是黨的事業興旺發達的重要保證。沒有黨內民主,就沒有黨的興旺發達。能否發揚黨內民主,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政治生活的全局,關系到黨和人民事業的興衰成敗。黨內民主是黨興盛強大的不竭動力,只有發展黨內民主,才能在全黨形成認真學習的風氣、民主討論的風氣、積極探索的風氣和求真務實的風氣,廣大黨員才能敞開思想、暢所欲言,敢講真話、講實話,充分表達新的見解、新的觀點、新的思想,從而形成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只有發展黨內民主,才能形成良好的氛圍,使全黨始終拿起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開展積極的思想斗爭,對領導干部實行切實有效的黨內監督,不斷提高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從根本上預防和解決腐敗問題,從而保證黨對經濟建設和其他各項事業實施正確的領導。沒有黨內民主,黨就失去生命,先進性就無從談起;沒有充分的黨內民主,黨的生機與活力就會不斷下降,先進性也就無從保持。黨內的民主狀況對全社會民主狀況產生全面而深刻的影響。事實證明,黨內民主生活正常,黨員領導干部有民主意識、民主習慣和民主作風,以身作則,就會影響和帶動自己所在的工作領域形成良好的民主風氣。相反,如果黨內民主生活不正常,領導干部搞"一言堂"、"家長制",勢必處理不好與黨外干部和群眾的關系,更談不上保證和發揚人民民主的問題。2008年來,宣化鎮各級黨組織按照縣委的決策部署,精心謀劃,認真安排,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在加強基層民主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也積累了一些經驗,但在具體工作中也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和挑戰,有待于繼續深入地進行探索和實踐,認真加以研究和解決。因此,宣化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共產黨員一定要從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的高度,充分認識推進黨內基層民主建設工作的重要意義,切實增強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基層民主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