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的交通以鐵路和公路為主。渭河北有東西延伸的隴海鐵路,境內有兩個車站(甘谷站、盤安站),路長37公里。渭河南G30連霍高速自天水以關子隧道經小沙溝特大橋引入甘谷,出大象山隧道后在渭河南岸縣城以西3.5公里處楊趙村設甘谷出口,甘谷收費站以西設盤安收費站;渭河南G316國道(福州至蘭州)自天水市秦州區關子鎮引入自東向西下山后順渭河過境,境內路長40公里。
甘谷的公路交通以2010年12月通車的G30連霍高速公路(原天定高速)、G316國道、省道S304線涇甘(經秦安)公路、麥甘公路(甘谷縣城連霍高速連接線暨南濱河路至天水市麥積區)、通甘公路(甘谷縣城連霍高速連接線暨南濱河路至定西市通渭縣城)五條公路大動脈(一條國家高速,一條國道,一條省道,兩條通縣公路)為主線,縣、鄉、村公路交錯縱橫,把甘谷和外地、城鎮和鄉村緊緊聯系在一起,為甘谷經濟發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交通條件。
甘谷甜醅
甘谷甜醅也稱酒醅,是一種酒味香醇的甜食,四季皆宜,具有健胃消化、提神益中的功效,是甘谷最為得意的小吃之一。
在甘谷城鄉,甜醅極受群眾喜愛,除居家釀制自食外,出售者亦不少。無論在縣城的大街小巷還是村集鎮市上,隨處可見甜醅攤。一根扁擔兩只籮筐,臉盆里滿是白生生、蜜旺旺的甜醅。一碗下肚,甘甜如飴,滿嘴生津,倍覺神清氣爽,這酒香醇厚的甜醅實在是讓人受用無比。
甘谷甜醅有兩種,一種為小麥所釀,一種為莜麥所釀,但釀造方法卻基本相同。即將優質冰糖色白小麥或莜麥在石碾上去皮后,在簸凈,淘凈,煮熟,涼干,放在大笸籮里散熱.按季節掌握一定的溫度.用湖北陜西名酒曲配合發酵工藝一曲字為主,關鍵在于掌握溫度,發酵醅料四季是放在木床上用麥草偎著的,上蓋棉被.發酵時所反應生成的甜醅酒,可謂稀罕之物,不僅味道特美,而且營養價值極高.城內大十字王玉璽家的甜醅一直被譽為上品,他老祖是從清代就開始經營的.
釀皮
釀皮又叫面皮,制作時,選用優質面粉加水并少許蓬灰(一種青綠色食用堿),用涼水和成硬團,然后在清水中揉搓,使面粉中的蛋白質和淀粉分離,分離出的蛋白質裝入平底容器入鍋蒸熟,俗稱面精。游離水中的淀粉,待其沉淀于容器底,清去上面的黃水,再加入純凈水及適量蓬灰水,調和成稀糊狀,隨即舀入大平底盤中,上籠入鍋蒸熟。吃時切成長條,加上油潑辣椒、精鹽、醬油、蒜泥、芥末、香醋、芝麻醬等調料,再加一小撮青菜、胡蘿卜或黃瓜絲,色艷味美、油濃汁足、柔韌酸辣、涼爽利口。釀皮既可當主食,又可當菜肴,可涼可熱,四季皆宜。許多賓館將釀皮擺入盤內造型,名“五星面皮”,深受賓客好評。
漿水面
又叫“酸飯”。《呂氏春秋》載:“文王嗜菖蒲菹酸菜,孔子聞而服之,縮頞而食之三年,然后勝之。”這說明酸菜在周文王時就已被人食用。古冀縣與周初建國之地陜西岐山相近,這里的人都喜歡吃酸菜與漿水面,故甘谷漿水面是周朝遺風的繼續與發展。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述,漿水有“調中行氣,宣和強力,通關開胃,止渴消食,利小便、白肌膚、止嘔吐、治瀉痢”的功效。漿水中飽含乳酸,亦有抵制腐敗菌和抗衰老的作用。漿水制法簡單,先把白菜、蘿卜、包菜葉、芹菜、苦苣等新鮮蔬菜洗凈切碎,然后在沸水中煮片刻,并配以少量麥粉或豆面、玉米面,后倒入缸中,再加入現成漿水數碗或發酵的引子,然后加入適量滾沸的開水,攪拌均勻后用塑料袋、棉布等密封缸口,一二日后啟封,其內色白的水曰“漿水”,菜曰“酸菜”。做漿水面時,先在鍋內倒入少許食用油,將蔥花、鹽或蒜片、辣椒絲放入,炸成焦黃,倒入漿水,叫熗漿水,燒開后,澆在煮好的面條上,再加上炒好的蔥花或韭菜,便是酸香溜爽的漿水面。在“酸飯”里夾雜一些用沸水煮爛的洋芋塊,則風味更佳。
甘谷油炸洋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