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白銀新聞網報道(記者 魏巍)近年來,白銀區緊緊圍繞省、市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規劃,以“文化惠民”為根本,深度挖掘特色文化資源,大力實施“文化活區”戰略,在發展經濟強“筋”壯“骨”的同時,讓文化的“氣”和“神”日益生動、酣暢。
啟引擎項目帶動促跨越
白銀區先后制定下發《白銀區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工作方案》《白銀區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十三板塊工作方案》和《關于做好“一對一”聯系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重點文化企業和項目相關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成立了白銀區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將文化產業發展納入區委、區政府重點工作目標,認真研究部署,精心制定規劃,不斷拓寬文化產業發展思路,有力地促進了全區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同時,按照“文化發展抓項目、產業聚集抓園區”的思路,以黃河文化、絲路文化、工礦文化、民俗文化為主線,全力以赴抓好重大文化項目建設,初步建構起一條文化街、兩大文化產業聚集區、三大文化產業孵化基地、五大文化產業體系的“1235”文化產業發展框架。目前,白銀銅文化產業園土地平整已完成,園區控制性詳規編制已著手編制,已有5家企業達成入園意向。新天地文化商業街一、二期工程已建成,入住商戶198家。黃河假日城一期、二期工程順利完工,沿黃文化旅游示范作用逐步凸顯。
挖資源借優勢打文化牌
白銀區積極營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文化發展環境,深入挖掘區域文化資源,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整理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立體塑造、提升文化“軟實力”。傳統戲劇項目《曲子戲》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填補了白銀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沒有國家級保護項目的空白;《黃河戰鼓》《五窮鼓》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已成為全區特色文化品牌。搭建節慶文化活動、“千臺大戲送農村”“才藝大賽”“文化周”“文化月”“周末文藝演出”、征文演講比賽、激情廣場才藝大賽等群眾文化活動平臺,為基層群眾提供“三貼近”文化服務。民俗文化得到傳承和發揚,已連續舉辦八屆“九九重陽白銀四龍剪金山民俗文化旅游節”。春節社火大拜年活動城鄉互動,競相發展,極大地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大力發展以“農家樂”為重點的鄉村休閑旅游,都市近郊假日游和周末休閑游為主的特色旅游品牌初步形成。
廣覆蓋文化服務更深入
白銀區大力整合涉農文化資源,集合基層各類公共文化設施和內容,加強各級基層文化陣地管理,不斷提高運行質量和效能,擴大文化服務共享面。以城市公共文化設施為骨干,以鄉鎮(街道)、村(社區)基層文化設施為基礎,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通過送文化下鄉、文化對口幫扶、送書下鄉、流動圖書室等活動,堅持“文化資源、文化人才、文化投入”向農村傾斜,促進城市優秀的文化資源有序向農村流動,提升農村文化建設水平。借助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和農村廣播電視戶戶通,把優秀的文化資源送到城鄉群眾身邊,縮小城鄉數字差別,讓城鄉群眾就近就便享受到數字文化服務,推動城鄉數字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建立以送文藝、送戲劇、送圖書、送書畫、送文藝輔導為主要內容的送文化下鄉機制,調動和發揮國有文化單位人才、資源的優勢,逐步由送文化向種文化轉變,培養農村文化骨干力量,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帶動農村文化建設上水平。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